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
证的能力。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城市的出现属于奴隶社会的特点,排除①。封建制生产关
系中,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可自主安排部分劳动,相较于奴隶社会的奴隶,
生产积极性更高,②正确。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但生产资料完全掌
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并非奴隶社会独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也完全掌握在统
治阶级手中,排除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互
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④正确。
2.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由材
料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
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①②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不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
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不选。
3.C【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知识,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
证的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反作用,科学的规划体系能推动社会发展,②④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①
错误。材料强调规划的连续性,未涉及规划的制定,③与材料无关,不选。
4.B【解析】本题考查基础设施投资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由材
料可知,该工程建设能带动掘进设备、水泥建材等行业需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拉动地方经
济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该工程建设不能增加货币供应量,②错误。财政支出属于社会总需
求,不是社会总供给,④不选。
5.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
能力。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34,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发展差距
缩小,②正确。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进展超过预期,在“一老一小”方面,托位数达到574万
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5%,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③正确。制造业
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并不意味着我国取消了外资在制造业中的准入门槛,①错
误。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不能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④不选。
6.A【解析】本题考查作风建设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由材料可
知,该地的上述举措意在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表明当地加强监督,注重干部
队伍的作风建设,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举措不是旨在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也没有
体现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③④与材料无关,不选。
【高三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026届高三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
点是衡量所处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城市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
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③生产资料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是奴隶社会独有的生产关系
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国家发展规划是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战略导向作用。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编制实范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阅读材料,回答2一3题。
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
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
改变这一现状,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一1957)。下面
是“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一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由此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
①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②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三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
3.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接续实施,一棒接着一棒跑,保障了中国式现代化进
程的连续性,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规划能成为现实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③联系具有客观性,规划的制定必须尊重社会发展的固有联系
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科学的规划体系能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
开发方式,将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近
3000亿度的清洁、可再生、零碳电力。该工程建设的经济意义是
①带动掘进设备、水泥建材等行业需求
②增加货币供应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③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④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扩大社会总供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有加有减(见下表)。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进展超
·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34。
过预期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
·在“一老一小”方面,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清零”。
三五”末增长125%。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取消了外资在制造业中的准入门槛
②“十四五"”时期,我国城乡发展差距缩小
③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④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说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年来,某地针对年轻干部“八小时外”监管难题,建立涵盖生活作风等5方面37项内容的负
面清单,出台《年轻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十则》,建立“三必访”机制,即新入职必访、岗位调整
必访、有苗头倾向必访。该地的上述举措
①意在引导年轻干部知敬畏、懂规矩、守纪律
②表明当地加强监督,注重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③旨在提升年轻干部的业务能力,维护其纯洁性
④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三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