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025-2026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八年级历史上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947年10月10日)
抗战胜利后,为充分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决定把原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六条 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中国土地法大纲》(节选)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乡村全部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农具、耕畜、房屋等。
(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人民拥护
《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1947年
国民党统治区域
解放区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在人民解放战争的头一年,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
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战略上敌攻我守。
(2)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
区。解放区军民由守转攻。随后,其他各战场也
转入进攻。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
战术:关门打狗
林彪
罗荣桓
刘亚楼
(1)兵力对比:东北战场的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
(2)两军态势: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我军在东北
根据地的战备物资充足,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
(3)战局延伸: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
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战术:中间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在淮海战役中,江淮、豫皖苏地区人民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大小车88万余辆,担架20.6万副、挑子30.5万副、船只8000余艘、牲畜76.7万头,筹集粮食9.6亿斤,赶做军鞋数百万双,运送弹药300多万吨,转送伤员12万多名,另有10余万青年参军参战,为取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战术:瓮中捉鳖
三大战役示意图
时间
指挥员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毛泽东、朱德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确决策赢得全国民心。
解放区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广泛拥护。
国统区民主运动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与英明指挥。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3月
时 间
河北西柏坡
会议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地 点
内 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机关驻地的人们早早起床,兴奋地交谈,院子里热闹非凡。
毛泽东主席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主席坚定地表示:“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的重要讲话(2019年9月12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外患频仍、长期战乱、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广州中考)1948年,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加人民军队,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高涨。这是因为( )
A.三民主义的提出
B.《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内蒙古中考)“我军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它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战略区的反攻和进攻相配合,形成了对敌人的全国规模的巨大攻势。”材料中所说的“战略行动”(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D.解放了华北全境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必须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这表明( )
A.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B.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C.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
D.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史料实证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占乡村人口很少的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占乡村人口绝大多数的穷苦人民只占有少量土地,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来源
能力要求
作答范围
作答内容
答案: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这场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