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溶解》 1.把盐藏起来 教学设计单元 《溶解》 课题 1.把盐藏起来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 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内容要求 2.2低①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和白糖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 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认识到像盐一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是溶解。 科学思维 能够用绘图、文字、语言等多种方式准确描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探究实践 能操作简单的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能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并整理实验数据。 态度责任 对溶解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愿意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认识到像盐一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是溶解。教学难点 能观察并描述食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 盐、水、透明杯子、小勺、搅拌棒、滴管、玻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一、问题情境(5分钟) 1.情境引入 播放:小红军带盐的故事。 2.问题与猜想 师:小红军突然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好办法,顺利的把盐带上了山。 你猜想,他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把盐藏起来的? (板书课题):把盐藏起来 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渗透爱国精神。 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有依据地猜想。 让学生意识到,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探究:把盐溶解在水中 师:看来,我们班很多同学认为,盐是消失在了水中,跟图片中的小朋友的想法一致。那我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科学强调事实证据,让我们来试试看,盐到底能不能消失在水中。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 师:同学们都想的非常全面,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准备了刚刚大家说到的材料。有了材料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 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清晰,同时一定要注意(PPT出示注意事项),分工合作,一人加盐,一人搅拌,两人观察。做完实验后,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出示并讲解实验记录表)。当老师说实验结束时,请同学们将实验材料放回实验盒中,并拿到材料架上。(10分钟) 生:(做实验。) 师:实验结束。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写或画在记录表中。 师:刚刚同学们做实验时都非常认真,一起来分享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师: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证明了盐真的会“化”在水中,像盐粒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就是溶解。(板书:颗粒,变小,变少,消失)。同学们一起念一遍:像盐粒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就是溶解。 师:在同学们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老师在消失这里打了双引号,为什么呢? 生:…… 师:对了,这里的消失并不是真的消失,盐仍然存在在水里,只是它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微粒。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盐“消失”到水中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实验结束后,通过表达交流及时反思总结,明晰溶解的概念,培养表达交流能力。 提醒学生搅拌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意识。 提醒学生没有老师允许,不可以尝实验材料(主要是盐和盐水)。 三、反思与评价(2分钟) 师:回顾一下,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请根据实验现象发生的顺序,给课本第8页的图排序。 生: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先观察到盐粒沉入水底,然后慢慢变少,最后消失看不见。 师:我们把盐在水里慢慢“消失”的现象称作什么? 生:溶解。 回顾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是有一定顺序的意识。 再次巩固溶解的概念。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醒学生实验的操作顺序、观察到的现象。四、应用与迁移(3分钟) 把盐取出来。 师:小红军巧妙地把盐“藏”起来,顺利通过了敌人的搜查,把盐带到了山上。可是他藏起来的盐该怎么“取”出来呢? 生:…… 师:同学们真聪明,科学知识真丰富。没错,在生活中可以将盐水中的水蒸发,盐就出来了。阅读《海水取盐》。 让学生了解利用蒸发结晶法,可以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尽量让学生做一做该实验;如果不方便,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学生通过大屏观看。 不对学生说“蒸发结晶法”名词,让学生实验、阅读感知即可。板书设计 1 把盐藏起来 盐放入水中之前:白色小颗粒 放入水中:(颗粒)沉底→变小→变少→消失 溶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