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课时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选择性必修1 课时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了《2023世界贸易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尽管有一些碎片化特征,但纵观2022年,国际贸易仍在蓬勃发展,这意味着去全球化的言论总体上没有得到数据支持。去全球化没有成为客观事实,是因为 (  )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发达国家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③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和必然趋势
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①错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④错误。
2.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在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措施、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国已与五大洲33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朋友圈扩大至33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通过提高“丝路电商”数字化水平,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 ②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外大循环为主体,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丝路电商”的成功实践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④立足对外开放,拓展开放空间,凝聚开放动力,夯实共赢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②错误。要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根本基点,④错误。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 39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0.1%,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8%。因此,要 (  )
①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振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
②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增强外国企业出口中国的信心 ③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④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民间投资和引进外资不足,因此,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振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外商投资,不是出口,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外商投资下降,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4.近来,美国联合其盟伴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为借口,嚣嚷推出所谓对华“去风险化”政策。所谓的“去风险化”只不过是为“脱钩”套上的新“马甲”,其实质是以污名化手段,以“去风险化”之名行“脱钩”之实,推动更加精准地对华构筑“小院高墙”、实施“脱钩断链”。可见,“去风险化”政策 (  )
①本质是个别国家在推行强权主义,违背了多极化大趋势 ②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 ③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 ④维护了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只会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去风险化”政策是在推行霸权主义,违背了全球化大趋势,①说法错误。“去风险化”政策也会损害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④不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去风险化”政策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②③符合题意。
5.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了一些领先优势。一些人因此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虑感上升,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企图故伎重施,动用保护主义大棒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中国的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是伪命题,下列能有效支撑该观点的是 (  )
①新能源的产能是助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亟需的先进产能 ②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保护主义和双边主义的体现 ③国际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④新能源发展利于绿色转型,也符合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中国的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是伪命题,能有效支撑该观点的是新能源的产能是助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亟需的先进产能,而不是过剩产能,新能源发展利于绿色转型,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响应了各国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也符合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①④正确。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体现,而不是双边主义,②错误。国际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与题意无关,③排除。
6.2024年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这表明 (  )
①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服务和提升便利度 ②我国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③我国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④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不断增加,是我国主动打开国门、扩大“朋友圈”的体现,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服务和提升便利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①③正确。材料与推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无直接关系,②不选。材料强调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无关,④不选。
7.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由此可见,我国 (  )
①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③顺应并主导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具体举措,①符合题意。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表明我国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②排除。“主导经济全球化潮流”表述错误,③不选。
8.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近2.7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4个百分点。这表明 (  )
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已超过货物进出口额
②我国引资和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③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④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题干并未提供服务进出口额的具体数值,因此无法判断服务进出口额是否超过货物进出口额,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投资,不能说明我国引资和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②排除。题干中提到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说明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③正确。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④正确。
9.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了3 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 (  )
①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 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以合作共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④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提到“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连续 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了3 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这体现了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①正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错误。材料主要讲述“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结果,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③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并且进出口总值还在不断增加,可见,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④正确。
10.2024年,我国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5轮谈判,与洪都拉斯签署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我国与阿联酋、安哥拉、马尔代夫等国新签了6个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我国举办第4届消博会和第135届广交会,吸引了大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商参展采购。据此可推出,中国 (  )
①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
②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③加快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有效避免贸易竞争冲突
④立足发展中国家立场,使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均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表明中国推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有效避免贸易竞争冲突,③排除。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立足本国国家立场,④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必选项”。中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从探索星辰大海到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解决个体生命健康难题到寻求改善人类整体生存环境的方法,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创新链条难以分割。一张5 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调动了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需要35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国际科技合作让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科学家相互启发,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协同效应,大大增强了科技突破的可能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可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活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说明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的意义。
答案示例:①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能提升国际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全球经济发展;②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有利于践行合作共赢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③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有利于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④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近来,美国、欧盟等方面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的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全球分工和产供链的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调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可联系中国新能源产业遵循市场规律,推动全球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关键信息②: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可联系中国新能源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提供了优质产能,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关键信息③: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全球分工和产供链的稳定畅通→可联系中国新能源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促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答案示例:①中国新能源产业遵循市场规律,推动全球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的合理配置。②中国新能源产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提供了优质产能,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③中国新能源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促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④中国新能源产业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选择性必修1课时检测(五) 经济全球化
一、选择题
1.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了《2023世界贸易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尽管有一些碎片化特征,但纵观2022年,国际贸易仍在蓬勃发展,这意味着去全球化的言论总体上没有得到数据支持。去全球化没有成为客观事实,是因为 (  )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发达国家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③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和必然趋势
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在推动跨境数据流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措施、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措施。目前我国已与五大洲33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丝路电商”朋友圈扩大至33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通过提高“丝路电商”数字化水平,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 ②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外大循环为主体,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丝路电商”的成功实践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④立足对外开放,拓展开放空间,凝聚开放动力,夯实共赢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 39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为0.1%,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5.8%。因此,要 (  )
①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振外资投资中国的信心
②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增强外国企业出口中国的信心 ③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④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来,美国联合其盟伴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为借口,嚣嚷推出所谓对华“去风险化”政策。所谓的“去风险化”只不过是为“脱钩”套上的新“马甲”,其实质是以污名化手段,以“去风险化”之名行“脱钩”之实,推动更加精准地对华构筑“小院高墙”、实施“脱钩断链”。可见,“去风险化”政策 (  )
①本质是个别国家在推行强权主义,违背了多极化大趋势 ②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 ③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 ④维护了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只会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国新能源产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了一些领先优势。一些人因此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焦虑感上升,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企图故伎重施,动用保护主义大棒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中国的能源产业产能过剩”是伪命题,下列能有效支撑该观点的是 (  )
①新能源的产能是助推世界经济绿色转型亟需的先进产能 ②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保护主义和双边主义的体现 ③国际分工细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④新能源发展利于绿色转型,也符合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4年7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新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和磨憨铁路口岸3个口岸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至此,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37个。这表明 (  )
①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服务和提升便利度 ②我国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取得新进展
③我国不断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④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由此可见,我国 (  )
①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②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③顺应并主导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3.9%。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船舶、汽车等优势产品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数量近2.7万家,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4个百分点。这表明 (  )
①我国服务进出口额已超过货物进出口额
②我国引资和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③外贸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④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了3 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创造了42万个工作岗位。由此可见 (  )
①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 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以合作共赢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④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4年,我国成功举办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5轮谈判,与洪都拉斯签署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我国与阿联酋、安哥拉、马尔代夫等国新签了6个数字、绿色、蓝色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备忘录;我国举办第4届消博会和第135届广交会,吸引了大量“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客商参展采购。据此可推出,中国 (  )
①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机遇
②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
③加快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有效避免贸易竞争冲突
④立足发展中国家立场,使经济全球化发展更均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必选项”。中国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从探索星辰大海到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解决个体生命健康难题到寻求改善人类整体生存环境的方法,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创新链条难以分割。一张5 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调动了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组网”拍摄;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需要35国科学家通力合作……国际科技合作让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的科学家相互启发,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协同效应,大大增强了科技突破的可能性。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的积极意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近来,美国、欧盟等方面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的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的优质产能,将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产能过剩”为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会破坏全球分工和产供链的稳定畅通,拖累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