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上第五章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发展》教学课件31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版】八上第五章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发展》教学课件31张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发展
第五章 建设美丽中国
1、结合相关材料,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及目前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说出分布特点及开发的意义。
3、结合地图和实例,了解走向生态文明应该坚持的策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树立人地协调观。
积极应对环境问题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石漠化
自 1952 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费量有怎样的变化特点?
195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
我国的化石能源消费结构有什么特点?会带来什么问题?
我国煤炭消费占比最多,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一直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环境问题不断得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好转、稳中向好的时期。
"广西柳州"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酸雨致使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死亡。
20世纪90年代末,南方酸雨严重,酸雨面积约占国土面积30%
2011年,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2.9%,2021年为3.8%
脱硫治理酸雨
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1世纪10年代,北方地区可入肺颗粒物、雾霾天增加
以北京为例,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76天,2022年提升为286天
治理雾霾天气
读图说说我国采取了哪些生态建设措施?
坡田改梯田工程
“三北”防护林工程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宁夏西吉县梯田鸟瞰图
该梯田位于黄土高原,西吉县耕地约175万亩,大部分位于山坡,水土流失严重。
自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通过“坡改梯”工程,将零碎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改善耕作条件。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胡杨林景区
该景区位于蒙新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界处。
在“三北” 防护林工程开展下,种植了近七平方公里的胡杨林,以防治荒漠化,同时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绿地一景
柯柯牙位于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部。
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下的柯柯牙造林项目。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造林800多平方公里。土地由黄转绿,成为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奶牛场一景
自1978年“三北” 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巴彦淖尔市已完成四期造林工作,累计建设面积超过4400平方公里。
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瞰图
该保护区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过去是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森林覆盖率已上升至41%,有效阻挡了沙漠的南移。
中国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上世纪,塞罕坝曾是一片彻底的沙化土地。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森林覆盖率由11.4%上升到82%,被誉为“变荒地为绿洲”的“绿色奇迹”。


了解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西北风电基地以风能为主,当地地势开阔、风力强劲;西南水电基地以水能为主,河流落差大、水量丰沛;青藏高原太阳能基地,因海拔高、日照强,以太阳能为主;沿海潮汐能基地则利用潮汐涨落获取能源。
1. 比较不同清洁能源基地的主要能源类型。


了解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在地形上,多分布于高原、山地等开阔且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气候方面,干旱、半干旱区或光照充足、风力强劲的区域居多;河流上,在水量丰富、落差大的河流附近常布局水电基地。
2. 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的角度,说说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我国建设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能以风电、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燃烧,从而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有效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3.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能源替代角度,
简要说明我国建设陆上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对减轻我国大气污染的意义。
走向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为了建设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美丽中国,要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三线”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守住环境质量底线
守住资源利用上线
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保护每一寸国土
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发展清洁能源
减少环境污染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集约利用、回收利用、循环利用资源
减少资源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我们可以怎样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呢?
做好垃圾分类,促进循环利用
节约用电用水,不浪费粮食
少用一次性用品
1千米以内步行,3千米以内骑行,更远地方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近年来,一些城市把曾经被人工硬化的河道,设计改造成接近自然状态的河道。为什么要进行河道的再自然化呢?
人工硬化的河道干扰和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违背了其提高排水能力、改善环境等初衷,造成了湿地减少、行洪能力降低、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河道的再自然化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不仅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还使河流两岸有野趣,成为人们的亲水休闲场所,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


了解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中国
1. 指出A、B、C三种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A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虽好,但环境较差;
B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和环境都较差;
C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较差,但环境优良。


了解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中国
2.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将A、B、C三种状态与发展方式连线。
3. 为家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合理建议。


了解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中国
1. 指出A、B、C三种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A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虽好,但环境较差;
B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和环境都较差;
C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较差,但环境优良。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20万公顷耕地。目前我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2.下列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
A.东南丘陵地区—土壤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沙化 D.黄淮海平原—石漠化
矿泉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用水,夏天外出游玩,随手乱丢空瓶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南北极地区各种各样的矿泉水瓶也是随处可见。矿泉水瓶中含有微塑料,极难降解。据此完成3~5题。
3.随意乱扔的矿泉水瓶,直接造成的环境污染类型是(  )
A.大气污染 B.土壤污染 C.水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4.海滩上乱扔的矿泉水瓶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不包括(  )
A.影响海洋生物链的安全 B.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C.危害海洋生物生命健康 D.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5.针对生活中乱扔矿泉水瓶的现象,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  )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②加强监督,杜绝民众乱扔矿泉水瓶的行为 
③加强对废弃矿泉水瓶的集中处理 ④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近年来,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加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各国政府及企业的发展目标。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对全球气候行动的积极响应,更是国内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北方海滨城市——山东海阳成为中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告别延续多年的燃煤取暖历史。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实现“零碳”持续稳定供暖使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
A.核能 B.风能
C.太阳能 D.天然气
7.我国推进“零碳”供暖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供暖费用 B.改善产业结构
C.缓解全球变暖 D.保护海岸生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