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二课脉络1956194919191840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时期第一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目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目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5月31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历史与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道路,是前景光明、繁荣兴盛的道路,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才能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时政热点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总议题: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1.明确近代中国探索复习之路的多种尝试终归失败的原因。 2.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道路、性质。 3.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地位、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征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篇:悲怆的命运——近代中国人民的祈愿第二篇:胜利的征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目录与逻辑第一篇悲怆的命运——近代中国人民的祈愿决定反作用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生产力探究任务: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表现和中国人民的处境。情境探究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思考: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中国人民面临怎样的历史使命?半殖民地-政治地位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经济结构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p21第一段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拓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封建社会中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又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割据。上层建筑: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意识形态: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对外政策:闭关自守,阻碍了吸收世界先进经济工业文明成果。内忧: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外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帝国主义的入侵内忧外患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有着历史的必然性。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p21第二段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民主革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决定历史任务前提和基础目的和动力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决定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政府,实质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压迫,丧失部分主权。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关系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剥削制度仍占主导地位。探索复兴之路民族存亡之际,多少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前赴后继,孙中山领导完成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依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建党伟业》影片中宋庆龄问:“这么多年革命,一直没有尽头,你说我们缺了什么?”阅读教材P21-P22,谈谈近代中国人们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1851-1864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61-189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1898.6.11资产阶级立宪派戊戌变法(103天)1899-1900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901-1911封建统治阶级清末新政1912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我打不过他!②帝国主义不允许(外部原因)④民族资产阶级没实力(内部原因)③封建主义不愿意摁住他!不能起来!我大清岂容你放肆!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根本原因)必须另辟新路!4.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p21-22 专家点评第二篇胜利的征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手持火把、拨开历史迷雾、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在世界东方燃起了一片星星之火!阅读教材P22-P24,根据线索提示分析毛泽东之愿实现的路径。情境探究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p22最后一段(1)特点①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③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2)意义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p23相关链接无产阶级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五四运动:分水岭、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领 导帝、官、封反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运动结合诞 生思想基础阶级基础28年的奋斗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意义有了主心骨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成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主心骨)——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的13位代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1919192119241927193719451949大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土地革命第一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领导阶级阶级基础革命对象革命性质【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依靠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主体结合所学,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那里?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内涵) p24第一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有决定性意义。领导权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前途它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革命范畴P24 专家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体现拓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vs 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内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 最主要: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指导思想 主要是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 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主义共和国群众基础 群众发动不充分 充分发动群众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革命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革命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 社会性质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都是民主革命,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 定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鸦片战争民主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成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必然趋势必要准备先后顺序相互衔接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关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历史功绩)马列主义中国革命实际诞 生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第一次结合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错误警示: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中国了!议学任务:结合有关时政,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对中国:①历史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专政)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辞旧:结束两半社会)②现实意义: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迎新:为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基础)对世界: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注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7.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实践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1、指导思想:2、领导阶级:3、依靠力量:4、革命对象:5、革命性质:6、前途方向:7、实施路径:8、革命成果:9、取胜法宝: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课堂小结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开始标志领导力量发展历程革命道路性质胜利标志胜利成果社会性质历史任务近代中国人民的尝试和斗争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思想1.(2025·全国卷·高考真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②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A2.(2025·云南·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D3.(2025·安徽·高考真题)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意味着马克思主义( )①成功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已经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自觉追求③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了新方向④在中国进入了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C4.(2025·浙江·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论断的主旨相符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革命新道路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A5.(2025·江苏·高考真题)如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纲领、目标和政策,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文化建设不断筑牢自身的执政基础B.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勇于担当文化使命C.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考真题速递B6.(2025·浙江·高考真题)某校以“重温红色历史、感受时代巨变”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对应参观地点,研学结语表述正确的是( )高考真题速递B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结语: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造盐碱地,助力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参观地点: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 结语:小岗村村民发挥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④参观地点:“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结语: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准备了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5·北京·高考真题)2025年春天,“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手绘作品展”(部分作品如上图所示)对观众开放,展出的作品全部由青年学生精心绘制,以“红色地标、伟大觉醒、中流砥柱、红色黎明、进京赶考”5个板块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展出的手绘作品( )①传承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血脉,展现了党和人民共同谱写的奋斗乐章②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③复原了革命原址的文化价值,成为百年红色记忆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用青春之画笔描绘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青年在新时代继续砥砺前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B红色地标 伟大觉醒 中流砥柱 红色黎明 进京赶考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大红楼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昌平烈士陵园 颐和园益寿堂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