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3 课时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选择题1.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并凭借实践经验,对病人病情进行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这体现思维具有 ( )①能动性 ②概括性③可靠性 ④间接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一系列方法并凭借实践经验,对病人病情进行诊断,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和间接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②不符合题意。可靠性不是思维的特征,③说法错误。2.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材料中对“做学问三境界”的描述 ( )A.体现抽象思维的概念性和严谨性B.表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功能相同C.反映形象思维进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说明思维能脱离客观具体事物制约解析:选C 对“做学问三境界”的描述属于形象思维,不是抽象思维,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功能不同,B说法错误。思维不能脱离客观具体事物制约,D说法错误。3.列宁指出,“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下列关于“逻辑”的认识符合黑格尔观点的是 ( )①形式逻辑把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②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④只有形式结构正确,才能推出真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 材料更多的是在强调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单独强调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①不选。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强调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与“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相呼应,②正确。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符合黑格尔的观点,③正确。④强调形式结构的重要性,而材料强调形式与内容的关系,④不选。4.2024年五一假期,小明一家计划外出旅游。妈妈:去上海旅游。爸爸:去青岛旅游,小明:去北京旅游。根据最终的出行计划,小明发现,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小明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据此,以下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如果去上海旅游,那么就不去青岛旅游②既去了上海旅游,又去了青岛旅游③既没有去青岛旅游,也没有去北京旅游④或者去了青岛旅游,或者去了北京旅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同真,必有一假。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即“去上海旅游”与“去青岛旅游”不可同真,必有一假。所以,如果去上海旅游,那么就不去青岛旅游,①符合题意,②不选。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小明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即“去北京旅游”与“去青岛旅游”不可同假,必有一真。所以,或者去了青岛旅游,或者去了北京旅游,④符合题意,③不选。5.小张:“小李,啧啧,你怎么还是一个人呀 ”小李:“我当然还是一个人,难道你已经不是人了 ”下列对话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我当然还是一个人,难道你已经不是人了 ”对话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小张说的“红色”指的是颜色红色,小李书写的“红色”指的是汉字红色,二者指代的具体含义不同。小李混淆了概念,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没有保持自身的同一性,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相同,①符合题意。小张、小李两人对话中“执法”的意思相同,不存在偷换概念,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②不符合题意。小张的“道”指的是实际道路,而小李的“道”指的是道路名称,所指对象不同。小李采用了“偷换概念”的诡辩方式,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相同,③符合题意。④中小李的回答偷换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不同,不符合题意。6.202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对下列漫画中的人物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偷换概念,没能保持逻辑思维的确定性②运用形象思维严谨地表达了对浪费行为的讽刺③自相矛盾,对同一认识对象作出截然相反的论断 ④忽视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未揭示出浪费行为与扩大内需的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漫画中的人物偷换了“扩大内需”的概念,没能保持逻辑思维的确定性,①正确。形象思维具有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缺乏严谨性,②排除。材料强调没能保持逻辑思维的确定性,不涉及自相矛盾,③排除。漫画中的人物没有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忽视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未揭示出浪费行为与扩大内需的本质,④正确。7.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描述到今天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我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继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之后,2024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根本性质和规律 ②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肯定具有比否定更为丰富的内容 ③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④通过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实现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 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现象的、外部的特征和联系,①错误。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否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②错误。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我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之后,2024年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这一事实反映出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通过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实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③④符合题意。8.20世纪80年代,面对厦门市筼筜湖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效果显著。材料体现了科学思维 ( )①可以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努力把握客观规律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有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 科学思维可以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势,①错误。面对厦门市筼筜湖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体现了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努力把握客观规律,②正确。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效果显著,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③正确。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这一意义,④排除。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科学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A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且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①②应选。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不选。科学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④不选。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的显著进步。中华民族是仰望星空的民族,面对浩瀚宇宙,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能够做到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中国不仅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传说和天文历法的丰厚积淀,更有“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和“天和”的遨游星辰。中国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天路,又用实践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尊重规律、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国的名字将在星辰大海闪亮。“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指的是“穷究事理以得致知识”,其中“格”是探究的意思,即探究万事万物的本末,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结合材料,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应如何做到格物致知,叩问苍穹。解析:关键词①:中国不仅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传说和天文历法的丰厚积淀,更有“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和“天和”的遨游星辰→可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关键词②: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尊重规律、勤于探索→可联系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关键词③:中国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天路,又用实践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答案示例: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中国航天人弘扬伟大的航天精神,勇于创新,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尊重规律、勤于探索。③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中国航天人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天路。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从亚洲智慧上升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结合材料,运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的论断科学性的理解。解析:关键词①: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从亚洲智慧上升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现实意义。关键词②: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答案示例: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经实践证明,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对正确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历史潮流,契合时代需要,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的指引。选择性必修3 课时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选择题1.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并凭借实践经验,对病人病情进行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这体现思维具有 ( )①能动性 ②概括性③可靠性 ④间接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材料中对“做学问三境界”的描述 ( )A.体现抽象思维的概念性和严谨性B.表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功能相同C.反映形象思维进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说明思维能脱离客观具体事物制约3.列宁指出,“黑格尔则要求这样的逻辑:其中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下列关于“逻辑”的认识符合黑格尔观点的是 ( )①形式逻辑把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②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③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④只有形式结构正确,才能推出真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年五一假期,小明一家计划外出旅游。妈妈:去上海旅游。爸爸:去青岛旅游,小明:去北京旅游。根据最终的出行计划,小明发现,妈妈与爸爸的判断适用矛盾律,小明与爸爸的判断适用排中律。据此,以下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 )①如果去上海旅游,那么就不去青岛旅游②既去了上海旅游,又去了青岛旅游③既没有去青岛旅游,也没有去北京旅游④或者去了青岛旅游,或者去了北京旅游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小张:“小李,啧啧,你怎么还是一个人呀 ”小李:“我当然还是一个人,难道你已经不是人了 ”下列对话与材料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对下列漫画中的人物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偷换概念,没能保持逻辑思维的确定性②运用形象思维严谨地表达了对浪费行为的讽刺③自相矛盾,对同一认识对象作出截然相反的论断 ④忽视了科学思维的客观性,未揭示出浪费行为与扩大内需的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描述到今天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我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继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之后,2024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根本性质和规律 ②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肯定具有比否定更为丰富的内容 ③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④通过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实现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世纪80年代,面对厦门市筼筜湖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在该方针的指引下,厦门市逐步探索出一条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实践路径,效果显著。材料体现了科学思维 ( )①可以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决定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努力把握客观规律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有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缩小群体收入差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推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同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真正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科学思维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的显著进步。中华民族是仰望星空的民族,面对浩瀚宇宙,新时代的中国航天人能够做到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中国不仅有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的传说和天文历法的丰厚积淀,更有“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和“天和”的遨游星辰。中国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天路,又用实践孕育了伟大的航天精神,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尊重规律、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中国的名字将在星辰大海闪亮。“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指的是“穷究事理以得致知识”,其中“格”是探究的意思,即探究万事万物的本末,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结合材料,运用“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应如何做到格物致知,叩问苍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久弥新,从亚洲智慧上升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面对和平还是战争、繁荣还是衰退、团结还是对抗的历史抉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涵,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懈努力。”结合材料,运用“领会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面对当前百年变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的论断科学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选择性必修3 课时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原卷版).docx 选择性必修3 课时检测(一)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