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上第三章 第一节 《土地资源》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版】八上第三章 第一节 《土地资源》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土地的数量概况和利用类型。
2、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地区。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
4、结合相关实例,理解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意义。
人多地少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
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2020年)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世界面积前七位的国家
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 位,土地资源总量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远 世界人均水平,在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中明显 。

丰富
低于
偏低
我国 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分为 种利用类型。土地类型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通常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如沙漠、戈壁等。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类型
可利用
8
齐全
类型齐全,林地、草地比重较大
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草地 33%
林地 35%
耕地 16%
水域及
水利设施用地
5%
交通运输用地
1%
城镇村
及工矿用地
4%
园地 3%
湿地 3%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
永久性冰川
沙 漠
戈 壁
印度、美国、俄罗斯、中国的陆地、耕地总面积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20 年)
耕地紧缺
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我国农耕历史悠久,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紧缺
根据生产生活的需求,简要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劣势:我国耕地少,而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
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分布不均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结合教材,找出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 、
,主要分布在东部
和 ,主要用于种植业。
半湿润
平原
湿润
低山丘陵区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结合教材,找出我国林地的主要分布区。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 4 个省
级行政区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




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 、
,主要分布在
,主要用于林业。
半湿润
山区
湿润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全区共有森林面积6.8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7%,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东北林区
第二大的天然林区。涵盖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形成垂直气候带,呈现"一山有四季"的立体气候特征。
西南林区
我国第三大林区,覆盖长江以南地区,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例如福建、江西等地的丘陵山地森林。
东南林区
结合教材,找出我国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94%。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
区,主要用于牧业。
半干旱
干旱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面积约 10 万平方千米,牧草丰美,河流湖泊众多,是著名天然牧场,有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 之称。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地处新疆天山山脉西部,气候湿润,降水充足,有 “中亚绿洲” 之称,草原与森林交织,风景如画。
新疆伊犁河谷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海拔 4000 米以上。气候寒冷潮湿,日照强,植物低矮丛生,是适应高寒环境的独特草原类型。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土地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草地
林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小结: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湿润区
平原、丘陵
半湿润区
平原、高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湿润区
山地、丘陵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读漫画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飞来的山峰
小草的哀求
土地的辛酸
水土的怒吼
乱占耕地
过度放牧
土地污染
滥砍滥伐
宜草则草:高山气温低,山地下部降水少,适宜放牧。
宜耕则耕:山前、河道两侧的绿洲,地形平缓, 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宜湿则湿: 河湖水域及周边 低地宜留作湿地,发挥其生态价值。
宜林则林:山地降水较多, 坡度较大,适宜发展林业。
宜沙则沙: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大规模改造。
读图,说说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原则。
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即1.2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界限。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 110万平方千米。
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首批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大,高居于青藏高原之上,超过其他4个公园面积之和。
三江源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横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涉及12个市(州)、30个县(市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小几乎与北京市相当,位于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交界,同时又毗邻俄罗斯和朝鲜两国。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面积是武夷山国家公园的4倍,它占据海南岛1/7的土地,并囊括全岛的主要山川。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福建省与江西省交界,是5个国家公园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武夷山国家公园
活动:以青藏高原为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青藏高原: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共设置13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这里脆弱而重要的生态环境。
水源涵养: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
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里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孕育了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
气候调节:青藏高原面积广阔,其表面的植被、冰川等对气候有重要调节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还提供了诸如土壤保持、净化空气等服务功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建立耕地用途监测体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图示意2022年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建设用地 B.草地
C.耕地 D.林地
2.我国耕地按气候、地形等因素划分为七大类型,
这能直接反映我国( )
A.地域辽阔,是陆地大国 B.是海陆兼备的大国
C.疆域广阔,是海洋大国 D.是濒临海洋的国家
我国耕地总量于2021~2023年间连续实现净增加。左图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右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土地资源( )
A.总量不足 B.人均量大
C.类型齐全 D.分布均匀
4.我国耕地( )
A.水田主要分布在北方 B.后备资源充足
C.旱地主要分布在南方 D.占比小于林地
5.我国要继续保持耕地“净增加”应该( )
①保护基本农田②有序恢复流失的优质耕地③禁止占用耕地④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由甲到丙,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 )
A.林地面积逐渐扩大
B.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C.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减少
D.难利用的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7.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城镇建设挤占 C.风沙危害加剧 D.污染严重
8.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 B.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 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2024年以来,湖南宁乡沿河村实行土地整村流转试点,所有田地流转至村集体,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土壤改良、机耕道修整、荒地复垦等,实现了“小田变大田”。改造后,以组为单位分配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作物品种。实现了粮食产业提质增效,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完成下面小题。
9.湖南宁乡沿河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草地 B.林地
C.旱地 D.水田
10.土地整村流转,可以提高( )
①农业机械化水平 ②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③粮食种植比例 ④农民收入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④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