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把盐藏起来》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溶解》 1.把盐藏起来 教学设计
单元 《溶解》 课题 1.把盐藏起来 课时 1
设计 学校 电话
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
内容要求 2.2低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 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认识到像盐一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是溶解。 科学思维 能够用绘图、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准确描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探究实践 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能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 态度责任 对溶解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意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
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到像盐一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是溶解。
教学难点 能观察并描述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盐、水、透明杯子、小勺、搅拌棒、滴管、玻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
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播放:小红军带盐的故事。 2.问题与猜想 师:小红军突然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顺利的把盐带上了山。 你猜想,他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把盐藏起来的? (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渗透爱国精神。 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有依据地猜想。 让学生意识到,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
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探究:把盐溶解在水中 师:看来,我们班很多同学认为,盐是消失在了水中,跟图片中的小朋友的想法一致。那我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科学强调事实证据,让我们来试试看,盐到底能不能消失在水中。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 师:同学们都想的非常全面,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刚刚大家说到的材料。有了材料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 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清晰,同时一定要注意(PPT出示注意事项),分工合作,一人加盐,一人搅拌,两人观察。做完实验后,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出示并讲解实验记录表)。当老师说实验结束时,请同学们将实验材料放回实验盒中,并拿到材料架上。(10分钟) 生:(做实验。) 师:实验结束。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写或画在记录表中。 师:刚刚同学们做实验时都非常认真,一起来分享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盐真的会“化”在水中,像盐粒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就是溶解。(板书:颗粒,变小,变少,消失)。同学们一起念一遍:像盐粒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就是溶解。 师:在同学们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老师在消失这里打了双引号,为什么呢? 生:…… 师:对了,这里的消失并不是真的消失,盐仍然存在在水里,只是它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微粒。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盐“消失”到水中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实验结束后,通过表达交流及时反思总结,明晰溶解的概念,培养表达交流能力。 提醒学生搅拌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 提醒学生没有老师允许,不可以尝实验材料(主要是盐和盐水)。
三、反思与评价(2分钟) 师:回顾一下,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发生的顺序,给课本第8页的图排序。 生: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先观察到盐粒沉入水底,然后慢慢变少,最后消失看不见。 师:我们把盐在水里慢慢“消失”的现象称作什么? 生:溶解。 回顾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是有一定顺序的意识。 再次巩固溶解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醒学生实验的操作顺序、观察到的现象。
四、应用与迁移(3分钟) 把盐取出来。 师:小红军巧妙地把盐“藏”起来,顺利通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带到了山上。可是他藏起来的盐该怎么“取”出来呢? 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科学知识真丰富。没错,在生活中可以将盐水中的水蒸发,盐就出来了。阅读《海水取盐》。 让学生了解利用蒸发结晶法,可以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尽量让学生做一做该实验;如果不方便,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学生通过大屏观看。 不对学生说“蒸发结晶法”名词,让学生实验、阅读感知即可。
板书设计 1 把盐藏起来 盐放入水中之前:白色小颗粒 放入水中:(颗粒)沉底→变小→变少→消失 溶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