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课时检测(九)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4 课时检测(九)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必修4 课时检测(九)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选择题
1.一双小小的筷子,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筷子文化早已渗透在中国人的习俗里,融化进中国人的精神中。材料说明,文化具有 (  )
A.民族性 B.世界性
C.多样性 D.独特性
2.2024年春节期间,广东省普宁的南山英歌队受邀在英国伦敦倾情演出,展现我国潮汕地区特色民俗,吸引了70多万人围观、上百家媒体报道。英歌舞“飘香”海外表明 (  )
①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文化交流需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③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④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6月,2024中美青年版画展在江苏举行。该展览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②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同一 ③中华文化是文化交流重要基础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意大利,汉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欢节,东方美学惊艳世界;在伦敦,有“中华战舞”之称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广场气势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图书节,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这表明 (  )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格为“地球节” (  )
①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②将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③意味着中国春节具有普遍适用性
④表明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黄河文明是人类大河文明的见证,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见证。仰韶文化正是揭示黄河文明这一中华代表性文明孕育、产生、发展过程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代表,从世界大河文明这一共同特征看,其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文明基因和影响力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特性、彰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文化的普遍性体现着黄河文明的特殊性
B.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C.没有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D.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世界性是内在统一的
7.《千秋诗颂》是央视制作的小学语文课本诗词动画故事系列片,它运用AI技术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成唯美的国风动画,播出后反响热烈。其多语种版本也在央视总台上线发布并同步在多国主流媒体播出,收获海外受众广泛点赞。该片成功播出说明 (  )
①数字技术能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坚守传统文化立场 ③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4年7月2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共享媒体设备和技术资源,开展专业人员交流,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加强体育等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传播市场,搭建起中西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由此可知 (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
④文化的呈现要借鉴一定物化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下列能增强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是 (  )
①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加强多元指导,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更要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优势 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年9月14日至11月4日,湖北武汉举行长江文化艺术季,围绕长江文化和中华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展现长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合作交流,加强长江文明保护传承,推动长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上述活动有助于 (  )
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展示长江文化特色,全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③丰富文化活动内涵,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 ④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高二某学习小组就“聚焦中国故事,探究中国智慧”主题整理了下列材料,并开展讨论:
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难题,中国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到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并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蕴含中国智慧元素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跨越千年,书写繁荣的丝路新画卷》多语种微视频,展现了“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背景下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被多家国外主流媒体转载,覆盖受众4亿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间舞蹈“科目三”火热出圈,传到日韩、欧美后掀起中国流行符号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热点事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以国际传播中如何将“中国故事”转化为“世界故事”为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必修4 课时检测(九)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一、选择题
1.一双小小的筷子,不仅仅是饮食餐具,更承载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筷子文化早已渗透在中国人的习俗里,融化进中国人的精神中。材料说明,文化具有 (  )
A.民族性 B.世界性
C.多样性 D.独特性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民族性,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2.2024年春节期间,广东省普宁的南山英歌队受邀在英国伦敦倾情演出,展现我国潮汕地区特色民俗,吸引了70多万人围观、上百家媒体报道。英歌舞“飘香”海外表明 (  )
①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文化交流需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③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④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①错误。材料强调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涉及文化交流和取长补短,②排除。展现我国潮汕地区特色民俗,吸引了70多万人围观、上百家媒体报道,说明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③正确。展现我国潮汕地区特色民俗,英歌舞“飘香”海外表明讲好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④正确。
3.2024年6月,2024中美青年版画展在江苏举行。该展览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 ②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走向同一 ③中华文化是文化交流重要基础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中美青年版画展搭建了两国版画艺术交流平台,增进了文化理解,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而且版画发源于中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深远,①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而不是走向同一,②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③排除。版画发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版画风格,又为中国版画艺术兼收并蓄创造了条件,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
4.当今世界,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意大利,汉服巡游亮相威尼斯狂欢节,东方美学惊艳世界;在伦敦,有“中华战舞”之称的潮汕英歌舞在特拉法加广场气势如虹,火爆出圈;在巴黎图书节,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这表明 (  )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②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①错误;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表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展示自身魅力,赢得世界好评,这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②正确;材料涉及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但不涉及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③不符合题意;各国人民正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让法国小读者爱不释手等,表明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④正确。故答案选D。
5.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格为“地球节” (  )
①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②将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③意味着中国春节具有普遍适用性
④表明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春节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全人类共同价值,但“中国春节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说法不妥,③不选。民族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④不选。
6.黄河文明是人类大河文明的见证,是人类历史重要的见证。仰韶文化正是揭示黄河文明这一中华代表性文明孕育、产生、发展过程的主根脉和早期最重要代表,从世界大河文明这一共同特征看,其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文明基因和影响力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特性、彰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类文化的普遍性体现着黄河文明的特殊性
B.只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C.没有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没有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D.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世界性是内在统一的
解析:选D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因此黄河文明的特殊性体现着人类文化的普遍性,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强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作用,C与题意不符。整合黄河流域具有鲜明文明基因和影响力的仰韶文化遗址,开展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扩大仰韶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特性、彰显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和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说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世界性是内在统一的,D符合题意。
7.《千秋诗颂》是央视制作的小学语文课本诗词动画故事系列片,它运用AI技术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成唯美的国风动画,播出后反响热烈。其多语种版本也在央视总台上线发布并同步在多国主流媒体播出,收获海外受众广泛点赞。该片成功播出说明 (  )
①数字技术能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坚守传统文化立场 ③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千秋诗颂》运用AI技术将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成唯美的国风动画,播出后反响热烈,表明数字技术能够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①符合题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②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说法错误。《千秋诗颂》多语种版本也在央视总台上线发布并同步在多国主流媒体播出,收获海外受众广泛点赞,这体现了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2024年7月2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共享媒体设备和技术资源,开展专业人员交流,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加强体育等产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传播市场,搭建起中西文明互鉴的友谊之桥。由此可知 (  )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统一
④文化的呈现要借鉴一定物化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班牙梅迪播集团在巴塞罗那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领域开展合作,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①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治领域,②排除。应尊重文化多样性,“走向统一”说法错误,③排除。中西双方合作,联合制播新闻、电视剧、纪录片、专题节目等,说明文化的呈现要借鉴一定物化形式,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下列能增强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是 (  )
①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加强多元指导,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更要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制度优势 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多元指导”说法错误,①排除。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更要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④正确。③与增强文化主体性没有关系,且应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选。
10.2024年9月14日至11月4日,湖北武汉举行长江文化艺术季,围绕长江文化和中华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面展现长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合作交流,加强长江文明保护传承,推动长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上述活动有助于 (  )
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②展示长江文化特色,全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③丰富文化活动内涵,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 ④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合作交流,有利于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③④正确。“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表述错误,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全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表述错误,对地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②错误。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高二某学习小组就“聚焦中国故事,探究中国智慧”主题整理了下列材料,并开展讨论:
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难题,中国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到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并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蕴含中国智慧元素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跨越千年,书写繁荣的丝路新画卷》多语种微视频,展现了“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背景下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被多家国外主流媒体转载,覆盖受众4亿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间舞蹈“科目三”火热出圈,传到日韩、欧美后掀起中国流行符号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热点事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以国际传播中如何将“中国故事”转化为“世界故事”为议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本题为认识理解类试题,考查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表达自己主张的能力。设问看似是开放性试题,实际上有明确的知识限定,即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围绕议题表达自己的主张。议题可以转化为“如何让中国故事在国际交流中不断增强影响力,最终成为世界的故事”。具体思考维度如下: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是根本),展现中华文化魅力;②维护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交流借鉴,寻求具有共性意义的中国故事加以传播;③借助多种手段,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吸引力。
答案示例: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选取体现中华文明特性、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中国故事,经文化生产后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世界故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从世界文明的交汇处讲述蕴含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文化借鉴意义的中国故事,进行文明交流互鉴。③综合运用多种文化载体及传播手段,以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中国历史上佛经汉译,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汉译,马克思主义经典翻译传播,十七、十八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先审设问。设问是“阐明翻译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根据材料信息“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翻译架起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通过准确传神的翻译,既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又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联系教材知识可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示例: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是在交流中实现的。②通过翻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③通过翻译,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