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5课 走进科学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5课 走进科学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5课 走进科学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搜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2.选择你最钦佩的2~3位科学家,深入了解他们的成就。 仔细搜集,独立到图书室或在网上查阅,非必须不求助家人。
学中 1.分组分享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2.以《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为例,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体会其中的不易。 1.先小组交流,再在班级内分享,旨在初步了解科学家。2.深入了解科学家,体会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和不易,对科学家产生崇敬之情。
学后 小组交流:你最熟悉的科学家是谁?他(她)的哪些品格值得你学习? 进行小组交流,为学习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深入了解科学家。
2.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不易。
3.聆听心声,激发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4.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科学研究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不易。
2.聆听心声,激发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难点
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故事侧重于研究的过程)。
2.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成就,聆听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学生准备
1.搜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2.选择你最钦佩的2~3位科学家,深入了解他们的成就。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吗?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予以评价。(明确: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但不是银河系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
师:宇宙宇宙有没有中心?中心在哪儿?这还需要未来的科学家(你们)去继续探索未知的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科学家,了解这些“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精彩课堂
活动一:寻找古今中外科学家
师:同学们,自有人类开始,发明创造就不断出现,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说说你知道的科学家。
先小组内交流分享,再推荐代表进行班级展示,小组间展开竞赛。
师巡回指导。
预设1:(“爱科学”小组)我们小组分享的科学家有三位:
第一位是战国的鲁班,他发明了锯子,也是我国的木工祖师。
第二位是北宋的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虽然现在我们几乎不再使用,但当时的发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第三位是东汉的蔡伦,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
(教师指导学生在分享科学家的同时,注意回答完整,说话要有条理。)
预设2:(“学科学”小组)我们小组分享的科学家也有三位:
第一位是埃米尔·雷诺,动画片是由埃米尔·雷诺发明的。1892 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的正式诞生。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动画之父”。动画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二位是约翰·冯·诺依曼。约翰·冯·诺依曼在1946年发明了电脑。他是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物理学家。他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从小就有数学和记忆方面的天赋。约翰·冯·诺依曼被人称为“计算机之父”,他在现代计算机架构的设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
第三位是马丁·库帕。1973 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移动电话之父”。现在,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体验。
师:人多智慧大,你们合在一起, 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科学家的努力和探索。
活动二:了解科学研究过程
师:“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揭示了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为了台上这几分钟的表演,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同样,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科学家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实验,开展实地考察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教师出示教材第30页的图片。
师:教材图片分别显示了科学研究的过程。
出示问题:结合图片,谈谈在科研过程中,科学家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学生自由回答。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家的科研过程比较陌生或难以理解,老师可以《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为例进行讲解。)
师PPT出示《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
讨论交流:
1.爱迪生发明灯泡容易吗?实验过程一共用了多少种材料?你知道他都用过哪些材料做灯丝吗?
预设:不容易;6000种材料;用传统的炭条,用钌、铬等金属,还有胡子、头发、棉线、白金丝、竹丝……
2.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科学研究过程?
预设:艰辛、曲折、辛苦、忙碌……
师:爱迪生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他查阅文献资料、虚心求教,不怕别人冷嘲热讽,百折不挠地一次又一次进行科学实验,最终攻克了制作灯泡的难关。其实每位科学家的发明过程都是艰辛的、不易的。
[设计意图]设置“了解科学研究过程”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家,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的艰辛与不易,也为下一活动“聆听科学家的想法”作铺垫。
活动三:聆听科学家的想法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31页。做研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科学家乐此不疲、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让我们来听听科学家的想法。
(一生模拟记者采访某科学家,其他学生仔细聆听,感受科学家的心声,并回答记者提问: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声吗?)
记者:您是科学泰斗,发明的X X为世界人民带来了便利。可您忍受孤独、挫折,依然潜心研究,这是为什么呀?
科学家:尽管科学研究十分辛苦,但科技创新能促进全人类进步。这是一项很有成就感的事业!
记者:××同学,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声吗?
预设:科学家大都有“兼济天下”之情怀,××科学家也不例外,“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达则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说到底是以世界进步与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贡献。
.....
师:阅读教材第31页“阅读角”,了解王建宇的贡献,感受他的情怀。
师小结:科学家们很享受发现奥秘的过程,很享受获得成功时的喜悦,心中有责任感,把科学研究当作一项事业,因此他们才会忍受辛苦、挫折,痴迷于科学研究。
[设计意图]活动三“聆听科学家的想法”与活动一“寻找古今中外科学家”、活动二“了解科学研究过程”紧密联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了解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人,旨在提高学生认知,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科学的兴趣。
课时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科学家,了解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过程,也聆听了他们的心声。他们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他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发明了一项又一项技术,他们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你也有他们的信念,请加入他们,壮大科研队伍吧!
作业布置
你最熟悉的科学家是谁?他(她)的哪些品格值得你学习?课后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第5课 走近科学家
第一课时
寻找古今中外科学家——鲁班、毕昇、蔡伦、埃米尔·雷诺等
了解科学研究过程——查阅、实验、考察
聆听科学家的想法——成就、喜悦、积极
教学特色
本课时设置了“寻找古今中外科学家”“了解科学研究过程”“聆听科学家的想法”三个活动。学生课前有准备,搜集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并选择钦佩的2- 3名科学家,深入了解他们的成就。所以,他们在课堂中有话可说,通过小组交流班级分享,初步了解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科学家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这一疑问让学生产生了兴趣。经过了解,感受到“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实地考察……”每一个步骤都很艰辛,每一个步骤都不容易。既然科学研究如此艰辛不易,那为什么科学家仍然乐此不疲、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呢?聆听了科学家们的心声,一切都释然了——他们是把科学研究当作能带来成就感的事业,他们执着于科学探秘,享受成功的喜悦,他们不断学习,积极拥抱新事物……课堂既有教师启发引导,又有直观讲授拓展;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家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进一步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不是科学家的是( )。
A.秦始皇
B.毕昇
C.埃米尔·雷诺
2. 2007年,国际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成功发射。
A.孔子号
B.墨子号
C.孟子号
二、判断题
3.科学研究不需要实地考察,只需要在办公室敲下键盘就能完成。( )
4.科学家们经过探索、发明,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我要向他们学习。( )
答案
1.A 2.B 3.× 4.√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世界未解之谜知多少。
活动目的:搜集有价值的世界未解之谜,带学生走进未知的世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谜底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布置任务,明确各小组的查阅方向。
2.各组成员自主或合作搜集未解之谜。
3.汇集、甄别未解之谜,继续探究未解之谜。
因网上的未解之谜五花八门,有的过时了,有的哗众取宠,有的胡编乱造,所以让学生一起甄别筛选出有价值的未解之谜,再集体进行思考、交流。
4.活动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