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73张PPT)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框
理清主干知识
(一)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基本内涵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____
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既包括世界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物质
精神现象
人生观
|微|点|拨| 明辨“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①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②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 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 ,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实践
基础
反映
反作用
核心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基础
完全同步
5.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 文明
区别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 和 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 的
联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 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先进文化是 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
政治
积极向上
实践
人类文明
|微|点|拨| 多角度认识文化现象
①从性质上看,文化有优秀和腐朽之分。
②从时效上看,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
③从国别上看,文化可以分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
④从时间上看,又可分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⑤从层次上看,有高雅文化、通俗文化。
6.文化载体
含义 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
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作用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类型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微|观|察|  
“中秋节快到了,我在线上线下挑选了几款新中式旗袍,准备节日的时候和闺蜜一起穿着新中式旗袍游绍兴。”旗袍爱好者张某接受采访时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与传统服饰更搭,她非常期待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中,由新中式、“国潮”等元素赋予节日仪式感已成为一大倾向,这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而追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验,也成为“新中式”青年的特点。
运用“文化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为发展“新中式”服饰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①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新中式”服饰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绪价值,我们要深挖文化内涵,探索创新融合。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新中式”服饰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要找准传统文化和产品功能的契合点,做出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服饰,打造爆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基本功能
(1)引领风尚: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 。
(2)教育人民: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明素养
思想道德
(3)服务社会: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 。
(4)推动发展: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精神食粮
力量源泉
|微|点|拨|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文化对民族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 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血脉
|微|点|拨|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上述文化的功能特指优秀、先进、健康文化的促进作用。文化的功能实质上就是文化对个人、
民族、社会、国家的作用。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践行着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价值。
提示: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丰富文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发展。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2.谈谈开展“探寻红色文物新阵地”活动的意义。
提示: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价值。一座座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里,保存珍藏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深入挖掘并发挥好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浸润人心,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豪情。
3.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感叹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提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珍爱文物,铭记历史,保护遗迹,留住根脉。
|认知生成|
1.准确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如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发展
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错误的
续表
走 出两个误区 ①反作用≠决定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体现的是经济的决定作用与文化的反作用的关系,应明确经济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文化决定经济。
②决定≠完全同步。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观点否认了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会导致文化发展上消极无为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续表
2.文化的功能
手 段 引领风尚 文化引领风尚,就是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造就风尚。文化引领风尚,就要防止盲目迎合市场时尚,这是自觉与盲目、自信与自卑的分别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采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如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 的 服务 社会 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健康有益文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充实作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 发展 增加民族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续表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自然界的东西有时也称为文化。(  )
提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提示: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
×
(3)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提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
提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5)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90“阅读与思考”改编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周易》)这是中国典籍中文化一词的最早渊源。从《周易》这段话可以得出的正确观点是(  )
①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②以文化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工具 ④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以文化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2.(教材P91“相关链接”改编题)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这一观点 (  )
①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②简单地把文化看作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否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存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二者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材料中的观点简单地把文化看作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单方面强调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片面的,③④不符合题意。
3.(教材P93“相关链接1”改编题)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立志成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现象,准确的是 (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成长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解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进作用,B、C说法错误。
4.(教材P93“相关链接2”改编题)“一带一路”推进以来,众多人文交流项目灿然展开:孔子学院、汉语桥、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在人文沟通的春风化雨下,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与猜疑大幅减少,合作共赢的构想逐渐走进民众心中。这充分说明 (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C.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解析:在人文沟通的春风化雨下,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与猜疑大幅减少,合作共赢的构想逐渐走进民众心中。这充分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政治互信,A正确,D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B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C与题意不符。
三、情境迁移应用
5.合理利用乡村地名的多重价值能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许多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地名+品名”的表现形式,像烟台苹果、西湖龙井等,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地名息息相关,如杨家埠年画、扬州弹词,地名为非遗项目及其衍生产品赋能,提高了经济效益。这说明(  )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带来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决定并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 
③文化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决定并影响着文化,②错误。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不一定都是积极因素,③错误。
6.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饱含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表明 (  )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记忆与思念是饮食文化的源泉
C.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
D.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

解析:材料体现了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既未涉及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也未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A、D与题意不符。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C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B说法错误。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直苴村的村民李某,在县城的彝绣一条街开了店铺,售卖贴近现代人生活的彝绣文创产品,例如绣着精致图案的彝绣笔记本,装点着彝绣的商务包等。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让古老技艺焕发了新活力。彝绣文创不仅走入
更多人的生活,也日益走向世界,由楚雄彝绣饰品缀饰的时尚服装于2023年9月在米兰时装周上闪亮登场。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连续6年举办农民村晚,村民自己编排,年轻人也热情参与。丰富的文化生活令人感慨,大家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意义。
答案示例: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文明素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框题检测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A.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B.学生到超市买面包
C.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
D.2024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属于政治活动,排除A。学生到超市买面包属于经济活动,排除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属于文化活动,C符合题意。2024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属于经济活动,排除D。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4
2.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不同,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①③正确。材料未体现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②不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3.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  )
①文学作品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反映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正确。文学作品来源于实践,但并不一定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①错误。材料未涉及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4.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 (  )
①文化就是人类全部的行为活动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素养是历史传承的产物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5.在学习“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内容时,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
①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④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③④正确反映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能够反驳张同学的观点,入选。①强调的是文化与文明的联系,设问强调的是二者的区别,不符合题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②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6.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以其古典的红色风韵、厚重的人文历史、丰富的革命事迹与新天地·北里的时尚商业形成了互补,红色、古典、商业、现代在这里交汇,在保有红色肌理的同时,跟上城市现代化的节奏,同时吸纳源源不断的新青年拥抱红色故事。上述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强民族强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③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材料未涉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强民族强,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选。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7.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下图为某公交站的一个公益广告。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益广告所宣传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环保公益广告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决定社会发展 
③环保宣传可以影响人的认知与行为,实现文化的功能 
④环保公益广告可以教化育人,彰显文化的物质力量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环保公益广告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环保公益广告可以教化育人,彰显文化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8.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的高低要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①正确。月亮是一个天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的问题,排除③。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9.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各地既要通过各类活动为乡村“送文化”,也要因地制宜厚培乡村文化沃土,帮助乡村“种文化”,以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这体现了 (  )
①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③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④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受益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题干强调通过“送文化”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种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体现了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涉及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故①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通过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不涉及文化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故②不符合题意;通过文化建设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了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故④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0.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法国媒体对2024年巴黎奥运会金牌榜进行重新排序,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44枚名列第一。当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奏响,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材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②体育强承载着国家强盛、国运兴的梦想 ③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文化是体育发展的土壤,体育是传播文化的桥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体育健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夺金44次,名列金牌榜第一,这说明体育强承载着国家强盛、国运兴的梦想,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③正确。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①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不是文化与体育的关系,④表述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1.(2024·北京二模)起秧、运秧、插秧……某校同学参加“绘制京西巨幅稻田画”的学农实践活动,以大地为纸、稻田为布、禾苗为笔,栽种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稻田字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妙体验。这一学农实践活动有利于 (  )
①提升水稻品质,确保水稻稳产丰产
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
③挖掘农业劳动在树德和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④推动“农文旅”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某校同学参加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栽种稻田字画,与提升水稻品质和确保稳产丰产无直接关联,且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科技培育良种来实现,①错误。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和文化体验,而非直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农业竞争力,②错误。 学农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栽种稻田字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在教育学生树立美德和审美方面发挥作用,③正确。 该实践活动通过稻田字画吸引游客,促进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有助于乡村振兴,④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2.“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一论断意在告诉我们 (  )
①文化能够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②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信仰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能够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①④正确。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错误。信仰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13.茶道器具,素来可大可小。大到炭炉、银壶,小到方巾、盖置,都在一方茶席之上,真真切切地映照每一个茶人的日常美学。才华横溢的茶人,为追求品茶中的极致美感,还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茶道器具。这表明 (  )
①茶文化支配着茶人的文化实践 ②茶道器具能呈现茶人的日常美学  ③茶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茶文化 ④茶道器具丰富着茶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解析:才华横溢的茶人,为追求品茶中的极致美感,亲手制作茶道器具,表明茶道器具能呈现茶人的日常美学,茶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茶文化,②③符合题意;茶文化会影响茶人的文化实践,而不是支配,①错误;茶道器具所蕴含的优秀茶文化会丰富茶人的精神世界,④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二、非选择题
14.(11分)(2024·甘肃高考·T19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是一种修行,我们的先贤在绘画品评中提出“人品即艺品”的观点,诚然,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修行。绘画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亲近世间百卉的过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体悟,体悟花卉生命律动给予我们的生命感动,从而升华为对世界的认知,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艺术是一种修行”。
解析:本题是理解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的功能”,可联系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分析。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
答案示例: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学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先贤在绘画品评中提出“人品即艺品”的观点,说绘画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在亲近世间百卉的过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体悟,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4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理清主干知识
(一)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基本内涵
(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   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既包括世界观、    、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微|点|拨| 明辨“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①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②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   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     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    ,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4.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    。如同不能简单地把精神文明看作物质文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一样,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5.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文化 文明
区 别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   和   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     的
联 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   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②先进文化是     的一项重要内容
|微|点|拨| 多角度认识文化现象 
①从性质上看,文化有优秀和腐朽之分。
②从时效上看,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
③从国别上看,文化可以分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
④从时间上看,又可分为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⑤从层次上看,有高雅文化、通俗文化。
 
6.文化载体
含 义 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作 用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类 型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微|观|察| 
  “中秋节快到了,我在线上线下挑选了几款新中式旗袍,准备节日的时候和闺蜜一起穿着新中式旗袍游绍兴。”旗袍爱好者张某接受采访时说,古城的小桥流水人家与传统服饰更搭,她非常期待能拍出美美的照片。
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中,由新中式、“国潮”等元素赋予节日仪式感已成为一大倾向,这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而追求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验,也成为“新中式”青年的特点。
运用“文化的内涵”的相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为发展“新中式”服饰带来哪些启示。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基本功能
(1)引领风尚: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    。
(2)教育人民: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     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服务社会: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     。
(4)推动发展: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微|点|拨|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文化对民族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   和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微|点|拨|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上述文化的功能特指优秀、先进、健康文化的促进作用。文化的功能实质上就是文化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作用。
 
释解核心要点
  [议题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践行着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分析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价值。
2.谈谈开展“探寻红色文物新阵地”活动的意义。
3.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感叹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20字以内。
认知生成
1.准确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如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发展
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具有 相对独立 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错误的
走出两个 误区 ①反作用≠决定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体现的是经济的决定作用与文化的反作用的关系,应明确经济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文化决定经济。 ②决定≠完全同步。认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的观点否认了文化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会导致文化发展上消极无为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2.文化的功能
手 段 文化引领风尚,就是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造就风尚。文化引领风尚,就要防止盲目迎合市场时尚,这是自觉与盲目、自信与自卑的分别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采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民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如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 的 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健康有益文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充实作用,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增加民族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即时训练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自然界的东西有时也称为文化。 (  )
(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
(3)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4)民族精神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  )
(5)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90“阅读与思考”改编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周易》)这是中国典籍中文化一词的最早渊源。从《周易》这段话可以得出的正确观点是 (  )
①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②以文化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工具 ④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教材P91“相关链接”改编题)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这一观点 (  )
①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②简单地把文化看作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否定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④看到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3.(教材P93“相关链接1”改编题)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立志成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现象,准确的是 (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成长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4.(教材P93“相关链接2”改编题)“一带一路”推进以来,众多人文交流项目灿然展开:孔子学院、汉语桥、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在人文沟通的春风化雨下,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与猜疑大幅减少,合作共赢的构想逐渐走进民众心中。这充分说明 (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C.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三、情境迁移应用
5.合理利用乡村地名的多重价值能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许多地理标志产品都是“地名+品名”的表现形式,像烟台苹果、西湖龙井等,产生的经济效益有目共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和地名息息相关,如杨家埠年画、扬州弹词,地名为非遗项目及其衍生产品赋能,提高了经济效益。这说明 (  )
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带来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决定并影响着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 ③文化是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积极因素 ④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饱含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表明 (  )
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
B.记忆与思念是饮食文化的源泉
C.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
D.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直苴村的村民李某,在县城的彝绣一条街开了店铺,售卖贴近现代人生活的彝绣文创产品,例如绣着精致图案的彝绣笔记本,装点着彝绣的商务包等。古朴与精致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族与时尚牵手,让古老技艺焕发了新活力。彝绣文创不仅走入更多人的生活,也日益走向世界,由楚雄彝绣饰品缀饰的时尚服装于2023年9月在米兰时装周上闪亮登场。安徽金寨县大湾村,连续6年举办农民村晚,村民自己编排,年轻人也热情参与。丰富的文化生活令人感慨,大家的精气神越来越足,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意义。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理清主干知识 
(一)1.(1)物质 (2)精神现象 人生观 2.实践
3.(1)基础 反映 (2)反作用 (3)核心 4.基础 完全同步 5.经济 政治 积极向上 实践 人类文明
[微观察]
提示:①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新中式”服饰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情绪价值,我们要深挖文化内涵,探索创新融合。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新中式”服饰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要找准传统文化和产品功能的契合点,做出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服饰,打造爆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1.(1)文明素养 (2)思想道德 (3)精神食粮
(4)力量源泉 2.血脉
释解核心要点
1.提示: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丰富文化,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发展。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提高社会文明程度。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博物馆加强教育和研究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
2.提示: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蕴藏着丰富的育人素材和价值。一座座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里,保存珍藏着一段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深入挖掘并发挥好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让革命文物“开口说话”、浸润人心,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豪情。
3.提示: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文化;珍爱文物,铭记历史,保护遗迹,留住根脉。
即时训练评价
一、(1)提示:×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提示:×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完全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3)提示:×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4)提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5)提示:√
二、1.选A 材料说明文化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以文化人是文化的重要功能,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2.选C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存在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二者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材料中的观点简单地把文化看作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单方面强调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片面的,③④不符合题意。
3.选D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促进作用,B、C说法错误。
4.选A 在人文沟通的春风化雨下,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与猜疑大幅减少,合作共赢的构想逐渐走进民众心中。这充分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政治互信,A正确,D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B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提升了综合国力,C与题意不符。
三、5.选B 人们的实践和经济生活决定并影响着文化,②错误。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文化不一定都是积极因素,③错误。
6.选C 材料体现了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既未涉及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也未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A、D与题意不符。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记忆,C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B说法错误。
7.答案示例: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文明素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 / 9框题检测(十七)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本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  )
A.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B.学生到超市买面包
C.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
D.2024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
2.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所有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文学是时代最直接的反映。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写尽盛世海月的华美;而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唐盛极而衰的真实的历史。由此可知 (  )
①文学作品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 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由此可以看出 (  )
①文化就是人类全部的行为活动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文化素养是历史传承的产物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学习“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内容时,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
①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④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以其古典的红色风韵、厚重的人文历史、丰富的革命事迹与新天地·北里的时尚商业形成了互补,红色、古典、商业、现代在这里交汇,在保有红色肌理的同时,跟上城市现代化的节奏,同时吸纳源源不断的新青年拥抱红色故事。上述材料说明 (  )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强民族强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③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 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文化就在我们身边。下图为某公交站的一个公益广告。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益广告所宣传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②环保公益广告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决定社会发展 ③环保宣传可以影响人的认知与行为,实现文化的功能 ④环保公益广告可以教化育人,彰显文化的物质力量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8.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的高低要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各地既要通过各类活动为乡村“送文化”,也要因地制宜厚培乡村文化沃土,帮助乡村“种文化”,以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这体现了 (  )
①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③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④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受益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法国媒体对2024年巴黎奥运会金牌榜进行重新排序,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总数44枚名列第一。当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上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奏响,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材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互为基础,密不可分 ②体育强承载着国家强盛、国运兴的梦想 ③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文化是体育发展的土壤,体育是传播文化的桥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24·北京二模)起秧、运秧、插秧……某校同学参加“绘制京西巨幅稻田画”的学农实践活动,以大地为纸、稻田为布、禾苗为笔,栽种出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稻田字画,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妙体验。这一学农实践活动有利于 (  )
①提升水稻品质,确保水稻稳产丰产 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 
③挖掘农业劳动在树德和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 ④推动“农文旅”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一论断意在告诉我们 (  )
①文化能够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②文化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信仰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茶道器具,素来可大可小。大到炭炉、银壶,小到方巾、盖置,都在一方茶席之上,真真切切地映照每一个茶人的日常美学。才华横溢的茶人,为追求品茶中的极致美感,还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茶道器具。这表明 (  )
①茶文化支配着茶人的文化实践 ②茶道器具能呈现茶人的日常美学 
③茶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茶文化 ④茶道器具丰富着茶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11分)(2024·甘肃高考·T19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是一种修行,我们的先贤在绘画品评中提出“人品即艺品”的观点,诚然,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修行。绘画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重要渠道,格物而致知,在亲近世间百卉的过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体悟,体悟花卉生命律动给予我们的生命感动,从而升华为对世界的认知,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艺术是一种修行”。
框题检测(十七)
1.选C 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属于政治活动,排除A。学生到超市买面包属于经济活动,排除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属于文化活动,C符合题意。2024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属于经济活动,排除D。
2.选B 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不同,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①③正确。材料未体现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②不选。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④错误。
3.选C 材料反映了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④正确。文学作品来源于实践,但并不一定是对时代最真实、正确的反映,①错误。材料未涉及诗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不符合题意。
4.选C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③错误。
5.选D ③④正确反映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能够反驳张同学的观点,入选。①强调的是文化与文明的联系,设问强调的是二者的区别,不符合题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②错误。
6.选C 材料未涉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强民族强,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选。
7.选C 环保公益广告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环保公益广告可以教化育人,彰显文化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
8.选C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①正确。月亮是一个天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的问题,排除③。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
9.选D 题干强调通过“送文化”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种文化”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体现了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涉及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故①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通过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不涉及文化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故②不符合题意;通过文化建设满足新时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体现了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受益者,故④符合题意。
10.选B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体育健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夺金44次,名列金牌榜第一,这说明体育强承载着国家强盛、国运兴的梦想,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③正确。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①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不是文化与体育的关系,④表述不符合题意。
11.选D 某校同学参加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栽种稻田字画,与提升水稻品质和确保稳产丰产无直接关联,且水稻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科技培育良种来实现,①错误。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和文化体验,而非直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农业竞争力,②错误。 学农实践活动通过劳动栽种稻田字画,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在教育学生树立美德和审美方面发挥作用,③正确。 该实践活动通过稻田字画吸引游客,促进了农业、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有助于乡村振兴,④正确。
12.选B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说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能够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①④正确。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错误。信仰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但不起决定作用,③错误。
13.选C 才华横溢的茶人,为追求品茶中的极致美感,亲手制作茶道器具,表明茶道器具能呈现茶人的日常美学,茶人在社会生活中享用茶文化,②③符合题意;茶文化会影响茶人的文化实践,而不是支配,①错误;茶道器具所蕴含的优秀茶文化会丰富茶人的精神世界,④错误。
14.解析:本题是理解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的功能”,可联系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分析。
答案示例: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学艺术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先贤在绘画品评中提出“人品即艺品”的观点,说绘画也是格物致知的一个重要渠道,可以在亲近世间百卉的过程中加以研究、感受和体悟,成就“人生的艺术,艺术的人生”。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