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柿子熟了(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 柿子熟了(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科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柿子熟了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能区别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特征,知道季节变化对植物有影响,理解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规律。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柿树等不同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并能用关键词、绘画等方式进行准确描述、记录,发现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规律。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比较柿树随季节更替的变化特征,发现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能将学到的观察、记录、比较、分析等科学探究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植物的探究学习上;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季节变化,发现共性与差异,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意识。 态度责任:乐于了解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区别植物春夏秋冬不同的特征,知道季节变化对植物有影响。 教学难点: 能用关键词、绘画等方式准确描述、记录不同季节植物的变化特征,比较、分析发现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教师出示谜语:树上挂着小灯笼,绿色帽子盖住头,身圆底方甜爽口,秋天一到满身红。(打一水果) 学生猜谜。 教师出示柿子图片,解谜。 教师提问:柿子在什么季节成熟? 学生回答:秋天。 教师小结,揭示课题:秋季,柿子熟了。柿树的枝头上挂满红彤彤、圆溜溜的柿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探寻柿树的四季密码,看大自然如何用时间酿出这份“柿柿如意”的礼物! 【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揭示探究问题: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为后续观察柿树四季变化等探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科学教学“源于生活、激发兴趣、聚焦探究”的理念。】 二、探究·实践 活动一:探究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 1.示范引领,观察记录柿树某一季节(秋季)的变化。 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秋天的柿树是什么样子?怎么去描述和记录? 教师出示柿树秋季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补充。(预设:柿树上有红红的柿子、绿绿的叶子。) 教师示范描述,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秋天,柿子熟了。在深绿色的树叶点缀下,圆圆的柿子红又红,棵棵树上挂灯笼。这真是个丰收的季节!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记录大自然变化》气泡图,出示本节课《季节变化对柿树影响》记录表,示范引领学生用关键词记录秋季这一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秋天,树叶深绿,柿子变红。 《季节变化对柿树影响》记录表 柿树的变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分组活动,观察记录柿树其他季节(春、夏、冬)的变化。 教师发布任务:刚才我们观察、记录了柿树秋季的变化,在其他季节柿树是什么样子?请你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像老师一样,先观察柿树的变化特征,再记录下来。除了用关键词记录,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式记录,比如绘画。比比哪个组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征最多。 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记录其他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预设:学生用关键词和绘画等方式进行记录) 教师对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展示记录表并进行总结描述:春天,柿树长出嫩绿的新叶。夏天,树叶变绿变大,先是开出黄色花朵,然后长出绿色的小柿子。秋天,树叶变为深绿,柿子越长越大,慢慢变红了。冬天,柿子变成橘红色,树叶逐渐凋落。 【设计意图:通过系统观察和充分交流,具体化、结构化地认识柿树在四季中的显著变化,将“探索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这一问题落到实处,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经验到证据、由口头描述到书面记录、由示范引领到自主探究的递进式探究过程,渗透“观察、比较、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更深入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观察和记录基础。】 活动二:探究季节变化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1.分组观察,探究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规律。 教师提问:季节变化就像一位魔术师,不仅给柿树变了魔术,还给好多植物朋友变了身!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在不同季节变化的例子?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柳树、银杏树、苹果树的图片,发布任务: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几位植物朋友,它们是柳树、银杏树、苹果树,你能用上刚才学到的方法,观察、记录季节变化对这些植物的影响吗?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填写记录表。 《季节变化对其他植物的影响》记录表 植物的变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柳树银杏树苹果树
学生交流展示,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补充、总结、描述柳树、银杏树、苹果树四季变化。(预设:我们组用关键词来记录。柳树春天长出小小的绿叶,夏天叶子变长变绿,秋天叶子变黄,冬天叶子掉光。银杏树春天叶子卷卷的,夏天树叶舒展开,长出小绿果,秋天树叶变黄,果实变黄,冬天光秃秃的树枝。苹果树春天长出白色的小花,绿色的叶子,夏天花谢了,长出绿绿的果子,秋天苹果红了,冬天树叶掉光了。) 教师对前面的探究情况进行总结,得出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规律: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柿树一年四季在不断变化,柳树、银杏树、苹果树四季也在变化。 教师出示四季植物图片,进行总结:春天,植物新芽萌发、生长复苏。夏天,植物枝繁叶茂、生长旺盛。秋天,植物叶黄果熟、生长减缓。冬天,植物有的枝叶凋零,有的进入休眠。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都有影响。 2.质疑思考,探究季节变化对植物影响的特例。 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有植物都是这样吗?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冬小麦冬天图片,列举冬小麦例子:冬天其他植物枝叶凋零,进入休眠,而冬小麦在雪地里却绿油油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交流。 教师出示冬小麦四季图片,介绍季节变化对冬小麦的影响:它必须秋天播种发芽,冬天幼苗越冬,春天返青,夏天成熟。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如果勉强春天播种,反而长势不好。 教师出示菊花图片,列举菊花例子,了解菊花的开花时间和其他花都不一样,它是秋季开花。 教师小结:冬小麦、菊花等虽然与其他植物的播种、开花、成熟季节不一样,并不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但它们同样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从柿树研究中获得的科学观念和探究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植物上,验证该规律的普遍性。同时适时引入特例冬小麦、菊花,让学生认识到季节变化对植物有普遍影响,但影响方式因植物而异,初步认识植物(生物)的多样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规律,从普遍到特殊,步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反思·评价 1.回顾反思。 教师出示回顾反思,进行方法梳理:观察柿树等植物在四季中生长状况的变化,可以直观地了解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季节变化对柿树的影响、季节变化对其他植物的影响、季节变化对植物都有影响的流程图,由单一植物到多种植物,由普遍到特殊,由现象到规律,得出结论:季节变化对植物都有影响,大多数植物像柿树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冬小麦、菊花等却不完全相同。 2.自我评价。 教师出示评价表,组织学生对照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会观察、会记录、会分析的小科学家。 评价表 评价标准评价情况知道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能描述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状况。能观察并记录植物随季节更替的变化。乐于了解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设计意图: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逻辑、有层次的知识框架,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季节变化普遍影响植物,但影响方式有共性也有个性,从而理解和掌握控制变量、归纳与比较、从现象到本质等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今后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奠定方法论基础。评价表提供了具体的反思框架,使评价更有依据和操作性。】 四、拓展·迁移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知道了季节变化对植物有影响。有的同学有这样的疑问:大多数植物冬天都会掉光叶子,而松树、柏树、冬青等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难道它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学生交流。 教师播放松树视频,发布任务: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课下继续搜集资料,用上我们本节课的学到的探究方法,观察、记录周围常青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设计意图:避免课堂结束即探究终止,利用学生刚刚建立的认知与新现象之间的认知冲突,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引向课外,从已知引向未知,保持对科学问题的持续关注和兴趣。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应用到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情境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