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攻略】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共4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分攻略】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课件(共41张ppt)-2026高考一轮思想政治复习·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统编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本课体系
伟大的改革开放
伟大意义
改变四个面貌
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三个伟大飞跃
(1992-2012)逐步深化阶段
(2012-至今)全面深化阶段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978-1992)起步阶段
改革和开放同步进行
发展历程
开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内容
意义
背景
本课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
创立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党的十二大开幕式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本课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
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根本原因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目
改革开放的进程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二目
改革开放的意义
第一目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第二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所 以
①备考策略
课程标准 考向预测
1.通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 2.通过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 本讲以选择题 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结合改革开放的热点材料分析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点;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复习题
02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P3-33
⑴开启(十一届中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⑵发展、新阶段的大事记
⑶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2.改革开放的意义:重大作用、重要地位、重大启示 P34-3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P3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各个理论成果的时间、主体、主题、主要内容、历史意义 P36-37
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P38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自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要坚定四个自信 P38-41
考点解读
03
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
拓展:改革开放的含义
改革 开放(what)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思考:改革开放的性质、目的????)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性质),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
考点解读
03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
时间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意义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考点解读
03
1、改革开放的进程
(2)进程——起步阶段(1978-1992)
起步阶段 → 进入新阶段 → 全面深化阶段
(1978-1992)(1992-2013) (2012后)
考点解读
03
(2)进程——进入新阶段、逐步深化(1992-2012)
考点解读
03
(2)进程——纵深推进、全面深化(1992-2012)

对内改革
对外改革
加强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格,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实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2012年提出)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考点解读
03
2.改革开放的意义(4、3、2、1)
历 史 意 义 四大面貌 中国的面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华民族的面貌:提升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人民的面貌:不断满足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待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本领
三个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现实意义 一个重要法宝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两个关键一招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考点解读
03
易错点归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的伟大飞跃。(P24)
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P29)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P34)
中华民族迎来了……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的伟大飞跃。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考点解读
03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从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代中国,解决两大基本矛盾的途径只有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3)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强力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考点解读
03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考点解读
0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内。
考点解读
0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理论成果:
时间
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
历史贡献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
科学发展观(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①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②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提出三步走战略。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党的十六
大以后
200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
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
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深刻总结并充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创立了习思想;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考点解读
03
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稳步推进
中国文化软实力影响世界
新时代人民生活有了新需要
美丽中国建设
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考点解读
03
3.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
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由之路)
01
确立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保障)
03
形成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行动指南)
02
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力量)
04
(四个自信)
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解读
03
内 内容容 地位(意义)地位(意义)义) 关关系 要求
道路 (必由之路)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理论 (行动指南) 邓、三、科、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提供科学指引(行动指南) 制度 (根本保障) 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具体制度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文化 (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考点解读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道路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选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理论自信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行动指南)
制度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强大精神力量
四者关系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自信是表征
理论自信是灵魂
制度自信是根本
文化自信是源泉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
考点解读
03
→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区别 内容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修一P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修一P38)
时间 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联系 ①两者都具有创造性,都成功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前者为后者奠定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发展
易错点归纳
考点解读
03
易错点归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中特道路、形成中特理论体系、确立中特制度、发展中特文化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制度优势
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制度竞争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解读
03
2、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如何理解)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从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来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考点解读
03
提示: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体育领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
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举国上下一条心。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巴黎奥运会比赛中始终坚持中华体育精神和奥运精神相结合,充分弘扬中国精神。
EG: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中国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原因。
课堂练习
03
1.(2025·河北卷)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特区成立45年来,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不断续写“春天的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③建设先行示范区使深圳肩负起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④成立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03
2.(2025·河北卷) 利用临近港澳优势成立的深圳经济特区,承载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起跑线。通过试点先行,深圳的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凸显了其示范、带动作用,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着眼于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要求
②利用临近港澳优势成立经济特区体现了对区位特点的分析把握
③从试点先行到形成经验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共性到个性的体现
④发展外向型经济体现了注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的利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03
3.(2025·浙江卷)面对改革攻坚期更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党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略。“先立”注重系统集成,“后破”强调问题导向。立城乡融合发展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清风正气,破“四风”顽疾……材料表明( )
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
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改革的出发点
④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渐次展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改革的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课堂练习
03
4.(2025·云南·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 )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03
5.(2025·全国卷·高考真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②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03
6.(2025·陕晋青宁卷·高考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对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亮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始终坚持、接续发展的结果,是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课堂练习
03
7.(2024·河北·高考真题)1975年,托马斯·海贝勒作为社会人类学专业博士生第一次到访中国。40多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海贝勒见证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一切都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而改变。”中国的巨大变化表明,改革开放( )
①为实现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④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中特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要坚持和不断完善的。
课堂练习
03
8.(2024·广东·高考真题)5.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进入攻坚期”要求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本课小结
04
9.【2023年1月·浙江学考】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处应填入( )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C
课堂练习
03
10.【2023年1月·浙江选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
A. 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 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 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
课堂练习
03
11.【2024年1月·浙江学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自贸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力证明,改革开放( )
①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03
12.(2024·浙江·高考真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
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03
13.(2024·湖南·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本课小结
04
14.【2023年6月·浙江选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实证了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要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引向深入,必须采取“开展全面研究,以各地都邑性遗址作为工作重点,兼顾中小型聚落”“坚持跨学科研究,加强考古学和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等举措,进一步回答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等重大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谈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4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有利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证实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有利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本课小结
04
15. 改革开放46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坚定“四个自信”,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新时代这十年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获得感最多的十年,我们坚信,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依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
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渐富强、民族走向振兴、人民愈发幸福。
②新时代这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③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如此伟大成就,还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④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本课体系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伟大的改革开放
1.伟大进程
(时间、事件)
2.伟大意义
起步
逐步深化
全面深化
4个面貌、3大飞跃
2个关键一招
1个必由之路、法宝
伟大启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和完善
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鲜明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成功开创:邓
成功推向21世纪:三
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坚定四个自信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