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版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变幻的天气》 1. 下雨了 教学设计单元 《变幻的天气》 课题 1.下雨了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 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内容要求 10.1低(1)知道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说出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 探究实践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态度责任 如实记录搜集到的信息;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 重点 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或回忆雨天情景,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描述下雨天气现象的特征。教学 难点 提出有关雨天现象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尝试制订计划。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雨天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绘画材料,雨具(视天气情况而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问题情境(3分钟) 情境引入。 师:周末到了,探探、妙妙、究究、奇奇一起在公园游玩时,渐渐发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开始从天空落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他们会怎么做呢?(出示图片) 生1:会撑伞。 生2:会寻找避雨的地方。 师:(展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探探和妙妙撑着雨伞行走;奇奇和究究的衣服都被淋湿了,急忙跑向公园的休息亭,寻找避雨的地方。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下雨的天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雨天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雨天情景,结合生活经验引发猜想。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3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雨天的情景,想一想,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 生1:地面上可能会有积水。 生2:下雨天出门,我们需要打雨伞,穿雨衣……探究与结论(25分钟) 1. 运用不同感官,观察雨天里的现象。 (1)制订计划。 师:同学们通过回忆雨天的情景,发现天空中乌云密布,有雨滴降落,地面上有积水,人们出行不太方便,需要打雨伞、穿雨衣。想一想,我们怎样观察雨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生1: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雨时的景象。 生2:听一听下雨时的声音。 生3:用手触摸感受雨滴和淋雨的感觉。 生4:闻一闻空气中的气味。 (2)搜集证据。 师:现在,请大家走出教室(或者观察下雨天的图片和视频),结合生活经验,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和手,去亲身感受雨天。记住,我们要仔细观察雨滴的形状、听雨声的变化、感受雨滴打在身上的触感,还要闻一闻下雨时空气的气味,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室内)进行观察、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 师: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1:(展示记录单1)我看到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 生2:(展示记录单1)我听到雨点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 生3:(展示记录单1)我感受到了雨点的冰凉,雨淋在身上感觉很冷…… 生4:(展示记录单1)我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味…… 2.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 师:经过每个小组的观察,同学们准确说出了雨天天气的特征。除了语言描述,我们还可以将观察到的雨天景象画出来。可以画雨滴落下的情景,也可以画雨中的景色,还可以画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表达与交流:雨天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上台进行展示,可以用语言、图片、绘画等形式描述你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雨天的特征,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学生分组轮流上台展示) 生1:我画的是雨滴落在湖面上的情景,雨滴打在水面上,溅起一圈圈涟漪。我觉得雨天的特征是天空阴暗,雨滴不断落下。 生2:我画的是自己在雨中奔跑的情景,我觉得淋雨的感觉有点冷。雨天的特征是气温下降,路面湿滑,人们外出时会穿上雨衣或打伞。 生3:…… 师:通过同学们观察与汇报,我们知道了雨天天空阴暗,有雨滴降落,雨滴很凉,空气潮湿,还听到了雨滴打在物体上发出的声音,人们外出需要打雨伞、穿雨衣…… 师: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出示结论) 培养学生亲自观察感受,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的能力,达成科学观念目标。 训练学生通过绘画、语言等形式描述雨天的特征能力,如实记录信息的科学态度。 梳理、巩固对雨天现象特征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如果带领学生进行室外观察,提醒并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 提醒学生, 过雨要及时洗手、洗脸,回到家要及时洗澡。反思与评价(5分钟) 师:我们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对比分析后知道了雨天的特征。请你把自己在雨天里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中,并与同桌相互分享。 (学生回忆、记录,交流) 培养梳理、总结、概括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环节也可以在探究与结论环节的观察活动中完成。应用与迁移(选上)(2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天的现象,了解了雨天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你认为雨天是好天气吗?请说出你的观点。 生1:我认为雨天是好天气。 生2:我认为雨天不是好天气。 师: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尽相同,接下来我们来举行一场辩论赛。认为雨天是好天气的同学为A组,认为雨天不是好天气的同学为B组。A组是正方,B组是反方,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表达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辩证看待雨天的观点。 适时提醒学生,辩论时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阅读与新知(2分钟) 师:雨天对人们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影响,如遇到暴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1:尽量不外出。 生2:不要在低处停留。 师:让我们一起阅读材料,了解遇到暴雨时有哪些防护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守护生命安全。 渗透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知识与意识。 提醒:打雷时要回到室内,不要站在树下、高处、水中,也不要靠近金属栏杆等物体。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