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科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小狗换毛了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年7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观察并描述动物在不同季节的现象;会用鱼骨图记录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探究实践:通过对不同季节动物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记录动物随季节更替的变化,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具有初步的提问意识。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了解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1.知道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2.能观察并描述动物在不同季节的现象;会用鱼骨图记录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季节变化和动物变化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问题 1.播放视频,创设情境。 播放狗换毛视频。教师提问:你们吹过蒲公英吗?每年春天,在小明同学的家里也会飞舞着令人烦恼的“蒲公英”,这是怎么回事呢? 质疑:春天小狗大量掉毛是不是生病了?除了春天,小狗还会不会在别的季节换毛?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积极交流。 2.大胆猜想,激趣导入。 出示四幅图:请判断分别是什么季节的狗。猜一猜小狗换毛与什么有关? 教师小结:狗会随着季节的温度变化在春秋两季换毛。激励学生化身“小小动物侦探”,一起去探秘季节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小狗换毛时满家飞舞着令人烦恼的“蒲公英”的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化身“小小动物侦探”参与科学探究,旨在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实践 (一)活动:季节变化对狗的影响。 1.“毛发侦探”1——观察不同季节狗毛的特点。 出示夏冬两季的狗毛,学生观察对比不同季节的狗毛特点。 分享观察对比结果。 教师小结:用看一看、按一按等方法,可以发现冬天的狗毛比夏天的更长、更密、更厚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夏冬两季狗毛,零距离触摸真实狗毛的感觉远胜图片,旨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真实科学探究环境。】 2.“毛发侦探”2——不同季节狗毛保暖效果实验。 教师提问:小狗冬天长而厚的毛真的会比夏天短而稀少的毛更保暖吗?科学不能靠感觉,激励学生用事实或者数据证实。 出示实验器材: 器材一:夏天的狗毛、冬天的狗毛、两个相同的纸杯、热水、电子测温计、秒表。 器材二:夏天的狗毛、冬天的狗毛、两个相同的纸杯、热水、温度传感器、电脑。 (1)任选实验,设计实验方案。 (2)分享交流,改进实验方案。 教师小结:用两个纸杯装热水来模拟小狗身体的温度,一个纸杯包裹冬天的狗毛,另一个纸杯包裹夏天的狗毛,来比较一下哪杯水保暖效果更好一些。这个对比实验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要分别包裹冬天的狗毛和夏天的狗毛,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讨论相同的条件有哪些,不断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肯定学生方案设计严谨的同时,教师可以见机补充建议。例如:选择器材一的同学可以用秒表分别记录一下初始温度、2分钟、4分钟时的水温。通过多次的数据对比,得出的实验结论才更有说服力。初始温度要等测温计的数字不再上升时记录。选择器材二的同学要注意把温度传感器的两个探头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温馨提示: ①使用热水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被烫伤。 ②包裹同样面积大小的狗毛。同样大小的纸杯同时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同时测温。 ③小组分工合作,正确使用测温计和温度传感器。 (3)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单 不同条件初始温度 (℃)2分钟时水温(℃)4分钟时水温(℃)包裹夏天的狗毛包裹冬天的狗毛我们的发现( )的狗毛更保暖。观察对比,分析实验数据。 小组针对得到的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分析,验证猜想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5)汇报交流,共享实验成果。 教师小结:两个小组的同学用电子测温计测的数据和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水温变化曲线图,都验证了刚才的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夏冬两季狗毛的保暖效果,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数据论证的科学意识,用数字化实验的客观数据和直观的水温实时变化曲线图取代冬季狗毛保暖性好的模糊感受。】 3.侦探3:其他应对季节变化的行为。 教师提问:除了换毛,狗还有其他应对季节变化的行为吗? 充分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认知,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从狗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性的改变,总结出了狗应对季节变化的环境反应。 4.团队合作,共建“班级鱼骨图”。 鼓励小小动物侦探们一定要把这么多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在温习前几课学过的气泡图、记录表等记录方法的基础上,引出非常直观的记录方法“鱼骨图”。 介绍“神奇鱼骨图”。鱼头是核心问题“季节变化对狗的影响”;主骨可以围绕“毛发变化、生活习性变化”等展开;“小骨”可以围绕“主骨”进行更详细地记录。 共建“班级鱼骨图”。出示“班级鱼骨图”海报板,学生将完成的“发现卡”贴到班级鱼骨图对应的“小骨”位置上。“鱼骨图”能让我们一目了然看清楚季节变化对小狗方方面面的影响!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交流和展示环节,通过共建班级鱼骨图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季节变化对动物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 (二)四季动物秀——季节变化对其他动物的影响。 除了狗,引领学生拓展思维,说出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换毛。如:很多哺乳动物每年一般都会在春季和秋季换两次毛,鸟类也会适应季节变化和生存需求更换新羽毛。 教师提问:季节变化对其他动物还有什么影响?它们是怎么适应季节变化的? 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补充一年四季动物繁殖、迁徙、冬眠等方方面面变化的视频资料,如刺猬冬眠后不吃不喝,体温下降,呼吸减弱,它过去每分钟呼吸50次,而冬眠时每分钟最多呼吸8次。并进一步延伸到鱼是怎么过冬的?天寒地冻时鱼为什么不会被冻死? 小结:季节变化影响到动物的繁殖、迁徙、冬眠等多个方面的行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前一环节的深化和拓展,巧妙地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小狗扩展到更广泛的动物界,探究季节变化对其他动物的影响,尤其是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解疑鱼在天寒地冻时为什么冻不死。学生的回答充分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理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反思·评价 1.回顾反思。鼓励并肯定学生用实验数据和直观的曲线图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学会了用鱼骨图等方式了解了季节变化会影响到海、陆、空各种动物的繁殖、迁徙、冬眠等外形与行为的变化。 2.畅谈收获。鼓励学生从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探究合作等多方面畅谈收获。 3.多元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从实验设计、团队合作、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评一评、涂一涂评价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回顾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将知识进行梳理和升华。旨在帮助学生借助评价表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反思,了解自身不足,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适应更高阶段、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拓展·迁移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它们随四季更替的变化并用鱼骨图记录。还可以戴上头饰,模仿小动物在四季中的不同活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工具自主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后续的探究热情。旨在鼓励学生带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走进科学课堂,并带着持久兴趣走出课堂,走进更为广袤的科学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