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知识点详解知识点1:义和团运动一、起源与发展义和团起源于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原本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二、清政府的态度转变清政府最初对义和团持剿灭态度,但随着义和团势力的壮大和反帝斗争的深入,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抗外国侵略者,转而采取“招抚”政策,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三、主要活动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和抵制。这些活动体现了义和团鲜明的反帝立场和斗争精神。四、口号与局限性义和团在兴起过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其中,“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此外,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说法,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五、影响与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最终遭到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联合镇压,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人民的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于推动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反抗外来侵略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研读: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这个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扶清灭洋”。这一主张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神助拳”“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反映了义和团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知识点2:抗击八国联军一、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 背景:义和团运动迅速崛起,引起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进驻北京使馆,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做准备。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上发布“宣战”诏书,鼓励清军和义和团围攻教堂和使馆区。 围攻使馆区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成为列强扩大侵略的借口。三、天津保卫战与义和团的失败 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1900年7月中旬,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慈禧太后在逃跑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结果和影响: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四、八国联军的暴行与侵略本质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 这些行为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思考1: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顽强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3)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思考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1)主观上: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缺乏对清朝统治者应有的警惕,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客观上: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知识点3:《辛丑条约》的签订一、签订时间与背景1901年9月,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失败背景下,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二、条约主要内容1. 巨额赔款:清政府需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为担保。这一数字刷新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的最高纪录。2. 严禁反帝活动: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严厉镇压,进一步削弱了民族反抗的力量。3. 军事限制与驻军: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并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也为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军事存在提供了便利。4. 划定使馆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并禁止中国人居住。这一举措不仅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还进一步加剧了中外民族矛盾。5. 机构改革: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这一改革虽然看似是机构名称的变更,但实际上却标志着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削弱了清政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三、条约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这一条约的签订不仅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还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综上所述,《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它警示我们铭记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机遇。问题思考: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使馆界的设立,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可以更快地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课后活动战争 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2)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巨额的赔款是强加在人民身上的新的沉重负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军事上与外交上的条款则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比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时间 1895年 1901年国家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特权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其他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