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为核心内容,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实践的特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本框题是统编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是本框的核心内容,本框教学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重点强调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学目标】1.描述与分类:区分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与根本途径。2.解释与论证:阐释价值与劳动、价值与奋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预测与选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创造价值。4.辨析与评价:正确认识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防止夸大或忽视客观条件的错误。【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实现人生价值对自身的要求。2.教学难点:理解人生价值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材料《“深潜人生”的老人实现了崇高价值》2025年2月6日,全网悼念一位老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1958年,黄旭华和一批伙伴挑起开拓我国核潜艇事业的重任。“深潜”三十载,他们隐姓埋名、默默耕耘,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这位'深潜人生'的老人实现了崇高价值。思考:为什么说这位'深潜人生'的老人实现了崇高价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新课讲授:总议题:"深潜者"——黄旭华是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议题一:从"深潜者"的价值密码中解锁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议题二:从惊涛骇浪里的价值实现中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议题三:从"怕出事"到"必须下去"中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第一幕: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议题一:从"深潜者"的价值密码中解锁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长征一号的艰难研发历程》、《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人生的大海之中。没有超级计算器,就用算盘,没有现代化手段,就用纸笔和量尺,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由于核潜艇的数据要求极其精密,所以当时的工作人员还会计算好几遍,核潜艇的图纸也在纸上一遍又一遍的画,后来统计时,图纸竟然画了45000多份。在历时五年之后,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能够下水实验,到后来交付海军,仅用了8年。“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不惧危险随艇下潜,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他满怀激情,在碧波中写下独属于科研工作者的浪漫。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黄旭华把一生都深潜”大海之中,值得吗 这启示我们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2)黄旭华为什么身处惊涛骇浪之中,却还能乐在其中呢?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黄旭华把一生都深潜”大海之中是值得的,他用自己的劳动,在劳动中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价值。启示我们要在劳动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给予别人和社会的幸福和快乐越多,他自己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议学小结:一、弘扬劳动精神 实现人生价值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身边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那么,任何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吗?实现人生价值能脱离社会吗 第二幕: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议题二:从惊涛骇浪里的价值实现中感悟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对国家的忠,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1926年出生于广东揭阳。少年之时的黄旭华,目睹山河破碎,战火纷飞,树立了“科学救国”的远大理想。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1958年,黄旭华被密召进京,肩负起中国核潜艇工程副总工程师的重任,从此隐姓埋名30年。被弟妹们误解为不要家,忘记了养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儿子。问及他忠孝无法两全是否是他内心的遗憾时,他这样说:“对国家的忠,便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长征一号”的研制, 靠黄旭华一人的力量完成吗?给我们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2)黄旭华的事迹启示我们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1)只凭他一人的力量是完不成的!没有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没有科研团队的通力合作、没有国家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只靠一个力量是无法完“长征一号”的研制工作的。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黄旭华的事我们迹启示要正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议学小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1、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享受条件都是社会提供的。所以,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既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么重要,那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 2、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1)要正确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2、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第三幕: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议题三:从"怕出事"到"必须下去"中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深潜人生”》黄旭华带着他从小就树立起“科学救国”的远大理想,隐姓埋名30年,这30年里,他默默扎根在核潜艇研制一线。在荒岛上的研究所,黄旭华带领团队用最原始的工具创造奇迹: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计算上万个数据;没有精密仪器,就用磅秤称量设备配重。在核潜艇研制最困难、最紧张的时候,黄旭华总能在音乐中舒缓压力、获得灵感,“音乐对于陶冶情操很有帮助。1988年,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是中国首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目标深度300米。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过程中,黄旭华带领团队运用系统论思想,大力倡导常规技术系统集成的科学设计理念,坚持“在综合上发展就是创新”、“综合出尖端”的科研设计思路,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1988年,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试验,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是中国首次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目标深度300米。议学问题: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黄旭华院士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人生的大海之中,体现了哪些主观条件? 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议学提示:议学小结: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1)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4)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本课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