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测量风力大小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上节课研究的风的方向,这节课紧跟上节课内容,研究风力的发小。 教材第一部分是问题与假设,讨论如何判断风的大小。第二部分“探究与结论”,先认识风力,通过观察风力等级对照表,感受风力大小的不同,从而引出用风力计测量风力大小。第三部分是反思与评价,检查自己对风力的理解程度。第四部分应用与迁移,自制简易风力计,检查对风力的掌握情况。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完成《测量风向》学习,掌握基本气象观测方法(如工具使用、数据记录),且对风力已有直观感知(如树叶摇动程度、头发飘动等),能区分"微风""大风"等生活化描述。但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通过实物观察(如蒲福风级图)建立风力等级概念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风力是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科学思维:能够根据风力等级对照表,感受风力的大小。 探究实践:学会正确使用风力计测量风力大小;能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自然、动手实验,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蒲福风级表(0-12级)中各级风力的特征表现;规范操作风力计测量风力大小。 难点: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同时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等级( √ )自评互评师评科学概念理解能准确描述风力等级(0-12级)对应的自然现象特征(如3级红旗展、8级树枝断)优秀/良好/待改进工具操作能力规范使用风力计:选点无遮挡、保持仪器水平、记录3次取平均值优秀/良好/待改进实践探究能力能根据自制风力计(乒乓球+量角器)的倾斜角度判断风力等级优秀/良好/待改进数据记录与分析完整记录测量时间、地点、现象(如9:00操场红旗飘扬,风力3级)优秀/良好/待改进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问题与假设教师活动1 一、视频导入 1.课件出示视频 2.揭示主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判断风力大小。 课件板书:测量风力大小 二、问题与假设 课件出示图片 师:风有时大,有时小,我们平时如何来判断它的大小呢? 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风力大小的问题。学生活动1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感知风力,了解风力,感知风力是有大小的 了解本课主题 生提出有关风力大小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利用动态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知风力差异,引发“如何量化风力”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结合日常观察提出假设,为后续学习铺垫。环节二:探究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2 1、认识风力及风力的大小 课件出示动图 师解释: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师: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课件出示图片 师: 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课件出示儿歌,加深对风力大小的理解 2、认识风力计并进行测量 课件出示图片 师解释:这是风杯式风力计。为了准确地知道风力大小,人们常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 师:当风吹过风杯时,风力会使风杯旋转,计数器就会显示出风速,从而测量出风力的大小。 小结:风既有方向,又有大小。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风力也越大。 师:我们可以拿着风力计到操场上测定风力的大小,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在“风力测量记录表”中 课件出示记录表 3、反思与评价 课件通过填空的形式,检查大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给自己完成的学习内容打上“√ ” 课件出示 学生活动2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老师的讲解,明白风力指什么,怎样判断风力的大小 通过风力等级对照表,了解风力等级的具体划分,明白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物体状态估测风力的大小。 通过儿歌,熟练掌握风力的大小 认识风杯式风力计,了解风力计的工作原理 用风力计进行风力大小的测量,并填写记录表 小组讨论 生1:风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生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风力也可能不一样。 生3:我还发现...... 生举手回答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蒲福风级表,将抽象的风力等级具象化为可观察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知。在演示风杯式风力计的原理及操作规范后引导学生亲自测量风力,深化学生对风力的理解,提升实践探究能力。环节三:应用与迁移教师活动3 1、师过度: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风力计测量风力的大小,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风力计吗?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自制简易风力计。首先我们先来选择制作的材料 课件出示材料超市 课件出示制作过程 师进行讲解: 第一步:分别沿着量角器的30度、60度和90度刻度线画一条线。 第二步:将直尺的底边与量角器上90度刻度线对齐,并将直尺与量角器粘在一起。 第三步:将棉线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量角器的中心店。 测量风力 用自制的简易风力计在校园中测量风力,并判断风力的大小 课件出示 师提示: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个等级来区分风力,但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只要可以判断出微风、中风和小风就可以了。 拓展延伸 师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请问同学们你们关注过天气预报吗?你有没有留意过天气预报里是如何预报风力的大小的。 课件出示图片 师解释:在天气预报中,风力可以是平均风力,也可以是阵风,后者指的是风速忽大忽小的风,此时的风力指大时的风力。 师:你知道吗?风力的大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课件出示图片 准确地判断风力大小对于气象预报、航海、飞行等各个领域都非常重要学生活动3 生齐答:想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根据出示的制作过程,进行制作 生思考天气预报中的风力大小的预报。 生明白天气预报中的风力大小的情况 感受风力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简易风力计,既可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如何测量风力的大小,接着将课堂知识延伸至实际生活(如天气预报)和社会应用领域,体现科学学习的价值。7.板书设计 测量风力大小 风力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风力级别对照表 制作简易风力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操场上测量风力大小时,需要用的科学仪器是( ) A . 弹簧测力计 B . 风向标 C . 风力计 2.如果发现小树随风起舞,说明风力等级可能是( )。 A . 2级 B . 3级 C . 5级 3 . 关于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风力与风速有关,风速越小风力越大。 B . 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C . 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分为18级,其中最大为17级 二、判断题 1.风力计是测量风向的科学仪器,没有它无法判断风向。 ( ) 2.测定风力时,需多测几次,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多的作为观察结果。 ( ) 3.我们可以用生活常识来判断风力大小。 ( ) 4.用制作的风力计测量风力时,乒乓球摆动的角度越小,风力越大。( ) 5.风吹树枝段,说的是9级风。 ( ) 【参考答案】 一、1.C 2.C 3.A 二、1. 2.√ 3.√ 4. 5. 作业布置: 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课下在家里自己也制作一个风力计,测量某一天的风力大小,并记录下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气象观测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0.1天气和气候 ①学会使用气温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②学会使用仪器测量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并运用测量结果描述天气状况;识别常用的天气预报用语。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②举例说出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确;学会使用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作品。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三、学业要求 1.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气象数据,描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建立气象数据与天气状况之间的联系。 2.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使用仪器测量气象数据。 3.对天气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动手实验,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4.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5.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兴趣。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气象观测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第一个综合探究单元,包含了“地球系统”“技术、工程与社会”等领域的科学内容。本单元把“提出问题”作为单元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重点。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天气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学生从小就对天气的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学习目标上看,该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实践、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中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五课组成:《测量气温》《测量风向》《测量风力大小》《云量与降水量》《小小气象员》。前四课分别探究和学习气温、风向、风力、云量和降水量5个具体的天气要素,引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天气现象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测量工具,并用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第5课《小小气象员》通过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一方面总结梳理所学气象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题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的《变幻的天气》单元,对天气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三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在观察上也有所提升,对各类天气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喜欢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科学探究的习惯。对天气的变化既熟悉又陌生,能够从天气预报中粗略地了解一些天气信息,粗略地说一说天气相关内容。但对天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认知,对极端恶劣天气的认知也有待提高。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气温、风向、风力等基本气象要素的概念及测量方法;认识气象观测对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的意义。 科学思维:能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探究实践:能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制作并操作简易风向标观测风向和风力;学会制作简易雨量器并测量降水量;能收集天气信息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 态度责任:激发对气象现象的好奇心,养成主动观察天气的习惯;意识到准确气象数据的重要性,如台风预警对防灾的作用,培养环保与责任感。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关于气温的问题 通过对话引发出妙妙对“气温究竟是多少”的思考。 提问:关于气温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今天热还是凉快")引发学生对气温的感性认知,建立科学知识与日常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培养观察与提问能力。任务2 名称:认识气温计 介绍温度与气温的概念。 出示气温计图片,介绍气温计结构。 设计意图:从"温度"到"气温"的递进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体系,通过实物观察和结构分析,让学生认识气温计的结构。任务3 名称:测量气温 介绍识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一天中一段时间气温变化的活动,同时描述温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平视读数""选择测量点"等规范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测量方法;利用真实测量数据绘制图表,从现象中归纳"午后2时气温最高"的规律,培养实证意识。任务4 名称:认识湿度计和百叶箱 介绍湿度计、百叶箱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湿度计和气温计的不同,明白百叶箱的原理,为后续学习气象观测站、天气预报等知识铺垫,构建知识网络。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关于风向的问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的风呢? 设计意图:通过"南风vs北风"的争议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关注"风向定义"的核心矛盾。任务6 名称:学习风向 讲解风向、风向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利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并完成风向记录表,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风向。 设计意图:通过对风向和风向标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让学生明白风向是吹来的方向而不是吹去的方向,然后学习用风向标如何测量风向,亲自体会到风向如何表示。强调"10分钟测5次取多数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渗透科学测量中重复实验的重要性。任务7 名称:制作简易风向标并测定风向。 选择合适的材料,按步骤制作简易风向标。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风向标,既可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风向标的结构和原理。在制作步骤中嵌入安全提示(如大头针使用规范),培养标准化实验操作习惯。任务8 名称:阅读 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的“风向标”。 设计意图:通过图示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风向标”,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第3课时 任务9 名称:风力、风力等级、风力计 讲解风力的概念、及蒲福风级表。 讲解风杯式风力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利用风力计测量风力完成记录表。 设计意图:通过蒲福风级表,将抽象的风力等级具象化为可观察的自然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认知。在演示风杯式风力计的原理及操作规范后引导学生亲自测量风力,深化学生对风力的理解,提升实践探究能力。任务10 名称:自制简易风力计 根据步骤制作简易风力计,并学会用简易风力计测量风力的大小。 拓展:天气预报中的风力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简易风力计,既可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如何测量风力的大小,接着将课堂知识延伸至实际生活(如天气预报)和社会应用领域,体现科学学习的价值。第4课时 任务11 名称:阅读《云量与天气》 引导学生对云量和天气的资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云量,如何用云量来描述天气。通过展示几种典型天气的云量比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云量来描述对应的天气。通过了解降水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等级,然后引出测量降雨量的工具——雨量器。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云量、云量和天气的关系、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等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务12 名称:制作简易雨量器 引导学生在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制作的雨量器测量雨量。并让学生了解要以24小时为测量周期,所以每天测量完要倒掉雨量器里的水。 设计意图: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一周的降雨情况并记录,锻炼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第5课时 任务13 名称: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天气预报,提出问题“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根据问题,讨论需要做的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天气预报,感受天气预报是如何播报的,同时为学习播报做准备。任务14 名称:认识天气符号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气象信息。会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让大家了解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气象信息,学会自制天气预报,感受天气预报都包含哪些内容。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测量气温 1.掌握气温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 2.能够使用气温计测量并描述某地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 3.能根据气温记录表绘制校园气温变化图,并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第2课时:测量风向 1.知道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2.知道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风向标的制作。 4.能够用自制的简易风向标测定风向,并记录观测结果。 第3课时:测定风力大小 1.知道风力是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 2.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能够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的大小。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风力计的制作。 第4课时:云量和降水量 1.知道云量是指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衡量某地降水多少的数据。 2.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简易雨量器的制作。 3.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水量来描述天气。 第5课时:小小气象员 1.知道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 2.会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并知道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气象信息。 3.会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并进行天气播报。评价指标 第1课时:测量气温 1.知道温度、气温的概念、单位;认识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了解其基本构造。(科学观念) 2.通过对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能归纳出一天中白天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科学思维) 3.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柱状统计图,分析气温规律。(探究实践) 4.在测量气温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带来的作用。(态度责任) 第2课时:测量风向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能够辨认方向来表示风向;理解风向标箭头指向风的来向这一科学原理。(科学观念) 2.通过对风向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能根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判断风向。(科学思维) 3.学会正确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并能按照规范流程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测量;能根据测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多次测量风向并准确记录数据。(探究实践)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乐于与同学分享测量结果;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使用工具可以使测量更准确、便捷,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态度责任) 第3课时:测定风力大小 1.知道风力是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科学观念) 2.能够根据风力等级对照表,感受风力的大小。(科学思维) 3.学会正确使用风力计测量风力大小;能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探究实践) 4.通过观察自然、动手实验,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态度责任) 第4课时:云量和降水量 1.知道云量是指云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衡量某地降水多少的数据。(科学观念) 2.可以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不同的云量。(科学思维) 3.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能够完成简易雨量器的制作,使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探究实践) 4.对制作简易降雨量的活动感兴趣,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责任) 第5课时:小小气象员 1.巩固对天气的理解,知道如何清晰、准确地播报天气。(科学观念) 2.能够对收集到的气象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气象与生活的关系。(科学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天气预报播报稿》,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实践)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增强关注气象、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星期天,我们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 ) A.阳光直射的地方 B.室外避风的地方 C.室外通风的地方 2.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和我们挂在室内的温度计上测量的气温( ) A.应该是一样的 B.室内温度一般比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高 C.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通常与室外温度是不同的 3.下列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BC B. CAB C. BAC 4.测量气温,我们通常用符号( )表示。 A.℃ B.F C.C 5.少云天气,云量不超过整个天空的八分之( ) A.二 B.四 C.八 6.在观察气温计的时候,下列哪个观察方法是正确的 ( ) A.从上往下看 B.平着看 C.从下往上看 7.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当天14时的气温为35℃,那么由此可知现在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8.下列不属于降水形式的是( ) A.冰雹 B.台风 C.暴雨 9.三个月不下雨最有可能引发的灾难现象是( ) A.洪水 B.地震 C.干旱 10.下列哪个词语不能用来描述天气( ) A. 电闪雷鸣 B.晴空万里 C.四季分明 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天气和气候是不一样的#。( ) 2.表示雨夹雪。( ) 3.气温的变化会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5.雷雨天气可以跑到大树下避雨。( ) 6.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不可以直接放在太阳底下。( ) 7.可以用湿抹布擦家电。( ) 8.我们看到轻烟随风偏,可以判断此时是2级风。( ) 9.西北风是从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 10.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 三、连一连,风力级别的认识。 小树随风摇 二级 屋顶瓦片动 五级 轻风拂脸面 六级 举伞有困难 八级 风吹树枝断 九级 四、简答题 1.写一写制作简易雨量器的方法? 2.你看到《云量和降水量》这一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有问题提出来。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C2.C3.C4.A5.A6.B7.B8.B9.C10.C 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2.√3.√4.√5. 6.√7. 8. 9. 10.√ 三、连一连,风力级别的认识。 小树随风摇 二级 屋顶瓦片动 五级 轻风拂脸面 六级 举伞有困难 八级 风吹树枝断 九级 四、简答题 1.答:(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地步正好和杯子内侧地步对齐;(5)用粘贴刻度纸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2.答:云量与天气有什么关系?(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六、单元教学结构图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评一体化】1.3《测量风力大小》课时教案.docx 【教学评一体化】第一单元《气象观测》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