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1.6《观察云》习题(含答案) 【基础作业】一、选择题1. 云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A. 烟雾和灰尘B. 小水滴或小冰晶C. 水蒸气直接聚集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 )A. 晴天B. 多云C. 大风3.“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 对应的天气类型是( )。A. 晴天B. 多云C. 阴天4.谚语 “天有城堡云,地有雷雨临” 中的 “城堡云”,其形状更接近( )。A. 纤维羽毛状B. 大团堆积状C. 均匀成层状5.当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能看到太阳时,天气应记录为( )。A. 晴B. 多云C. 阴6.观察云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直视太阳观察B. 避开太阳,观察天空云朵C. 在室内隔着玻璃观察7.下列哪种云的形状与 “鱼鳞” 更相似?( )A. 卷云B. 积云C. 层云8.下大雨前的云通常具有什么特点?( )A. 云量少、呈羽毛状B. 云量多、又厚又大C. 云量中等、呈鱼鳞状9.若把天空看作一个圆并平均分成 4 份,当云填充天空少于 1 份时,天气是( )。A. 晴天B. 多云C. 阴天10.下列天气谚语中,能说明云和降水有关的是( )。A. 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B.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C.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二、判断题1. 天空中的云朵是由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烟雾聚集形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三类。( )3.“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 属于阴天天气。( )4.观察云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直接盯着太阳附近的云。( )5.云的形状和多少能为我们提供有关天气的信息。( )6.“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能看到太阳” 属于多云天气,应记录为 “阴”。( )7.积云通常是大团、堆积的云,可能与雷雨天气有关。( )8.当天空被云覆盖超过四分之三时,天气类型是晴天。( )9.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主要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10.“晴转多云” 是用来描述云量变化的气象用语,与雨量无关。( )【能力提升】三、综合探究“天气探索小组”的同学爱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状况,请你加入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探索天气时,寒暑表可以用来测量 。2.当我们观察到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时,则天气应记为 (填“多云”“晴”或“阴”)。3.下列成果中,可以帮助别的同学了解某地区某月降水量情况的是( )。A.一天的天气预报B.一周的天气日历C.当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A4.B5.B6.B7.A8.B9.A10.B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综合探究1.气温2.多云3. 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教科版科学(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课 观测云第一单元 天气目录情境与问题1探究与发现2研讨与拓展3回顾与复习4总结与评价5核心素养探究实践1.能基于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对照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2.形成及时记录、收集证据的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思维1.根据对云特征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图文资料,判断云的三种形态;2.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认识天气特征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态度责任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对天气现象与规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与记录,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并能坚持对云进行长周期的观察、记录。科学观念1.通过对云的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及种类,知道根据形状可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2.初步知道根据云量判断天气的方法--可根据云量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情境与问题聚焦盛夏, 骄阳似火, 我们会躲在阴凉的地方。但是, 晒谷子的农民最喜欢这样的天气, 他们还担心变成阴雨天呢!聚焦我们怎样观察云?云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天空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云量的多少影响着阴晴。探索与发现1.观察、记录云量探索怎么观察云呢?1.观察、记录云量探索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测量和描述呢 晴天多云阴天1.观察、记录云量探索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测量和描述呢 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1.观察、记录云量探索1.观察、记录云量探索2.观察、记录云的形状探索对比下图,今天的云更接近哪一种?或者形状更像什么?像羽毛、钩子的云像鱼鳞的云很厚的、大团的云很不仅是云量,云的形状也与天气有关。2.观察、记录云的形状探索3.从云量和形状两方面说一说,下大雨前的云是什么样的 探索研讨与拓展研讨1.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吗?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一定是阴天吗?研讨2.我们对今天的云量的判断都一致吗?研讨3. 比较我们对雨、风、云的观测,哪个比较准确?哪个不太准 确?说一说我们的理由。拓展阅读下图,说一说太阳、云和雨的关系。回顾与学习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知道:1.天空中漂浮的云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2.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3.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一、选择题。练习1. 谚语“天有城堡云,地有雷雨临”中的“城堡云”是( )。A.大团、堆积的云B.纤维羽毛状的云C.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A一、选择题。练习2. 在观察天气状况时,我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当天空中四分之三没有被云填充时的天气状况是( )。A. 晴天 B.多云 C.阴天A一、选择题。练习3.下列天气谚语中,说明云和降水有关的是( )。A.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B.空山回声响,天气晴又朗C.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A一、选择题。练习4. “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这样的天气可以记录为( )。B二、判断题。练习1.天空中的云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烟雾聚集而成的。 ( )2.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 )3.“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属于多云天气。 ( )4.当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露。 ( )5.当天空被云覆盖少于四分之一时的天气为多云。(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谢谢观看!THANKS教科版/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教科版(2024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云》教学设计课题 1. 6观察云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对云的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及种类,知道根据形状可将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初步知道根据云量判断天气的方法--可根据云量讲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科学思维: 1.根据对云特征的观测与记录,对比图文资料,判断云的三种形态; 2.运用比较与分类的思维方法、认识天气特征与天气状况之间的关联。探究实践: 1.能基于观察描述云的特征,对照资料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2.形成及时记录、收集证据的科学学习习惯。态度责任: 1.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对天气现象与规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观察与记录,具有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并能坚持对云进行长周期的观察、记录。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云的三种主要形态,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给云分类,理解云的形态和云量与天气的关系。难点:能够根据云的变化和特征,推断天气变化的趋势,以及云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生活情境唤醒 展示图片:农民晒谷子时晴空万里的场景,以及担心变阴雨天的表情,提问:“农民为什么喜欢晴天晒谷子?天空中的云多和少,会影响天气吗?” 问题聚焦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天空:“今天天空的云多不多?这些云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该怎么观察和描述云呢?” 揭示主题 明确任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云,从云的多少和形状中发现天气的‘秘密’。”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活动一:学习云量的观测与天气判断(8 分钟) 安全与方法讲解 安全提醒:“观察云时,太阳光线强,绝对不能直视太阳,可戴上遮阳帽或背对太阳观察。” 云量判断方法: 出示 “云量判断卡”:将天空想象成一个圆形,平均分成 4 份; 对照标准分类: 晴天:云占天空少于 1 份(少量云,阳光明媚); 多云:云占天空 1-3 份(较多云,有时可见太阳); 阴天:云占天空超过 3 份(云多而密,不见太阳)。 图片对比强化 展示晴天、多云、阴天的实景图,让学生分组判断 “图中的云量对应哪种天气”,教师纠正误区(如 “多云不是阴天,仍能看到太阳”)。 活动二:学习云的形状观测(7 分钟) 云的形状分类 结合课件展示三类云的特点: 积云:大团、堆积的云,像棉花糖或城堡,可能与雷雨有关; 卷云:轻薄、呈羽毛或鱼鳞状,通常出现在晴天; 层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可能预示阴天或小雨; 提问:“这些云的形状差异很大,我们在观察时可以用‘像什么’来描述(如‘今天的云像鱼鳞’)。” 记录方法示范 展示云的形状记录单:“可以用文字描述(如‘羽毛状’),也可以用彩笔简单画出云的样子,别忘了标注日期。” 活动三:户外观察与记录(10 分钟) 分组分工 每组 4 人,明确职责:1 人负责观察云量(对照判断卡)、1 人负责观察云的形状、1 人负责记录、1 人负责安全提醒(避免组员直视太阳)。 户外观察步骤 ① 到达开阔区域,确定观察方向(背对太阳); ② 观察云量:数 “天空圆形” 中云占的份数,判断天气类型; ③ 观察云的形状:用放大镜辅助看细节,描述 “云像什么” 或绘图; ④ 记录:将云量(如 “晴”)和云的形状(如 “像鱼鳞”)填入记录单和科学记录本。 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帮助:纠正 “误将多云判为阴天”“无法描述云的形状” 等问题,提醒及时记录、不追逐打闹。 三、研讨 小组汇报与对比 各小组展示记录单,分享:“你们观察到的云量是多少?云是什么形状?判断今天是什么天气?”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组判断是‘多云’,有的是‘晴天’?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观察角度不同、云的移动导致云量变化)。 难点突破:云与天气的关联 出示天气谚语 “天有城堡云,地有雷雨临”,展示 “城堡云”(积云)图片,提问:“这种云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可能预示什么天气?” 引导归纳:“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可能下雨,羽毛状的云(卷云)通常是晴天,均匀成层的云(层云)可能阴天。” 观测准确性讨论 提问:“对比之前观测雨、风、云的经历,哪种观测更容易准确?为什么?”(如 “云能直接看到,观测相对直观;风看不见,需借助物体判断,可能有误差”)。 四、拓展:延伸探究,联系生活(5 分钟) 课后任务 任务 1:连续 3 天观察云,每天固定时间(如上午 10 点)记录云量和形状,对比 “云的变化是否会带来天气变化”; 任务 2:收集与云相关的天气谚语(如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下次课分享并分析谚语对应的云的特征。 生活应用 提问:“知道今天的云量和形状后,我们放学回家该怎么安排活动?”(如 “晴天可以户外玩耍,阴天记得带伞”),强化 “观察云能指导生活” 的认知。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空中漂浮的云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板书设计 观察云教学反思 本节课需要让学生分清楚根据不同的依据划分天气的描述不一样,根据云量区分天气可以分为阴天、晴天和多云,还需要根据标志图进行天气的判断以及提醒学生可以根据云来判断大概的天气情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6 观察云(分层作业).docx 1.6 观察云(教学设计).docx 1.6 观察云(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