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清单
任务内容 任务预期
学前 1.搜集较熟悉的科学家的资料,了解其国籍及主要成就;制作卡片。2.搜集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或交流或查阅,搜集所需资料。充分了解科学家国籍、成就及其“童年秘密”。
学中 1.分享展示科学家的“童年秘密”。2.寻找同学们的“科学潜质”。 1.在分享展示科学家的“童年秘密”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具有的品质。2.寻找同学们的“科学潜质”,相互发现,相互激励,树立信心,争做未来科学家。
学后 思考交流:成为未来科学家,我们从小要怎么做? 进一步树立信心,相互激励,为下一课时作铺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2.寻找身边的“小科学家”,发现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
3.树立自己也能成为小科学家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2.寻找身边的“小科学家”,发现他们所具有的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
难点
树立自己也能成为小科学家的信心。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科学家的“童年秘密”,并进行分类筛选。
2.了解学情,搜集班级“小科学家”的有关情况,也可拍短视频备用。
3.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1.制作科学家卡片。(正面为名字,背面有国籍及主要成就等信息。主要成就不超过20字,便于记忆。)
2.搜集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做个小游戏。
每组选2名学生,抽取卡片说出科学家的国籍及主要成就。
回答准确的小组获胜。
师宣布游戏结果,并提示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设置小游戏,旨在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然进入新课。
精彩课堂
师:同学们,科学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许多科学家从小就敢于质疑,善于发现。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童年世界。
活动一: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请同学们先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推荐代表在班级展示。
预设1:钱学森
钱学森3岁识字,5岁读《水浒传》,从小就有一个成为英雄的梦想。不同于寻常书中的天才神童,小时候的钱学森,其实和每个孩子都很接近。他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唱歌、画画,他也会像我们一样捕小鸟、抓蚯蚓,他还会折纸飞机,这也是我们在下课的时候会玩的游戏。不过,钱学森的纸飞机飞得比我们的远,就像加了马达,因为他融入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用的纸张轻盈又光滑,他折的棱角整齐又用心,他的纸飞机头部,还夹了小小笔芯。
时间一晃,钱学森逐渐长大,此时的他充满了求知欲,更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人物,比如爱因斯坦,他会主动去图书馆查资料,一步步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学习相关的知识,研究背后的技术。大家都叫苦连天的考试,钱学森则以平常心对待,不为追求成绩,而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预设2:达尔文
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他经常在路上爬着,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由于对动物的热爱和研究,他创立了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震动了当时学术界,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并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一观点。达尔文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
师:各组搜集的科学家的“童年秘密”很丰富,可见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这么认真,这么爱学习,离“未来科学家”又近了一步。
师:这些科学家都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各小组就刚才本组展示的科学家进行讨论,总结概括其品质。(或大屏逐一出示各位科学家的“童年秘密”,全班共同总结、概括其品质。)
各组分享科学家的品质。
预设:我们组展示的科学家是XX。他具有的品质是:持之以恒,对知识的渴望,有好奇心,爱看书……
师:希望你们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为成为未来科学家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二;同学们的“科学潜质”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科学家们的“童年秘密”,但我相信我们很多同学也有类似的“秘密”。请看下面这位同学写的日记。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阅读角”。
师:这位同学的日记写得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老师从日记中发现该同学有成为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大家发现了吗?请一起说一说。
预设1:善于观察。
预设2:积极动手做实验。
预设3:主动上网查阅资料,探寻未知知识。
预设4:好奇心强。
预设5:积极思考问题。
.....
(等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及时抛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个同学身上具有哪些成为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
预设: (某生作文)
鸡蛋真的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吗?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在家特意做了一次小实验。
我准备了实验的道具:一瓶一盐、一个水杯、一个鸡蛋、一双筷子和一壶水。我先把鸡蛋放在盛了清水的杯子里,只见鸡蛋立刻沉到了杯子底部,我又往水里加了一些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搅拌是为了让盐更快地在水中融化,谁知鸡蛋一点儿动静也没有。我有些心急了,不是说有盐,鸡蛋就可以浮起来吗?是不是水太少了呢?
我又往杯中倒了些水,又加了一点儿盐继续搅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过去了,鸡蛋仍然没有浮起来。我不灰心,又往水里加了一些盐,继续搅拌。慢慢地,奇迹出现了,鸡蛋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真的浮起来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之后我去请教了科学老师,原来盐溶解在水里,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所以鸡蛋就会浮起来。老师鼓励我继续保持求知精神,还给我起了“小小科学家”的名字。
师:科学老师也有发现,他对某同学是这样评价的:聪明机灵的你在科学课堂上有不少发现。你富有勇气,总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你喜欢做实验,在实验中总能细心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最先发表你的意见;你乐于开展课外研究,一件件精美的科学制作凝聚着你的探究精神……在老师心目中,你俨然就是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希望你能更深入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积极动脑提出各种问题并开展研究。当然,不要忘记及时动笔记录。
师:你是否也想立志成为科学家呢?
学生自由讨论。
课时小结
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科学家的“童年秘密”与同学们的“科学潜质”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有的品质,同学们也有,譬如:善于观察、好奇心强、持之以恒、富有想象力……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你们具有科学潜质,你们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作业布置
交流:你有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吗?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6课 从小爱科学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学家的“童年秘密”
活动二:同学们的“科学潜质”
教学特色
本节课先通过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进入新课。本节课设置了两个活动“科学家的‘童年秘密’”和“同学们的‘科学潜质’”。因课前师生准备充分。故在活动——“科学家的‘童年秘密’”中,学生对科学家的童年进行了深入探究,了解他们童年时的趣事,探究他们童年所具有的科学家的特点和品质,坚定向他们学习的信心。在活动二“同学们的‘科学潜质’”中,同学们相互发现,相互激励,树立信心,勇当小科学家,争做未来科学家。教师择机通过“科学教师的评语”进行再激励,将课堂学习氛围推向高潮。结尾总结更是画龙点睛,揭示本节课的主旨:科学家的“童年秘密”与同学们的“科学潜质”有很多共同点,他们有的品质,同学们也有,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未来的科学家。
课堂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 )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地质学家,也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
A.童第周
B.钱三强
C.李四光
2.( )不是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的品质。
A.持之以恒
B.好奇心强
C.不好好听讲
二、判断题
3.只要有好奇心,将来一定能成为科学家。( )
4.反刍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牛、羊等动物都是反刍动物。( )
答案
1.C 2.C 3.× 4.√
实践活动
活动名称:争做科学家,我能行!
活动目的:树立信心,争做未来科学家。
活动过程:
1.学生毛遂自荐,说出自己的相关经历。
2.他生讨论其是否有科学家的特点和潜质的问题。
3.为实现梦想查漏补缺。
4.单个或小组集体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
5.活动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