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 课时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4 课时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必修4 课时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选择题
1.纵观哲学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无神论者必须说明离开了神的创造世界如何存在和运转,有神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难觅鬼神的踪迹;不可知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科学活动不能真正认识世界,可知论者必须说清那些最难被认识的事物究竟应该如何被认识;形而上学者需要把变化和发展说成是“幻象”,坚持辩证法的人则需要回答静止究竟是什么。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A.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B.有神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具有根本局限性
C.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解析:选A 无神论者、有神论者、形而上学者、坚持辩证法的人都在解释世界是什么,如何认识世界,体现了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A正确。“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说法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错误。材料不涉及对有神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评价,也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D排除。
2.《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的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表明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①④正确。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没有体现人工智能为真正的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3.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根据陈元龙给康熙的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是因为王者慈仁,时有祥云,可知其把客观精神(王者慈仁)看作世界的本原,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①正确。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属于唯物论,②错误。根据材料,陈元龙强调王者仁政因此产生祥云,康熙批语则强调国富民强才是最大的祥瑞,这表明二者价值观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同,③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体现了社会存在,④错误。
4.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在国际上首次认证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未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将可能探测到更多的千万亿电子伏特乃至更高能量的宇宙线的加速源,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这一发现说明 (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自然界事物的存在需要人类的科学发现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未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关系,①不选。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在国际上首次认证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这一发现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②正确。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未来,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正确。
5.中国画最讲求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  )
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折射出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和思考
③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④揭示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古人认为,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既尊重了世界的物质性,又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①③正确。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是情与景的交融,并不能反映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和思考,②不符合题意。④的说法夸大了古人对意境的理解,排除。
6.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③“水是万物的始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指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不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应选。“水是万物的始基”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③应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④不选。
7.下列观点体现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有 (  )
①“心之官则思”与“万物皆备于我”
②“万物独化”与“名师出高徒”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与“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子不语怪力乱神”与“世异则事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脑的功能是思考,体现了唯物主义;“万物皆备于我”意思是万事万物的本性都为我所具备,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①符合题意。“万物独化”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名师出高徒”强调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时起重大作用,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②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③不符合题意。“子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体现了唯物主义观点;“世异则事异”意思是社会变化了,一切事物也会随之变化,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8.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辩证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说明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②正确。“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说明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④正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①不选。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的,二者有本质区别,③说法错误。
9.
◆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邓小平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
上述论断共同强调 (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的论断共同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①正确。“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③不符合题意。从毛泽东的“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到邓小平的“行动的指南”,再到习近平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说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④正确。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上述观点告诉我们 (  )
①哲学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材料主要是强调革命理论具有指导革命实践的重要作用,即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①是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②③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革命都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不能认为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④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现实要求,对我们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6分)
(2)新时代我们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6分)
解析:第(1)问,可从马克思主义自身和中国两个方面思考作答。第(2)问,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推动措施。关键信息①: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可联系立足社会实践和时代变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信息②: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可联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示例:(1)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②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不断融入时代元素,被广大人民所接受。
(2)①立足社会实践和时代变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人主张在我国大学开设哲学科,遭到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人的坚决反对。张百熙认为哲学会令人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切实际,下令取消哲学一科;张之洞认为,自由、民权等各种异端邪说都是随哲学而来的。
王国维在20世纪最初5年间,曾对哲学抱有很大兴趣并进行了有深度的钻研,在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哲学译文和论文。他强调“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和“中国现时研究哲学之必要”。而反对者则认为,哲学具有抽象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特点,无法带来直接的、看得见的功利效果。哲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哲学中的某类问题无法解答,哲学方法不如科学方法精确(如逻辑实证主义)……长期以来,学者们针对“哲学有什么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哲学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实践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哲学并非对于任何人都始终具有同样的意义。
结合材料,以“哲学有什么用”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紧扣问题,逻辑严谨。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哲学有什么用”这一主题,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真正的哲学的作用等知识来作答。整合答案时,要注意观点鲜明,紧扣问题,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①哲学是人们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②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精神,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修4 课时检测(一) 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选择题
1.纵观哲学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现象:无神论者必须说明离开了神的创造世界如何存在和运转,有神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生活中难觅鬼神的踪迹;不可知论者必须解释为什么科学活动不能真正认识世界,可知论者必须说清那些最难被认识的事物究竟应该如何被认识;形而上学者需要把变化和发展说成是“幻象”,坚持辩证法的人则需要回答静止究竟是什么。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
A.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需要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B.有神论、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是错误的世界观,具有根本局限性
C.任何哲学理论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问题与不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将人生哲学到底》是三联书店在2023年出版的图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时代哲学思考对于理解和面对人生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保持对于人文和思辨的关注,以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材料表明 (  )
①科学的世界观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②人工智能为真正的哲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人工智能时代人们也无法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科技越进步人们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并在国际上首次认证了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未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将可能探测到更多的千万亿电子伏特乃至更高能量的宇宙线的加速源,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这一发现说明 (  )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自然界事物的存在需要人类的科学发现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画最讲求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称为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画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作品之中,托物抒情,于是便有“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境。古人对意境的理解 (  )
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折射出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追问和思考
③蕴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④揭示了哲学上两个基本派别的分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③“水是万物的始基”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列观点体现了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有 (  )
①“心之官则思”与“万物皆备于我”
②“万物独化”与“名师出高徒”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与“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④“子不语怪力乱神”与“世异则事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马克思的功绩在于,“第一个把已经被遗忘的辩证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以及差别重新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一种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资本论》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③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没有本质区别
④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成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邓小平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
上述论断共同强调 (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具体实际之“的”,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为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光辉典范。上述观点告诉我们 (  )
①哲学源于人的实践活动,革命的理论产生于革命的实践 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现实要求,对我们在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新时代为什么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6分)
(2)新时代我们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 (6分)
(2)①立足社会实践和时代变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世纪初,蔡元培、王国维等人主张在我国大学开设哲学科,遭到清末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人的坚决反对。张百熙认为哲学会令人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切实际,下令取消哲学一科;张之洞认为,自由、民权等各种异端邪说都是随哲学而来的。
王国维在20世纪最初5年间,曾对哲学抱有很大兴趣并进行了有深度的钻研,在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哲学译文和论文。他强调“哲学为中国固有之学”和“中国现时研究哲学之必要”。而反对者则认为,哲学具有抽象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特点,无法带来直接的、看得见的功利效果。哲学的目标难以实现,哲学中的某类问题无法解答,哲学方法不如科学方法精确(如逻辑实证主义)……长期以来,学者们针对“哲学有什么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哲学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实践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哲学并非对于任何人都始终具有同样的意义。
结合材料,以“哲学有什么用”为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紧扣问题,逻辑严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