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理清主干知识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劳动的重要性:   创造了人,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研究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       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2)人类调整、改革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3)人类创造     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4)   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微|观|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生产生活也就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命的生活。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怎样的唯物史观的道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     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 存在 指社会的     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     ,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 意识 指社会的     过程,既包括    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     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 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     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 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    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
图示
|微|点|拨| 
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幻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微|观|察| 
管子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有人认为这一观点科学概括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材料一:劳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不可否认,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寻求共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问题探究]
1.劳动实践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发展与环保意识的关系。
3.如何理解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这一现象
认知生成
1.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内涵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即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多角度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从两 点论 的角 度看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重点论 的角度看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
(2)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  )
(3)实践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
(4)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  )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
(6)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58“阅读与思考”改编题)恩格斯在谈到劳动的重要性时表示,“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表明 (  )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②劳动发展史就是社会历史的全部 
③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教材P59“伟人名言2”改编题)“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个人发展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
②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志和目的决定的
③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教材P60“阅读与思考”改编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是因为 (  )
A.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B.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C.没有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
D.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4.(教材P61“阅读与思考”改编题)费尔巴哈说:“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5.(教材P62“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是因为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三、情境迁移应用
6.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挥洒汗水、作出贡献的人们点赞。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 (  )
①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④劳动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江苏高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可以说,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它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这一论述认为 (  )
A.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法律可从自身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
C.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D.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可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
8.(2024·广东高考·T2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启了全面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代码、论文和视频脚本等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理清主干知识 
(一)1.(1)劳动 劳动 (2)社会实践活动 运动规律
2.(1)物质生产 (2)社会关系 (3)科学文化 (4)实践
[微观察]
提示:物质生产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1.历史观 唯物主义 2.物质生活 生产方式 精神生活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3.社会存在 决定 落后于 先于 阻碍 方向 推动
[微观察]
提示:①该观点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看到了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该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②该观点没有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释解核心要点
1.提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环保意识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3.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带来每个人环保意识的同步发展。
即时训练评价
一、(1)提示:×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提示:×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3)提示:×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4)提示:×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5)提示:×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6)提示:× 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是否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二、1.选B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②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③错误。
2.选D 个人发展会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但人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来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①错误。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
3.选C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A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是因为没有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C正确。B、D不符合题意。
4.选C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费尔巴哈的观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正确,B不符合题意。A不是唯物史观的范畴,排除。D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排除。
5.选C 材料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6.选C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①错误。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正确。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③正确。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而不是劳动,④错误。故本题选C。
7.选B 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体现了法律发展的历程,未强调法律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正确,A排除;题干并未提及法律制度的发展对生产方式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C排除;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不能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应该从客观存在和实践出发找理由,D错误。故答案选B。
8.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辨析类主观题。从哲学中的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改变不了其作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学生可以据此给出结论并分析理由,注意结论与理由的一致以及知识与材料的匹配。
答案示例: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代替了人的一些劳动,确实具备了类人的“实践”功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无论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都改变不了其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
1 / 7(共74张PPT)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本课内容
  本课内容是对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拓展深化,为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奠定理论基础。第一框讲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第二框讲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三框讲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讲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阐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变革社会中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续表
课标要求
  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描述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发展趋势;领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本质
第一框
理清主干知识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劳动的重要性:_____创造了人,_____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研究社会历史的起点:人类历史是由人的_____________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_________。
劳动
劳动
社会实践活动
运动规律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进行___________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2)人类调整、改革_________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3)人类创造_________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
(4)_____ 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
社会关系
科学文化
实践
|微|观|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生产生活也就是类的生活。这是创造生命的生活。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怎样的唯物史观的道理
提示:物质生产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________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_________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历史观
唯物主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 存在 指社会的___________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_________,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 意识 指社会的__________过程,既包括__________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_________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物质生活
生产方式
精神生活
社会意识
社会心理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 意识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____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存在
决定
续表
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 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_______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_____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作用
图示
落后于
先于
阻碍
方向
推动
|微|点|拨|  
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包括歪曲、虚幻的社会意识,不管其主观色彩多么浓厚,也不管披上何种神秘的外衣,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微|观|察|  
管子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有人认为这一观点科学概括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你是怎样认识的
提示:①该观点看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看到了经济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作用。从这种意义上说,该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②该观点没有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材料一:劳动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不可否认,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我们应寻求共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问题探究]
1.劳动实践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发展与环保意识的关系。
提示: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出行新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市民的追捧。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环保意识会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中,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3.如何理解同一时代人们的环保意识会有很大差别这一现象
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带来每个人环保意识的同步发展。
|认知生成|
1.全面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的内涵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实践包含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2)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即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造社会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多角度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从两点论 的角度看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重点论 的角度看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提示: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
提示: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
×
(3)实践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
提示: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4)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
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
×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  )
提示: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6)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
提示: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是否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58“阅读与思考”改编题)恩格斯在谈到劳动的重要性时表示,“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表明(  )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②劳动发展史就是社会历史的全部 ③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④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②错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③错误。
2.(教材P59“伟人名言2”改编题)“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个人发展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 ②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志和目的决定的 ③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个人发展会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但人也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来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完全被动地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①错误。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
3.(教材P60“阅读与思考”改编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是因为 (  )
A.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B.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C.没有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
D.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解析: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观点,A错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是因为没有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C正确。B、D不符合题意。
4.(教材P61“阅读与思考”改编题)费尔巴哈说:“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

解析: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费尔巴哈的观点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正确,B不符合题意。A不是唯物史观的范畴,排除。D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排除。
5.(教材P62“阅读与思考1”改编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这是因为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材料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三、情境迁移应用
6.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挥洒汗水、作出贡献的人们点赞。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  )
①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④劳动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①错误。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正确。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③正确。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而不是劳动,④错误。故本题选C。
7.(2024·江苏高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法律进一步发展为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这种立法越复杂,它的表现方式也就越远离社会日常经济生活条件所借以表现的方式。立法就显得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因素,这个因素似乎不是从经济关系中,而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可以说,从‘意志概念’中,获得它存在的理由和继续发展的根据。”这一论述认为 (  )
A.法律发展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法律可从自身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
C.法律制度的发展会推动生产方式的进步和发展
D.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可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可从自身的内在根据中获得自身独立的发展,体现了法律发展的历程,未强调法律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正确,A排除;题干并未提及法律制度的发展对生产方式进步和发展的推动作用,C排除;远离经济关系的立法不能从社会意识中找到理由,应该从客观存在和实践出发找理由,D错误。故答案选B。
8.(2024·广东高考·T2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启了全面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代码、论文和视频脚本等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辨析类主观题。从哲学中的唯物史观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改变不了其作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学生可以据此给出结论并分析理由,注意结论与理由的一致以及知识与材料的匹配。
答案示例: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代替了人的一些劳动,确实具备了类人的“实践”功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无论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都改变不了其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
框题检测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 (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解析: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C正确,A、B、D排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
B.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领域
C.他们没有认识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
D.他们没能认识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者之所以在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C正确,D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错误。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并没有强弱之分,B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3.揆诸历史,没有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生活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诞生《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鲁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表明 (  )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会同步变化 ②社会历史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强调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这体现了③④的观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一定会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①错误。②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4.(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会徽“潮涌”,诗情画意融汇其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
成为自然奇观和人文精神的融通表达,扇面造型
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
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从会徽的设计可以看出(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①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②要敢于创新,勇于舍弃传统理念 ③社会存在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进行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理念,而不是舍弃传统理念,②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5.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和”文化,它坚持的是“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秉持的是“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政治理念,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④传统思想推动当今世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社会存在可以独立于社会意识而存在,与社会意识并不相互融合,③错误。传统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思想推动当今世界发展,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6.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思想解放带来的观念变革,对于实现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重大变革。这充分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 (  )
①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②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总是先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④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这首诗主要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正确。A、C否认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错误。自然环境影响人的意识,但不起决定作用,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8.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定为犯罪。如今“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曾经的酒桌文化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拒绝酒驾意识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代驾、出租车行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意识的调整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社会意识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社会意识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人而异,③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9.鲁迅先生曾说:“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段话说明 (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④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说明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②④正确。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A.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
C.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A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并非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B、C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错误反映,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施行是对我国当前老龄化问题的回应。同时,该法的施行必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说明 (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针对我国当前老龄化问题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但材料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该法的施行必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说明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③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故本题选B。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2.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这给照护老人带来巨大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由此可见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②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社会意识不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②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3.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体现了 (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始终同步 ④社会存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社会存在始终同步,③错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二、非选择题
14.(11分)(2024·福建南平市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原因。
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的本质,然后运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关键词①: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联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关键词②: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联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答案示例: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洋环境保护法是适应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框题检测(十一) 社会历史的本质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 (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即便是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这是因为 (  )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
B.社会领域的客观性弱于自然领域
C.他们没有认识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
D.他们没能认识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揆诸历史,没有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生活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诞生《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鲁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孔乙己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表明 (  )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会同步变化
②社会历史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会徽“潮涌”,诗情画意融汇其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成为自然奇观和人文精神的融通表达,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从会徽的设计可以看出 (  )
①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②要敢于创新,勇于舍弃传统理念
③社会存在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和”文化,它坚持的是“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格局,追求的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秉持的是“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政治理念,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 ④传统思想推动当今世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思想解放带来的观念变革,对于实现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重大变革。这充分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 (  )
①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②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总是先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④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8.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定为犯罪。如今“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曾经的酒桌文化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拒绝酒驾意识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代驾、出租车行业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意识的调整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鲁迅先生曾说:“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段话说明 (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人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 ④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
C.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施行是对我国当前老龄化问题的回应。同时,该法的施行必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说明 (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了“老龄社会”。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这给照护老人带来巨大压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由此可见 (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②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体现了 (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积极推动社会发展 
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始终同步 ④社会存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11分)(2024·福建南平市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分析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原因。
框题检测(十一)
1.选C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C正确,A、B、D排除。
2.选C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主义者之所以在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C正确,D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错误。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都具有客观性,客观性并没有强弱之分,B错误。
3.选D 材料强调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这体现了③④的观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一定会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①错误。②与题意无直接关系,排除。
4.选D 进行创新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理念,而不是舍弃传统理念,②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D。
5.选A 社会存在可以独立于社会意识而存在,与社会意识并不相互融合,③错误。传统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思想推动当今世界发展,④错误。
6.选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的影响和制约,④错误。
7.选B 这首诗主要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正确。A、C否认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错误。自然环境影响人的意识,但不起决定作用,D错误。
8.选C 社会意识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社会意识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人而异,③不符合题意。
9.选D 材料说明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②④正确。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10.选A 材料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A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并非与社会存在完全同步,B、C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错误反映,D错误。
11.选B 针对我国当前老龄化问题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但材料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该法的施行必将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这说明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发展,③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故本题选B。
12.选D 材料未涉及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不符合题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社会意识不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而存在,②错误。
13.选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与社会存在始终同步,③错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④错误。
14.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的本质,然后运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关键词①: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世界海洋大部分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联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关键词②: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联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示例: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海洋环境保护法是适应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