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3.2营造清朗空间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3.2营造清朗空间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南充市初中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组
课题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法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了解网络生活中的基本法律规范,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结合“社会生活”模块中网络时代的社会交往相关要求,引导学生辩证分析网络利弊,要求学生认识网络空间的法治边界,树立依法上网意识,培养网络道德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三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的延伸,聚焦网络生态治理,衔接上一框网络为生活提供便利,为后续“维护国家安全”(如网络安全)奠定基础。本框内容主要聚焦合理参与网络生活,其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能够自觉抵御网络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做网络的主人,具体从四个层面展开:第一,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第二,学会“信息节食”,不沉迷于网络;第三,懂得辨析网络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第四,在网络生活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外界信息的认知和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前高度发达的网络媒体很大程度上就承担了相应的“渠道”功能,他们在积极参与网络文化构建的同时,也必然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但当前网络信息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其中势必存在着一些消极颓废、不良病态的价值文化,甚至还会有一些违法犯罪的错误导向夹杂其中,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成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命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教学难点:如何传播网上正能量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对各种网络建言平台相关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通过开展帮助小明的一系列活动,解决其网络困惑,引导学生提升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责任意识:通过开展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的倡议书撰写活动,培养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使其成为负责任的网络生活参与者。
设计思路 总议题 如何合理使用网络?议题线情境线任务线知识线议题一:善思明辨 网络参与我理性 情境一:刷屏时代,我们被谁“绑架”? 情境二:谣言VS真相 情境三:网络暴力 按键伤人 任务一:帮助小明诊断是否患有IAD,并分析需要具备的信息能力。 任务二:判断各类信息是否真实,说出判断依据。 任务三:分析“键盘侠”行为,说说如何正确参与网络生活。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学会选择网络信息。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议题二:止于至善 网络正气我弘扬 情境四:小屏幕传递大能量任务三:分析各类网络建言平台的意义,给我们的启示。 ①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公益活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低头人生》,引入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出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我们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如何打造文明网络生态?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
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开启本框内容学习,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开启本框内容做铺垫。
议题一 善思明辨 网络参与我理性
【议学情境一】 刷屏时代,我们被谁“绑架”? 引入同龄人小明这个人物,小明同学每天放学第一件事便是拿起手机查看各种最新动态,但最近感觉自己的大脑有些奇怪,点亮手机、浏览几个APP、关掉手机……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但朋友圈、群消息、热搜新闻……好像又什么都没记住。既放不下手机,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却又提不起精神。 【议学任务】1.观看小明手机动态,思考我们应该具备哪些信息能力? 2.结合你的网络经验,给小明提一些正确使用网络的建议。 【议学小结】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要学会“信息节食”;同时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 【议学情境二】谣言 VS 真相 展示各类谣言的图片,近日小明的家族群里出现“空腹不能吃东西、河边发现人头鱼、玩游戏损害大脑”等消息,让小明一头雾水,哭笑不得。 【议学任务】1.请你帮助小明辨别以上信息是否真实?并说出判断依据。 2.面对众多网络信息,我们该如何分辨? 【结论】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议学情境三】网络暴力 按键伤人 小明在微博评论了一起新闻热点,私信却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许多陌生人的恶意谩骂,不一样的观点难道不可以表达吗? 【议学任务】 你如何看待此类“键盘侠”的行为?我们该如何正确参与网络生活? 【结论】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一个虚拟人物,让学生帮助小明解决各种网络困惑,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网络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学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完善自我,使学生明确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勇于求证,从而落实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的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二 止于至善 网络正气我弘扬
【议学情境四】小屏幕传递大能量 通过图片展示各种网络建言平台,出示重庆市中学生利用建言平台建言献策的案例。 材料:2024年10月24日,接过沉甸甸的奖杯,璧山中学高二(三)班的学生陈玮玥和同学们难掩激动。在一个月前修订通过的《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中,璧山中学包括陈玮玥在内的18名学生提出的11条立法建议得到采纳。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沙坪坝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提出建议并被采纳的学生进行了表彰颁奖。 【议学任务】 1.璧山中学的学生被人大常委会表彰给我们什么启示? 2.我们该如何利用好网络,传递网络正能量? 【结论】①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公益活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认真思考问题 积极讨论问题 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案例,通过多种方式的网络建言互动使学生意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激励学生以璧山中学的同学为榜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需要,贴近教材,正确处理了教学难点,较好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