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降水量 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测量降水量 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第一单元 天气
4.测量降水量
下了一场雨,这是小雨还是大雨 怎么测量呢
怎样测量降水量?
资料: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
用喷壶做模拟降雨实验,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
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并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特大暴雨
大暴雨
暴雨
大雨
中雨
小雨
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
1.雨量器要放在空旷的水平地面上,周围没有物体遮挡;
2.等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齐平;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下雪时,将雨量器放在空旷、没有遮挡的水平地面上收集雪,雪停后将盛有雪的雨量器拿回室内,等雪完全熔化成水后再测量降水量。
暴雨预警
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收到暴雨预警,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
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
蓝色预警
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
红色预警
U

0

15
15
选一个直筒
在杯子外壁贴上
刻度条外贴
把雨量器放在
透明杯
刻度条,注意“0”
上透明胶带,
雨中,就可以
刻度的位置(以
用于防水
测量降水量了
毫米为单位)

0
A】
5



记录单
模拟降雨实验
日期:
次数
降水量/毫米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拓展4.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
2.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知道暴雨预警分四级,红色预警等级最高。
科学思维
1.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解释雨量器的测量原理。
2.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如何测量降水量多少的假设,并通过实验提供支撑性证据。
探究实践
1.制作雨量器,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完成记录。
2.用自制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确定降水量等级。
态度责任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动手测量降水量。
2.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到的信息,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降水量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确定降水量等级。
【教学准备】
直筒透明杯、刻度条、透明胶带、喷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1.播放一段城市下雨的视频。教师提问:下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个城市正在下雨,我们如何知道这场雨是大雨还是小雨?
2.学生1 回答:是小雨,图片中的雨滴很小。
3.学生2 回答:是大雨,地面上已经有积水了。
4.教师总结:同学们对雨的大小都有自己的判断。科学上,我们用降水量来判断雨的大小,所以想知道这场雨究竟是大雨还是小雨,需要测量这场雨的降水量。(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
二、探索活动
1.引出雨量器。
(1)出示课本P11 的资料,教师提问:我们怎样测量降水量呢?
(2)学生交流想法。(预设:我们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测量)
(3)出示雨量器图片,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雨量器,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2.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
(1)教师出示制作方法,学生阅读。
(2)教师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制作方法中的要点:什么是直筒杯?为什么选择透明的直筒杯?“0”刻度与哪里对齐?
(3)学生交流明确:直筒杯就是从杯口到杯底大小都一样的杯子。为了便于观察,我们要选择透明的直筒杯。杯子内底部是雨水高度的起点,所以刻度条的“0”刻度要与杯子内底部对齐。
(4)各小组动手制作雨量器,制作完成后相互评价,有不合格的马上改进。
3.用喷壶做模拟降雨实验,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记录。
(1)教师演示,提出注意事项和要求。
(2)小组模拟练习,观察并记录数据。
4.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并对照“24 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1)教师出示“24 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图片。
(2)学生交流明确各降水量等级的数值范围。
(3)教师布置课后实测活动: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并对照“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三、深入研讨
1.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雨量器制作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小结。
2.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1)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教师总结:用雨量器收集雪后,需要让雪熔化成水后才能测量降水量的数值。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暴雨预警的资料,学生阅读。
2.布置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预警等级暴雨的降水量。
【板书设计】
测量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工具:雨量器
制作雨量器:①直筒透明杯 ②“0”刻度与杯子内底部对齐
单位:毫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容易将降水和降雨混淆,要强调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制作雨量器时,器材的选择必须上下口径一致,学生一般没有这种直筒透明杯,可以用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下部如果不平整可以先加入适当的水使其平整,将“0”刻度线提高。降水量的六个等级学生一般很难记住,需要在课堂上反复提醒记忆,在课堂中也应强调毫米和毫升的区别,以免学生混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