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遵守规则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2《遵守规则》
课题 4.2遵守规则
主备人 备课人
教材 分析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维护秩序靠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遵守规则以及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是第四课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在理解规则重要性的基础上,培养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今后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们遵守规则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对如何对待规则的思考,接着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遵守规则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启思导行”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情 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如学校的规章制度、交通规则等,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守这些规则。然而,他们在面对一些复杂情境或个人利益诱惑时,可能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还不够坚定和自觉。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 素养 目标 1. 健全人格:通过了解快递员规则活动,助学生增强守规意识,行有所止。 2. 法律素养:通过分析快递员配送规范,让学生明确自律和他律作用。 3. 责任意识:通过创设快递员违规情境,促学生坚定维护规则。 4. 国家认同:通过了解快递行业新规,使学生明晰规则需完善 。
教学 方法 议题精准选取、情境分层创设 任务驱动探究、价值引领升华
重点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遵守规则的方法和要求。
难点 遵守规则的方法和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快递员的“两难瞬间” 角色体验:假设你是一名快递员,现在有3个包裹要送 顾客要求必须当面签收的生鲜; 小区规定‘快递车不得入内’,但最后一个包裹在小区最深处; ③ 送件时间只剩10分钟,闯红灯能准时送达,不闯则会超时被投诉。你会怎么选? 聚焦冲突: 大家的选择里藏着一个核心问题——当‘效率’‘方便’与‘规则’(签收制度、小区规定、交通规则)冲突时,该怎么办?其实,现实中快递员的很多行为,都在回答‘是否遵守规则’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就以快递员的工作为例,深入聊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要求。 分享想法,说出选择背后的考虑(如“怕生鲜坏了”“怕被投诉”“怕违反小区规定”等)。 通过模拟快递员的真实困境,让学生从“参与者”视角感受规则的约束性与必要性,在认知冲突中自然切入“遵守规则”的主题,增强代入感和探究欲。
讲授新课 目录: 总议题:快递员的“规则手册” --如何在职业中践行规则? 议题1 快递员的“必守清单”--如何增强规则意识? 议题2 快递员的“内心与外界”--自律与他律如何共同作用? 议题3 当规则“被忽视”时--快递员如何维护规则? 议题4 当规则遇上“新问题”--快递规则需要完善吗? 议题1 快递员的“必守清单”--哪些规则必须遵守? 议学活动: 结合快递员工作场景,列举需遵守的具体规则(如交通规则中的“不超速”“礼让行人”;行业规则中的“当面签收”“不私自拆件”;法律规则中的“快递实名登记”等)。 思考:快递员不遵守规则会导致什么问题?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议学小结 过渡:同学们,如果骑手有足够的自觉,遵守规则,你觉得够吗 议题二:快递员的“内心与外界”--自律与他律如何共同作用? 议学情境:《后汉书杨震列传》中杨震的言行让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新闻链接:上海首创!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来了:绿码送餐,红码限单!“禁限名单”属的施行于“自律”还是“他律”? 结合案例分析 议学思考:请对上述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并说说自律和他律在规范骑手行为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吗? 教师引导:自律是骑手对规则的内在认同,他律是外部约束,守规则需要“自我约束”与“外部规范”双管齐下。 议学小结 议题三:当规则“被忽视”时--快递员如何维护规则? 结合情境模拟 思考:(1)维护规则是否只是“管好自己”? (2)快递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醒他人遵守规则? (3)提醒他人“遵守规则”时应注意什么? 师小结:维护规则不止于“指责违规”,更要主动担当——消费者多一份理解、路人多一份提醒、社会多一份关注,共同为“安全配送”创造环境。 议学小结 方法与技能 劝导的技巧 议题四:当规则遇上“新问题”--快递规则需要完善吗? 结合议学情境 思考:《快递暂行条例》增加这一新的内容说明什么? 师小结: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 需要制定;比如随着电商行业的兴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规范电商行为;一些新兴产业,例如AI、机器人等领域需要立法。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比如《民法典》颁布后,就废除了《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等法律法规。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改进。如2025年1月日期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议学小结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引发学生思考 在思考中获得感悟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联系实际 思考感悟 引发学生思考 在思考中获得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快递乱象,并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 小结 遵守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也是个体自由与权益的保障。它并非束缚人性的枷锁,而是划定行为边界的标尺——于公共空间,规则让秩序取代混乱;于人际交往,规则让尊重替代冒犯;于社会发展,规则让公平护航进步。 从日常的交通信号灯到复杂的法律条文,规则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遵守规则,看似是对外部要求的回应,实则是对自我修养的践行:它体现着对他人的体谅,对集体的责任,更彰显着对文明的敬畏。 当然,规则并非僵化的教条,它会随时代发展而完善,但这恰恰需要每一个人先以敬畏之心遵守现有规则,才能在共识的基础上推动其向更合理的方向演进。唯有人人守规则、信规则,社会才能在稳定中求进,个体才能在秩序中自由生长。
作业 设计 基础性作业: 案例分析理解:给出2 - 3个生活案例,像“景区插队”“高铁上大声喧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行为违反了什么规则、带来什么影响 ,加深对遵守规则重要性的理解。 创意项目式作业 学生分组对校园现有的规则,如作息、课间纪律等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访谈收集师生意见,找出规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制作成宣传海报或短视频,在校园内推广,提升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和规则制定的能力。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