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空气与风》 4.大自然里的风 教学设计单元 《空气与风》 课题 4.大自然里的风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 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内容要求 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风的成因。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大自然里的风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了解海陆风与中国季风的成因。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大自然中的风流动现象,分析并表达风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海陆风的成因。 探究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教学 重点 知道大自然里的风也有空气流动的现象,了解海陆风与中国季风的成因。教学 难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大自然中的风流动现象,分析并表达风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海陆风的成因。教学 准备 教师: 海陆风的成因图片或模型、中国地形图片或模型。学生: 小组实验材料(8个小组): 风的形成演示箱、线香、火柴、弃物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师:同学们,当我们在操场上跑步时,感觉到有微风拂过脸庞;当我们在树下乘凉时,偶尔会感受到一阵清新的空气流动。这些现象都和什么有关呢? 生:风! 师:对,这些都是空气流动的表现形式。今天,我们走出教室,去校园里寻找空气流动的证据。每组同学选择一个地点,仔细观察并记录你们发现的现象。注意安全,遵守文明观察的要求。 小组活动并记录:国旗飘动、树叶晃动、纸条被风吹动、红领巾、头发飘起 师:回到教室后,我们一起分享各组的发现。这些现象能说明什么? 生:自然界的空气确实在流动。 师:是的,不仅在房间内,在大自然里我们也能观察到空气流动现象——风。 【设计意图】 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将课堂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概念。观察并描述大自然中的风流动现象,分析并表达风共同的特征 在学生活动前,需要制定好计划,教师提出文明观察、安全活动的注意事项与要求。二、探究与结论(25分钟) 2.学生研讨,呈现假设 师:回想下,在上节课中,我们也了解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会被周围较冷的空气补充。谁使大自然中的空气流动起来形成了风? 生:绘本中说风是风婆婆吹出来的,上节课学习了风的形成,我觉得是假的。 生:我认为和空气受热上升有关系。 生:我也这么认为,一个地方的空气受热上升后,其他地方冷空气就会下降,形成风。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和假设,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前提供一些提示性问题,如“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空气流动?”以引导学生思考。3. 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1)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师:在不同房间、屋内屋外等气温不同的环境里,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学生用绘图的方法,在老师准备的房间模拟图中绘制模拟实验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我是这样设计的,像上节课的风的演示箱模型一样。在窗边上放线香。房间里有空调冷风使房间内温度低,屋子外面大太阳晒的特别热。如果线香的烟,能流动,就证明有风。 师:说明冷热差异能形成风。 (2)学习海陆风模型资料,验证假设 师:在海边,白天刮海风,也就是风由海上吹向陆地,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看白天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情况。 教师出示海风示意图。 师分析白天陆地与海上气温差异,空气流动情况。 师:猜一猜,到了晚上,海边刮的是陆风。什么是陆风?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陆风就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生:是不是这样,因为是陆风,所以肯定海面上气温高,因为空气总是由温度低的地方向温度高的地方流动。 师:很好,海陆风的成因和海陆温度差有关。白天,太阳照射使得陆地比海洋升温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海上补充过来,形成海风。晚上则相反,陆地降温快,形成陆风。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差异形成风。 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流动的原因,逐步构建因果关系的知识体系。 教师也可以提前录制效果比较好的模拟实验视频,让全班同学可以收集到模拟实验的证据。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风向标或气球,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流动的过程。三、反思与评价(10分钟) 师:说一说,我们的模拟实验和收集的资料都能说明大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海陆风的形成原因,那么中国夏季多刮东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结合中国地形图,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生:夏天,海洋比陆地升温慢,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风。冬天则相反,风从寒冷的内陆吹向温暖的海洋,形成西北风。 师:非常好!大家还能画个图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还掌握了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希望大家今后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案例的应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绘图比赛,评选出最佳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板书设计 大自然里的风 一个地方的空气受热后,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向这里,在流动的过程就会形成风。 图:海陆风空气流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