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象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力和形变》1 推力和拉力 教学设计单元 《力和形变》 课题 《推力和拉力》 课时 1设计 学校 电话核心 概念 3.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内容要求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根据效果区别推力和拉力。 科学思维 针对用力推车和拉车的生活情境,提出“两个力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并作出猜想,通过“推手”与“拔河”等系列推拉活动,比较、描述感受到的推力和拉力有什么不一样的作用,并基于多个实验事实进行归纳。 探究实践 具有根据实验证据检验猜想的意识,经历系列推拉游戏,体验推理和拉力的不同,并通过交流得出结论。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推力和拉力有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具有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教学 重点 能提出“推力和拉力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并作出猜想,通过系列推拉活动,比较、描述感受到的推力和拉力有什么不一样的作用,并基于多个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教学 难点 比较、描述感受到的推力和拉力有什么不一样的作用,并基于多个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教学 准备 教师:水枪、水、常见推拉活动的挂图或照片等学生:课本,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提醒与备注一、问题情境(3分钟) 1.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看画面,这是奇奇和究究在推车和拉车。 2.问题与猜想 师:请大家想一想,他们两个用的力有什么不同? 师:很多小朋友猜想说,他俩用的力不一样,一个是用力推,一个是用力拉。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画面,创设针对用力推车和拉车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聚焦学习内容:推和拉,提出“两个力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并作出猜想。二、探究与结论(30分钟) 1.玩“推手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推她,她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玩“拔河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对方的一只手。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先拉动对方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 (4)小结:我拉他,他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3.列举并判断生活中更多的拉力和推力现象,得出结论。 (1)玩水枪,往水枪里吸水时用的是拉力还是推力?击水时呢? (2)拉开门、拉动椅子、牵引小狗时用的是拉力还是推力?推婴儿车、推开门呢? (3)交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4)小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它们有不同的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推手游戏,描述感受到的推力。 【设计意图】 通过巴赫游戏,描述感受到的拉力。 【设计意图】 通过系列推拉活动,比较、描述感受到的推力和拉力有什么不一样的作用,并基于多个实验事实进行归纳三、应用与迁移(3分钟) 反思 我们是怎样区分推力和拉力的?大家的方法一样吗? 评价 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做得怎样? 【设计意图】 通过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总结与评价。四、应用与迁移(3分钟) 1.玩纸杯保龄球的游戏 推动橡皮球击打纸杯,看谁一次击倒的纸杯多。 【设计意图】 通过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梳理、总结与评价。五、整理(1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整理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 推力和拉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