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 1. 猫的生活 教学设计单元 《动物的生活》 课题 1.猫的生活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 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内容要求 5.2低②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低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1.说出猫的某些行为特征(如会爬树,会用感官找食)。 2.举例说出猫可以用不同器官感知环境。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猫的行为特征及猫用多种感官寻找食物。 探究实践 1.通过观察、口述等方式描述猫的外在行为特征。 2.仔细观察猫的外在特征,表达自己的想法,具有证据意识。 态度责任 1.对猫的特征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 2.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初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得出猫的行为特征及猫用多种感官寻找食物的事实证据。教学 难点 初步学习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证明猫用多种感官寻找食物的事实证据。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1.一只温顺胆大的小猫(不是必须)、小鱼、一盆清水,小猫活动的录像视频。 2.小组分组材料(用作小猫活动的补充资料):小猫白天睡觉,小猫夜晚抓老鼠,小猫喝水,猫生小猫,猫妈妈给小猫喂奶……的彩色图片。学生准备: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一、问题情境(3分钟) 1.出示图片(或小猫),谈话引入,观察猫,提出问题 师出示: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猫) 师:关于猫,你知道什么? 生1:猫的眼睛很亮,可以帮它夜晚抓老鼠。 生2:小猫走路的时候静悄悄的,因为脚上有脚垫。 师:关于猫,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猫为什么一哈气就咬我? 生2:野猫身上有好多小虱子,想知道猫怎么抓老鼠。 师:那不是虱子,那叫跳蚤,它在外边生活不讲卫生,可能会长虫子,所以我们不要太亲近它,防止传染给我们疾病。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猫的知识,关于猫是怎么抓老鼠的,以及关于猫是如何生活的其它问题,都是我们这节课将要研究学习的内容。 通过观察一只猫引发学生对猫的研究兴趣,引入课题。 初步了解学生对猫的已有认知、以及学生想知晓的关于猫的其它知识。 渗透正确与小动物相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关爱动物、保护自己的的方法。 提醒,如果带猫到课堂上,要注意别让猫咬伤、抓伤人。二、探究与结论(29分钟) 1. 观察猫的生活,猫的行为特征(15分钟) (1)观察猫的生活。 师: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猫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它的行为有什么特征? 生:观察。 我们今天就来观察这只小猫的生活有什么活动行为和特征,实在没观察到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 师:请你仔细看一看,小猫都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它在干什么的?你们可以一起来观察,一起来讨论,待一会把你们观察到的汇报给大家。 请小组长到老师这边领图片材料。教师给猫创设不同的活动条件,用摄像头跟踪大屏直播。 学生分组观察。 (2)汇报交流。 师: 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小猫在吃鱼,我是从小鱼的那个皮的颜色看出来的。 生:猫在舔,小舌头都露出来了。 师:谁再来讲讲你的发现? 生1:小猫在喝水。水上有一圈一圈的波纹,还有小猫用舌头在舔水。 生2:还有,小猫的头离水面很近,只有两三厘米,它的眼神也很专注地盯着水面。 生:小猫在爬树,它爬树很牛,很厉害,用尖尖的爪子来爬。 把猫收到笼子里,出示图片补充: 师: 小猫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它在抓鸟。它的眼神看起来很凶,说明它捕鸟的时候很怕别人来打扰。 师:这张呢? 生:小猫咪在喝奶,把头都扎进去了,扎到妈妈的怀里可能在喝奶。 生:猫在舔孩子。 师:猫为什么要舔孩子? 生2:因为小猫刚生出来时身体是湿的。 生3:它会把生刚生下来的宝宝舔干净,它会生小猫,还会喂奶。 生1:这张我觉得它在睡觉,因为它的眼睛是闭着的。 生2:第一张是,猫在白天休息,因为有好多阳光;右边那个图片黑黑的背景,是猫夜晚在抓老鼠。 师: 那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猫会爬树、会跳、会生小猫、会喂奶,还会抓老鼠,会抓鱼,要休息,要喝水,它有这么多的生活能力,真了不起!我们用泡泡图把小猫所有的本领都整理出来。小猫的这些生活,从科学上讲也叫猫的行为特征。(贴板书:猫的特征)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猫能通过哪些器官发现食物(14分钟)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师:同学们特别关注小猫是怎么样抓到鱼、抓到老鼠的。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食物,依靠身体的哪些器官来帮忙的呢?你猜一猜。 生:晚上,借助月光小猫的眼睛会变亮。 师:用眼睛看。你是这个意思吗?可以用眼看。 生:用鼻子闻。 生:用耳听。 实验一: 师:那怎么样才能证明猫是真的光用眼睛、或光用鼻子、或光用耳朵等等这些器官帮助它找到食物的?我们需要设计实验证明。 师:比如我们放几条小鱼在鱼缸里,怎么样能证明它是用眼睛看到鱼的? 生:捂住它的鼻子。 师:这是一个方法,但是小猫不乐意。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把鱼的气味掩盖住。 师:用保鲜膜把小鱼密封在鱼缸里,观察小猫能不能发现它。 实验观察,如果失败可以视频补充。 (2)指导学生汇报证据,进行交流。 师:小猫能只用眼睛找到小鱼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我看猫的眼神知道它看到了鱼。它有点兴奋,看着鱼缸里的鱼叫了一声。 生2:它发现了小鱼,通过它的眼神和走路的方向证明它用眼睛发现了小鱼。 实验二: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师: 我们如何证明猫光用鼻子就能找到食物? 生:把小鱼放或者是食物放到猫看不到的地方,让它闻气味儿看看能不能找得到。 (2)实验观察。 (3)汇报。 师:你从哪看出来猫只用鼻子就能找到食物? 生:它看不见小鱼干,跳进去把小鱼干吃了。 实验三: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师:小猫光靠耳朵能找到食物吗?怎么证明? 生:可以用鱼罐头放在猫看不到的地方打开,试试看猫能靠声音找到食物吗。 (2)实验观察。 (3)汇报。 生:小猫听到声音耳朵动了,而且马上就跑过来了。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设计的几个小实验,以及观看视频,我们发现小猫可以用眼、耳、鼻帮它发现食物。小猫真厉害!它有很强的生活本领。这些都是它的行为特征,我们来总结梳理一下:小猫靠多种感官来觅食。 引导学生安全观察猫,关爱小动物。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充分表达,汇报猫的行为特征,具有证据意识,初步形成对猫的特征的认识。 初步进行猜想假设,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具有证据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观察研究猫的兴趣。 利用泡泡图整理猫的生活,方便低年级学生理解,也为后面第二节课动物特征的归纳整理。板书没有采用教材猫的行为特征这个词语,因为二年级的小孩对行为特征理解起来有难度,也为了整个单元的贯通教学。 通过三个实验的观察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利用泡泡图,梳理实验观察结果,补充完善泡泡图猫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环境。 第一次设计实验,小朋友的思维跳跃性很强,需要教师多引导。三、反思与评价(3分钟) 师:猫的行为特征有哪些呢? 生1:会爬树、会走路、会跳…… 师:一句话概括,就是猫会运动。 生2:猫吃鱼、吃肉、吃老鼠…… 师:一句话概括,猫需要吃食物…… (师生梳理的同时,填写泡泡图) 梳理总结,帮助学生系统认识猫的行为特征。 培养学生使用泡泡图梳理总结知识的能力。 不要求学生制作泡泡图,只要学生能补充完整泡泡图即可。四、应用与迁移(3分钟) 观察猫的自我保护行为。 师:观察猫遇到危险时会做些什么? 生1:我们大叫,吓唬它。它就会发出吓人的声音。 生2:它会炸毛。 生3:它还会龇牙,瞪眼,很凶的。 生4:它还用爪子挠人。 …… 师: 所以猫还有一个本领,它会保护自己。因此它才能生活得那么好! (带领学生进一步完善泡泡图) 利用泡泡图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猫的行为特征的认识。五、阅读与新知(2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敏锐的小猫》。 师: 猫除了能通过眼、耳、鼻等器官发现食物,感知环境中的事物外,它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3页的《敏锐的小猫》,读完后给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猫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环境,拓展关于猫的知识。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