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学练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知识结构】
【要点梳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发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建制: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王建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
1.定都:1853年3月,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文献: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制度也带有浓厚的空想色彩,未能推行。
3.强盛: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由盛转衰:1856年秋,天京事变。
2.重建
(1)政治:封洪仁玕为干王,其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2)军事: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3.失败标志:1864年夏,天京陷落。
4.评价
性质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意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5.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思维导引 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侵略的任务。
【同步训练】
1. 下列哪一口号或纲领出自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如图两部文献的共同点是(  )
A.都受历史条件制约无法实现 B.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C.都扭转了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3.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击溃洋枪队。同时,发动东征、西征战役,多次击败清政府军队。太平天国的斗争(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创新了反封建斗争方式
C.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要求 D.逆转了中国的贸易逆差
4.1860年,太平军兵临上海近郊。聚集在上海的官僚和地主非常惊恐,他们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抗拒太平军。不久,英法侵略军也撕下“中立”伪装,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这表明(  )
A.洋务运动遭到战争阻断 B.清朝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农民运动面临联合绞杀 D.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5.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①创立拜上帝会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1859年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D.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7.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体现了农民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决心
B.表达了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C.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D.顺应了当时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8.“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明末农民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据此可知(  )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声音响亮而沉重,有极大之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
民国前后革命党人 身干长大,富雄姿,豪迈博学,治《春秋》《汉书》
A.全面了解洪秀全的生平 B.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C.洪秀全的长相无从考究 D.太平天国方面的描述更真实
10.太平天国反抗压迫剥削的正义性、向西方寻求真理和后期反对外来侵略的积极性应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面相。对于运动进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崇奉皇权、迷信宗教等负面现象,则充分展现了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农民革命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局限。这反映了评价历史事件要(  )
A.全面综合 B.坚定立场 C.爱憎分明D.明确方向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1846—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经过积极的酝酿和准备,1850年春夏间,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1851年1月1日,洪秀全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摘编自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洪秀全发动此次农民起义的开始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二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3)材料三所叙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