资源简介 (共23张PPT)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课 第一框主议题:中华民族是如何站起来的?子议题一内忧外患,了解近代中国子议题二子议题三另辟新路,探寻胜利之路艰辛探索,反思悲怆历程内忧外患,了解近代中国子议题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辛丑条约》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虎门条约》、《瑷珲条约》、《黄埔条约》、《伊犁条约》、《台事专约》……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顾历史所学,你知道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基本国情) P21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内忧: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提目的艰辛探索,反思悲怆历程子议题二为了探索复兴之路,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尝试?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3.近代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1)探索: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01—1911清末新政封建统治阶级1899—1900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1861-189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1898.6.11戊戌变法(103天)资产阶级立宪派1912辛亥革命资产阶级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失败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3.近代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1)探索: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农民阶级①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地主阶级①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②内有顽固派掣肘,外有列强压迫入侵资产阶级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②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3.近代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2)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① 最根本的原因由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决定的;②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打压民族资产阶级;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原因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另辟新路,探寻胜利之路子议题三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1)特点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心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结 合诞 生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领 导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历史意义: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应运而生领导力量(主心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8年浴血奋战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胜利标志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的,为 基础的,的, 的民主革命。主体革命对象/任务阶级基础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人民大众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任务和对象决定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是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注【拓展】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领导权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本主义制度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 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7.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民主革命建立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趋势必要准备决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分为两个步骤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1840-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184019191949195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联系,密不可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相互衔接。二、胜利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1945年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课堂小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开始标志领导力量发展历程性质革命两步走理论成果社会性质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的尝试和斗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