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课件 学案,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课件 学案,共2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议题1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情境一: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他们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集体生活,共有工具,共同劳动,共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会人工取火。
情境二: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主让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最强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士,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同野兽打斗或互相攻杀,供自己娱乐。
情境三:董仲舒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李绅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情境四: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情境五: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情境一至情境四,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概述四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情境五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道理。
提示:(1)基本情况: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带来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③伴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农民处境艰难,引发了农民的反抗和农民战争的爆发,促使统治阶级不断调整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使产业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2)道理:①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
议题2 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情境一: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情境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是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情境三: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响第一枪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
情境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情境一至情境四,并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制度的选择、社会变革的形式。
提示:①俄罗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了与美国并肩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②英国: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近代政治制度的国家,它不仅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更标志着人类社会又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③美国: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压迫。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本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同时它确立的共和政体,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法国:法国国王占绝对统治地位,王权至上和法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工匠、城市平民、农民)所处的最低的位置。法国1793年,罗伯斯庇尔掌握了领导权,并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革命到达顶峰。法国大革命结束了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虽经历了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议题3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情境一: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以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走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情境二: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
情境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
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 000多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任务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
提示: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社会形态更替
(1)判断是否具有进步性的主要标准: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其他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外部因素等的影响。
(3)结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成果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2)坚定态度: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谢 谢!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议题1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情境一: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以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他们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死者,集体生活,共有工具,共同劳动,共享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会人工取火。
情境二:两千多年前,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主让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最强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士,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同野兽打斗或互相攻杀,供自己娱乐。
情境三:董仲舒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李绅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情境四: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情境五: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情境一至情境四,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概述四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情境五阐述社会形态更替的道理。
议题2 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
情境一: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情境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是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情境三: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响第一枪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最终以英国在北美殖民统治的破产和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告终。
情境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任务小组讨论:结合情境一至情境四,并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俄罗斯、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制度的选择、社会变革的形式。
议题3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情境一: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以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说:“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走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情境二: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方法,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际的政策。”
情境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 000多年文明史、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任务小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程。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进步的变化中,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社会形态更替
(1)判断是否具有进步性的主要标准: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其他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外部因素等的影响。
(3)结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成果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 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2)坚定态度: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议题探究
议题1 提示:(1)基本情况: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带来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③伴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农民处境艰难,引发了农民的反抗和农民战争的爆发,促使统治阶级不断调整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使产业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2)道理:①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感。
议题2 提示:①俄罗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了与美国并肩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②英国: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的航路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巨额资本,使得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治权利,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王查理一世的专制普遍引起不满。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在英国确立。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建立近代政治制度的国家,它不仅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更标志着人类社会又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③美国: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掠夺、压迫。1781年美国人民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不仅为本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指明了道路;同时它确立的共和政体,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法国:法国国王占绝对统治地位,王权至上和法国严密的等级制度与第三等级(工匠、城市平民、农民)所处的最低的位置。法国1793年,罗伯斯庇尔掌握了领导权,并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革命到达顶峰。法国大革命结束了专制统治,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制度,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虽经历了几次王朝复辟,但共和政体最终确立起来。
议题3 提示: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④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