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课时检测(七)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3 课时检测(七)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必修3 课时检测(七)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这一观点说明了 (  )
①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②法的本质包藏于法同社会的复杂关联中
③法在本质上是全体社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立法者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实践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针对电商、旅游平台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表明 (  )
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法律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的通过,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表明,学位法 (  )
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③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和教化
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它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这告诉我们 (  )
①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
②中华法系旨在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③要研究和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
④我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导各级司法机关正确办理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这表明 (  )
①依法行政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③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④司法机关负责制定和解释法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中共中央2024年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这一规定有利于 (  )
①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和功能
③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④人民群众承担巡视工作主体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古代法律传统源远流长,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果,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其中有一些法律名言传承至今。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名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应合理的是 (  )
① 防胜于治,教胜于诛 强化法治监督体系
② 治国无其法则乱, 守法而不变则衰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
③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健全法律规范体系
④ 世不患无法, 而患无必行之法 完善法治实施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宪法为统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构成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国家法律体系。由此可见,全面依法治国 (  )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
④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和公平,还要体现法治的阳光和温暖。司法人员在用法释法的过程中,若能融入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传统理念,就能更好地以文化人。材料表明 (  )
①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更能发挥法律的作用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能够促进法治进步
③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规范中的强制力不同
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6月1日,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我国国情、粮情,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其中,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范,引导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这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没有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香港繁荣稳定都无从谈起。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标志着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顺利完成,在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的知识,说明制定实施《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重要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3年10月及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4年2月19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该法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等。
全国人大修订国务院组织法践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信息 链接知识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 在党的领导下修订国务院组织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国务院组织法更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该法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等 符合中国国情,为国务院的组织和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修3 课时检测(七)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选择题
1.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这一观点说明了 (  )
①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②法的本质包藏于法同社会的复杂关联中
③法在本质上是全体社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立法者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实践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说明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的本质包藏于法同社会的复杂关联中,①②正确。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不是全体社会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③错误。立法者未必都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实践规律,并且题干观点强调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④排除。
2.针对电商、旅游平台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202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表明 (  )
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法律都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 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针对电商、旅游平台价格歧视等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表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正确。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我国法律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②错误。材料信息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而非政治职能,③排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用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④正确。
3.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的通过,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表明,学位法 (  )
①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②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③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和教化
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学位法的通过,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等信息表明学位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①②正确。学位法对社会成员具有规范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③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法的社会职能,维护一定阶级统治是法的政治职能,④排除。
4.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它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这告诉我们 (  )
①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
②中华法系旨在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③要研究和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
④我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排除。中华法系有利于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但这不是目的,②错误。“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等信息告诉我们要研究和传承中华法系优秀思想和理念,③正确。中华法系具有“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等特征,表明我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传统,④正确。
5.自2024年3月2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指导各级司法机关正确办理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这表明 (  )
①依法行政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
②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③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④司法机关负责制定和解释法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材料强调司法机关正确履职,①排除。“指导各级司法机关正确办理相关案件,依法惩处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表明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②③正确。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④排除。
6.中共中央2024年印发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这一规定有利于 (  )
①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进一步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和功能
③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④人民群众承担巡视工作主体责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属于党内法规,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利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①正确。“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和功能”在材料中不涉及,②排除。“巡视工作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的规定有利于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属于党内法规,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④错误。
7.中国古代法律传统源远流长,自夏商周到明清四千多年,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清晰、有因有果,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其中有一些法律名言传承至今。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法律名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应合理的是 (  )
① 防胜于治,教胜于诛 强化法治监督体系
② 治国无其法则乱, 守法而不变则衰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
③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健全法律规范体系
④ 世不患无法, 而患无必行之法 完善法治实施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防胜于治,教胜于诛”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旨在提醒我们,通过法律教育和法律意识的普及,可以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比事后惩罚更为根本和有效,①错误。“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是指治理国家若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若不知变革就会衰落,强调了法律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完善法律体系,而不是法治保障体系,②错误。“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是指治国安邦要靠规则和法律,旨在强调要健全法律规范体系,③正确。“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是指无法可以制定,有法不执行会造成严重损害,旨在强调要完善法治实施体系,④正确。
8.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宪法为统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构成的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国家法律体系。由此可见,全面依法治国 (  )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
③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
④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规范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与材料无关,①排除。材料表明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和良法之治,②③正确。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④错误。
9.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体现法律的威严和公平,还要体现法治的阳光和温暖。司法人员在用法释法的过程中,若能融入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传统理念,就能更好地以文化人。材料表明 (  )
①弘扬中华传统道德更能发挥法律的作用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能够促进法治进步
③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规范中的强制力不同
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应该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错误。“司法人员在用法释法的过程中,若能融入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传统理念,就能更好地以文化人”说明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能够促进法治进步,②④正确。材料信息强调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而不是强调二者的强制力不同,③排除。
10.2024年6月1日,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我国国情、粮情,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其中,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范,引导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这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②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尊重宪法法律权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范,引导形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①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但该法并不是我国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标志,②排除。“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我国国情、粮情,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体现了从中国实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③正确。“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在材料中没有涉及,④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没有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香港繁荣稳定都无从谈起。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这标志着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顺利完成,在新时代新征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进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的知识,说明制定实施《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设问中主体限定明确。答题时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应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窃取国家机密的行为,禁止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政治活动,禁止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与外国的政治性组织或团体建立联系”等信息,运用法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等知识作答。
答案示例:①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定实施《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有利于维护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②法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制定实施《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有利于落实香港基本法,维护国家安全,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3年10月及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2024年2月19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该法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等。
全国人大修订国务院组织法践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设问中知识范围限定明确。答题时调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说明。
材料信息 链接知识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提出具体要求 在党的领导下修订国务院组织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常委会有关部门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使国务院组织法更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该法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等 符合中国国情,为国务院的组织和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答案示例:①全国人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修订国务院组织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不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使国务院组织法更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为国务院的组织和活动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