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7.用水分离第二单元 水水不仅能溶解物质,还能分离物质。用海水晒制食盐,水分蒸发后,粗盐就出现了。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如何利用水能溶解食盐和蒸发的性质,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 解释:怎样分离食盐与沙子?用小筛子能否将沙子与食盐分开?用小筛子不能将沙子与食盐分开。筛过的物质仍为食盐与沙的混合物说一说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方法。第一步:溶解。操作:将“粗盐”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实施模拟分离活动,评估分离效果。先把食盐与少量沙子进行混合,调制成“粗盐”观察:1.过滤后的滤液有什么变化?2.滤纸会有什么变化?第二步:过滤。操作:利用漏斗和滤纸,对“粗盐”溶液进行过滤。滤纸上残留有大量沙子烧杯中几乎没有沙子了用滤纸过滤之后,沙子与食盐溶解液被分开。操作:利用酒精灯加热过滤后的溶液,将水分慢慢蒸干。第二步:蒸发。安全提醒:1.加热过程中不要触碰容器,以免烫伤。2.蒸发皿中的液体快要变干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水分,否则会出现迸溅。观察:蒸发皿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现象?汇报:蒸发皿中的水越来越少,白色颗粒越来越多。汇报:在蒸发结束时蒸发皿中只剩下白色粉末,蒸发皿中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白色颗粒就是食盐要将食盐与沙子分离,需要依次经历:溶解过滤蒸发第四步:比较。观察、比较“粗盐”和分离后得到的盐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子留在了滤纸上;食盐先是溶解在了水中,水蒸发之后,食盐又结晶变成了食盐颗粒。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水可以溶解食盐,不能溶解沙子,利用水的这一特性可以将沙子和食盐水分离开来;水会蒸发变成水蒸气,食盐不会蒸发,利用水的这一特性可以将水和食盐分离开来。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 最终会完成,但是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生活中的污水混人了很多有害物质。净化污水需要分离水中的杂质。下图是一个简单的净化污水装置示意图。请试着制作一个类似的装置,用它来过滤污水,并对比污水过滤前后的变化。我国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具有南极、北极之外最大的冰储量。高原之上的湖泊面积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亚洲十多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有“亚洲水塔”之称。亚洲水塔”中水的变化长江源头——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这里的冰川融水是长江最初的水源黄河源头——卡日曲,这里的冰雪融水是黄河最初的水源在这个庞大的“亚洲水塔”中,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间不断变化。首先是固态水,主要有冰川、积雪等。其次是液态水,主要以河流和湖泊的形式存在,很多河流和湖泊的水需要冰川融水来补充。最后是气态水,主要是地表水和海水蒸发通过季风输送到青藏高原上空形成大量水汽,然后再通过降雪和降雨的方式变成固态和液态水。这样就形成了水的固、液、气三态循环变化。“亚洲水塔”为世界近 40% 的人口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非常重要。我国科学家团队正在监测青藏高原“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为保护“亚洲水塔”提供科技支撑。我国青藏科考队在青藏高原钻取冰芯,探索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8.用水分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认识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科学思维1.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怎样将食盐和沙子分离的假设,提供支撑性证据。2.基于食盐的溶解性展开想象,理解将食盐和沙子分离的原理。3.基于水能蒸发的性质展开想象,理解将食盐和水分离的原理。探究实践1.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感官和恰当的工具实施模拟分离的活动,完成实验。2.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记录实验结果,评估分离效果。态度责任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2.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到的信息。【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难点:理解分离食盐和水的原理。【教学准备】食盐、沙子、烧杯、水、玻璃棒、滤纸(或滤布)、漏斗、铁架台、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火柴、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1.教师出示粗盐的图片,提问:粗盐中含有不少沙子,我们如何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2.学生根据经验相互交流,汇报结果。3.教师提问:使用筛子能否将食盐与沙子分开呢?4.学生:不能。它们的颗粒大小都差不多,而且都有大有小……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如何利用水能溶解食盐和蒸发的性质,把沙子和食盐分离开来呢?(揭示课题:用水分离)二、探索活动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2)学生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过滤和蒸发实验操作的正确性;二是如何确保蒸发实验的安全性。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提问: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有什么物质?滤纸上留下了什么物质?蒸发实验中,蒸发皿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学生汇报:过滤后,烧杯中的滤液里含有食盐,几乎没有沙子了;滤纸上有沙子残留;蒸发实验中,蒸发皿中的水越来越少,逐渐出现了白色颗粒。4.评估分离效果。(1)教师提问:观察、比较“粗盐”和分离后得到的盐,它们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讨论。(3)教师总结:分离后得到的盐颜色更加洁白,几乎不含沙子,颗粒更加均匀。三、深入研讨1.在分离过程中,沙子和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2.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果不用酒精灯加热,分离实验最终会完成吗?四、拓展延伸阅读资料:生活中的污水净化装置。【板书设计】用水分离【教学反思】科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必须先了解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本课教学中,我先通过粗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分离沙子和食盐的方法,再让学生阅读了解课本中的分离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过程。通过这件事情,我了解到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感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8 用水分离 课件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x 2.8 用水分离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