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筚路蓝缕——改革开放的进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旧时回顾
1.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长此以往会出现什么问题?
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总议题
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空想”?
议题一
科学社会主义为何“科学”?
议题二
议题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议题一
空想社会主义为何“空想”?
法国里昂
从16世纪起,它出产的丝绸畅销欧洲,特别受到各国王公贵族的喜爱。在里昂城的中心,可以看到整洁的大街、林立的店铺和穿戴讲究的行人。
可是在工业区,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里街道狭窄,遍地垃圾,街道两旁密布着低矮破旧的作坊。在作坊里干活的都是面色苍白、骨瘦如柴的纺织工人,其中有许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一天要干15到16个小时的活,挣到的钱只能买1磅面包,勉强维持生活。
议学思考:
如果你身处过去,成为有识之士,见到如此景象,你会怎么做?
议学情境一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作是《自然法典》。在这部被称为“共产主义法典”的书里,摩莱里对私有制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公有制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
莫尔
摩莱里
代表作《乌托邦》。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欧文
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欧文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
早期发展阶段(16-17世纪)
中期发展阶段(18世纪)
高级发展阶段(19世纪初)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和谐制度”
富翁出资
没人支持
“实业制度”说服
未能实现
“新和谐公社”
共产主义新村
无法持续下去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积极意义: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揭露和批判;②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历史局限性:①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结论: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虽然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积极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的激化,他们的力量显现了
他们在哪 !
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没有给与空想主义者们实现理想的土壤
但无产阶级面对的现实却更为严峻
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思想理论的斗争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武装起义、革命战争)
最高方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更高的工资
更好的待遇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建立和巩固
无产阶级政权
宣传革命思想
(捣毁机器、罢工、游行示威)
(意识形态领域)
斗争基本形式
相关链接 p12
议题二
科学社会主义为何“科学”?
思考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及教材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叙述,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过程如何凸显出了其科学性?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①理论来源: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内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①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②内容: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
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1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空想社会主义 VS 科学社会主义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明确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反对阶级斗争 主张阶级斗争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
联系: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 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充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道、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里的学问, 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课堂小结
11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历史前提
诞生标志
21
31
41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科学社会主义
议题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经得起实践检验吗?
01
初试
02
飞跃
03
发展
04
曲折
05
上升
请根据下图提示,阅读书本17-19页,梳理、讲述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探究思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初试
1871年
飞跃
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7年10月
布尔什维克党
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时间:
政党:
结果:
2、 俄国十月革命 ----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3.社会主义的发展
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发展
曲折
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1987年
社会主义国家分布
2024年
社会主义国家分布
(1)规律: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上升
有来头
有路径
有理论
有力量
有标志
回顾: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历史前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基石)
人民群众(依靠力量)
《共产党宣言》
课堂小结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初试——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飞跃——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3、发展----二战后,一国到多国
1、思想来源:
2、历史前提:
4、诞生标志:
3、理论基石:
空想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5、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
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次飞跃 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十月革命)。
第三次飞跃 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3
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明显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