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第3课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第3课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3课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2.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进程。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
原因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形成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______________,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_________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工人运动
出现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地位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创立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
内 容 唯物 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剩余价 值学说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意 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标志:1848年2月,______________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____________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拓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
科学的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民的理论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实践的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理论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____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十月 革命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大发展 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严重 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新生 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提醒 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并不是制度的失败,而是具体模式的失败,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才失败的,并不代表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我诊断]
1.空想社会主义者激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  )
2.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
3.《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争取和平夺权。 (  )
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  )
5.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  )
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
 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与不足之处?
情境一:傅立叶通过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称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渊”,“颠倒世界”,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合作社名叫“法朗吉”。在著作中,他详尽地描绘了“法朗吉”成员的美妙生活。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他居然相信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实现他的改良计划。为此,他刊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答应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几年,可是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可是不久就证明了他的理想行不通。
情境二:马克思其实很可爱。这位天才思想家的人生一样是交织着苦乐爱憎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思索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人类的未来,他“被真理的旋律迷住”,并且对真理有着不可撼动的信念。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 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
(1)结合情境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以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有哪些,并说明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为什么最终以失败告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情境二,分析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社会主义是怎么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 别 社会 变革 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社会 变革 道路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理论 基础 唯心史观,用先验论“理性”原则观察社会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联 系 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典题1 (2024·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教衔接 本题中的“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巴黎公社和“和谐制度”等信息,分析出现在教材第12、17页的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小字内容中。这符合当前要求的“考教衔接”的高考命题方向,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这些内容与教材主干理论之间的联系。
典题2 历史上,圣西门和傅立叶都曾多次上书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欧文也曾力图说服维多利亚女王,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嘲弄。傅立叶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说他每天中午会准时在家等待有钱人和社会名流投资理想社会试验,结果却无人问津。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揭露和批判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对未来新社会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内容的科学性?
情境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让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创立有前提、有路径、有理论、有标志。
情境二: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摘自《共产党宣言》
(1)结合情境一,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概括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和创立的?
(2)结合情境二,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重要历史意义。
1.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典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母题 变式 如果将③改为“揭示了人民群众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否入选?
典题2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教材P12探究与分享改编]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他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但四年后,“新和谐公社”宣告破产。欧文的实验(  )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理想社会,所以失败 ②实践了理想社会,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验准备和阶级条件 ④作为一种探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从梁家河到中南海,《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他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④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这一论断是基于(  )
①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3课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必备知识·基础梳理]
一、1.揭露和批判 思想来源 阶级斗争
思考 提示:伴随着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的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1.德国古典哲学 剩余价值学说 2.(1)《共产党宣言》 (2)③共产主义
三、1.(2)互助合作 2.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自我诊断
1.×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2.× 提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 提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斗争夺取政权。
4.× 提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5.√
6.× 提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议题一
议题探究
(1)提示:历史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失败原因: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提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典题演练
典题1 C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③排除。“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进行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的,它们都是为建立美好社会而进行努力或尝试,②④符合题意。]
典题2 C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不是“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揭露和批判”,①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④错误。从材料中圣西门和傅立叶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嘲弄以及傅立叶投资理想社会试验,结果却无人问津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③正确。]
议题二
议题探究
(1)提示: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提示: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典题演练
典题1 D [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因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③④正确。《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①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同样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母题变式 提示:能。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故入选。
典题2 C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其产生的客观前提,①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错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
[学情诊断·即时评价]
1.B [由材料可知,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理想社会,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这种理想化的设计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成功,①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欧文的实验本身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是空想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一种尝试,②不选。欧文的实验并未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经验准备(因为实验失败了)和阶级条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是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错误。]
2.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排除。《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③④正确。]
3.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①排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与讲话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相契合。它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并闪耀真理光芒,②正确。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讲话中提到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呼应。它表明马克思主义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③正确。党必须在实践中加强自我革命。题干强调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而不是指向实践与自我革命,④排除。]
4.C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④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正确。]
1 / 10(共82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
发展
第3课时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2.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正确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诞生标志,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进程。
必备知识·基础梳理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空想社会主义
原因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形成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__________,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揭露和批判
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
局限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________,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思想来源
阶级斗争
2.工人运动
出现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地位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斗争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伴随着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的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兴起,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创立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
内 容 唯物 史观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____________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剩余价 值学说 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____________,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意 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德国古典哲学
剩余价值学说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标志:1848年2月,______________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________社会的理想目标。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
[拓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
科学的理论 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民的理论 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实践的理论 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不断发展的 开放的理论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确立: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互助合作
2.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十月 革命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大发展 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严重 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新生 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
提醒 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并不是制度的失败,而是具体模式的失败,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才失败的,并不代表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
[自我诊断]
1.空想社会主义者激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  )
提示: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并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2.马克思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
提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
×
3.《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争取和平夺权。 (  )
提示:无产阶级应该通过暴力斗争夺取政权。
4.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  )
提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5.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  )
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
提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议题一 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与不足之处?
情境一:傅立叶通过刻苦自学,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称资本主义社会是“罪恶的渊”,“颠倒世界”,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
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合作社名叫“法朗吉”。在著作中,他详尽地描绘了“法朗吉”成员的美妙生活。怎样实现这个理想社会呢?傅立叶不主张使用暴力,他居然相信资本家或权贵人物会帮助实现他的改良计划。为此,他刊登广告,说他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家接见答应出资创办“法朗吉”的富翁,他等了几年,可是没有一个富翁来问津。1832年,他和几个门徒一起创办了一个“法朗吉”,可是不久就证明了他的理想行不通。
情境二:马克思其实很可爱。这位天才思想家的人生一样是交织着苦乐爱憎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思索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人类的未来,他“被真理的旋律迷住”,并且对真理有着不可撼动的信念。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这条道路上艰苦跋涉了20多年的时间。为了彻底、准确地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精益求精,查阅、研究了超过1 500本著作书籍,做了100多本读书笔记。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
(1)结合情境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以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贡献有哪些,并说明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为什么最终以失败告终。
提示:历史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失败原因: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结合所学知识和情境二,分析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社会主义是怎么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
提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 别 社会 变革 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 别 社会 变革 道路 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 别 理论 基础 唯心史观,用先验论“理性”原则观察社会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联 系 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有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在社会历史观上有共同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典题1 (2024·新课标卷)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
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
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提出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的主张,①排除。巴黎公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努力,③排除。“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进行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和谐制度”构想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的,它们都是为建立美好社会而进行努力或尝试,②④符合题意。]
考教衔接 本题中的“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巴黎公社和“和谐制度”等信息,分析出现在教材第12、17页的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小字内容中。这符合当前要求的“考教衔接”的高考命题方向,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这些内容与教材主干理论之间的联系。

典题2 历史上,圣西门和傅立叶都曾多次上书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欧文也曾力图说服维多利亚女王,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嘲弄。傅立叶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说他每天中午会准时在家等待有钱人和社会名流投资理想社会试验,结果却无人问津。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揭露和批判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对未来新社会的设计都是不合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不是“没有对资本主义弊端做出揭露和批判”,①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④错误。从材料中圣西门和傅立叶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却是无情的嘲弄以及傅立叶投资理想社会试验,结果却无人问津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②③正确。]
议题二 如何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内容的科学性?
情境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实践中,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让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创立有前提、有路径、有理论、有标志。
情境二: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摘自《共产党宣言》
(1)结合情境一,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概括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和创立的?
提示: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②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结合情境二,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重要历史意义。
提示: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如何看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当代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当代内涵和当代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现代文明优秀成分的积极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吸收其合理因素,赋予其中国特质和中国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典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因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③④正确。《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①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同样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②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
母题 变式 如果将③改为“揭示了人民群众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能否入选?
提示:能。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故入选。

典题2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它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不是其产生的客观前提,①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错误。《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符合题意。]
学情诊断·即时评价

1.[教材P12探究与分享改编]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来到美国印第安纳州,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新和谐公社”。他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但四年后,“新和谐公社”宣告破产。欧文的实验(  )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理想社会,所以失败 ②实践了理想社会,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验准备和阶级条件 ④作为一种探索,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由材料可知,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理想社会,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这种理想化的设计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成功,①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欧文的实验本身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而是空想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一种尝试,②不选。欧文的实验并未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经验准备(因为实验失败了)和阶级条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阶级条件是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错误。]

2.从梁家河到中南海,《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他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④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排除。《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③④正确。]

3.2024年8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这一论断是基于(  )
①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④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①排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与讲话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相契合。它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并闪耀真理光芒,②正确。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讲话中提到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呼应。它表明马克思主义能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③正确。党必须在实践中加强自我革命。题干强调指导思想与时俱进,而不是指向实践与自我革命,④排除。]

4.某同学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时,整理了如下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④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正确。]
课时检测(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说明(  )
13
14

①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的对立,提倡阶级斗争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说明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①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其局限性,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③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下列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言行的是(  )
①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②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③组织并领导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运动 ④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成立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①不符合题意。“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②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组织并领导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运动,③不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④符合题意。]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纯粹灰心丧气和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构想。他们的共同点是(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B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但都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①④入选。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不选。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③不选。]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设想。前期有英国莫尔的“乌托邦”等;后期有法国傅立叶的“法郎吉”,英国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改良设想(  )
①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 ②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③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 ④从理想角度推动社会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C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为了解决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改良设想,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①排除。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改良思想,认为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解决,是从理想角度推动社会的变革,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排除。]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5.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下列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A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排除。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符合题意。]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知识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6.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据此可知,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在于(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批判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
③找到了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力量
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B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④正确。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独到的发现,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②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而不是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7.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继承和发展。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A [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①②符合题意。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④不符合题意。]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理论方面,共产党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某校同学在探究“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收集到如下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 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说法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说法正确。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说法正确。]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之所以要反复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因为(  )
①其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它预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它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D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④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有指导作用,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③说法错误。]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10.《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在序言中,恩格斯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B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未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理论,④不符合题意。]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超前提高 ④阶级对立在社会中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A [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①正确。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②正确。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可能低于资本主义社会,③错误。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对立,但这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1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备受鼓舞,他指出,十月革命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性质完全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革命,它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①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D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不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不选。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④符合题意。]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2
13
14
13.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共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下列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会很快实现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错误,④正确。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②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并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可以直接越过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③错误。]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很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170多年,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被取代的迹象,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却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出现严重挫折。少数人因此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
(1)材料一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发现是哪两个发现,并简述这两个发现的时代价值。(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趋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少数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的看法。(5分)
1
题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时代价值: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既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谢 谢!课时检测(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说明(  )
①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阶级的对立,提倡阶级斗争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下列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言行的是(  )
①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 ②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③组织并领导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运动 ④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纯粹灰心丧气和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构想。他们的共同点是(  )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设想。前期有英国莫尔的“乌托邦”等;后期有法国傅立叶的“法郎吉”,英国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改良设想(  )
①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 ②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③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 ④从理想角度推动社会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既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也有深刻的社会实践基础。下列属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6.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据此可知,剩余价值理论的价值在于(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批判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
③找到了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力量
④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继承和发展。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理论方面,共产党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某校同学在探究“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题中,收集到如下资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 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之所以要反复学习《共产党宣言》,是因为(  )
①其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它预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它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在序言中,恩格斯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②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超前提高 ④阶级对立在社会中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备受鼓舞,他指出,十月革命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性质完全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革命,它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①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共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下列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会很快实现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很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170多年,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被取代的迹象,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却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出现严重挫折。少数人因此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
(1)材料一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发现是哪两个发现,并简述这两个发现的时代价值。(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趋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少数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的看法。(5分)
课时检测(三)
1.B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说明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理想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①④正确。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其局限性,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③错误。]
2.C [成立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也不是其实践活动,①不符合题意。“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②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组织并领导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运动,③不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看到法国社会广大无产者和劳动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立志做“工人阶级的代言人”,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④符合题意。]
3.B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但都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①④入选。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但并没有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不选。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③不选。]
4.C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为了解决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改良设想,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①排除。材料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改良思想,认为当时社会与城市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解决,是从理想角度推动社会的变革,没有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③排除。]
5.A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排除。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排除。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②符合题意。]
6.B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④正确。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独到的发现,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②错误。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而不是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力量,③错误。]
7.A [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均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①②符合题意。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④不符合题意。]
8.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说法错误。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③说法正确。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说法正确。]
9.D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①说法错误。《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④说法正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无产阶级革命有指导作用,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③说法错误。]
10.B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①③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未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理论,④不符合题意。]
11.A [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①正确。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②正确。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可能低于资本主义社会,③错误。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对立,但这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④错误。]
12.D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不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不选。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④符合题意。]
13.C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错误,④正确。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②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并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可以直接越过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③错误。]
14.(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时代价值:这两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既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1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