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课 帝制复辟与军阀割据 同步导学案课程标准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复辟帝制的史实;说明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的过程及影响;分析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原因与社会危害。教学目标①唯物史观: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等基本史实,正确评价袁世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②时空观念:通过阅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形势图(1917—1918年)”,了解军阀割据的基本史实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危害。③家国情怀:通过对护国战争的学习,认识到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虽屡战屡败,却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以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教学重难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步骤;护国战争的过程与意义。军阀割据的深层原因(半殖民地性+封建分散性)和危害;“二十一条”与日本侵华策略的关联。考点梳理一、帝制复辟1.袁世凯践踏民主共和(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4)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2.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二、护国战争1.背景: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2.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三、军阀割据1.概况派系 代表人物 势力范围直系 冯国璋和曹锟 控制着直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皖系 段祺瑞 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奉系 张作霖 盘踞东北滇系 唐继尧 控制着云南、贵州桂系 陆荣廷 控制着广东、广西2.影响:军阀为争夺地盘,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同步专训1. 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我国上海时,见得宋教仁之被杀,完全出于袁世凯之主使,人证物证皆已完备 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使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为此,孙中山( )A.发动二次革命 B.进行护国战争C.发表讨逆宣言 D.发起护法运动2. 下面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3.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转而支持袁世凯上台,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安定 B.维护封建统治C.维护在华利益 D.维护民主制度4.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 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 B.军阀混战延续不休C.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D.经济遭受严重破坏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限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B.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C.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D.资产阶级的民主要求6.在历史知识竞赛中,某同学抽到这样一组关键词:“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二次革命”"军阀割据”。综合这组词语能得出的认识是( )A.中国近代化正式开启 B.列强侵略引发中国人民的反抗C.中国人民开始觉醒 D.革命道路走得比较曲折与艰辛7.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图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 间:1913年3月 20日被害人:宋教仁经 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 之后不治身亡涉案人: 袁世凯亲信及本人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8.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C.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9.段祺瑞控制的北洋政府将山东和东北地区铁路、矿产、森林等抵押给日本,并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换取日本借款以扩充自身实力。这反映了当时( )A.日本独霸中国野心实现 B.北洋军阀与列强相勾结C.外国侵略势力深入腹地 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窃取10.下侧示意图中“ ”处应该填写的是 ( )A.民主共和 B.君主立宪 C.君主专制D.割据混战11.为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11 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发动了武昌起义,起义军占领武昌,又先后光复了汉阳、汉口,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湖北各县也先后被革命党人光复。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至11月底湖北、陕西、江西、安徽等14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法朝,建立了军政府,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清王朝是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扇瓦解。——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材料二 1915年12月,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发布讨袁檄文,组织护国军政府和讨袁护国军,随后护国军在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五省的广大战场上连连取胜,贵州和广西相继响应,宣布独立。山东、湖南等省,也纷纷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全国各地人民自发的反帝制斗争如火如荼。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摘编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历史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护国战争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3)请你用一句话提炼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中华民国约法》材料三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1912年)(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 (3)结合史实,说明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地独裁大权的。参考答案1-10 ACCCB DBDBA11.(1)发展进程:武昌城发动武昌起义→光复武汉三镇,建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各省宣布独立,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清王朝灭亡。(2)结果: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原因: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不得民心,护国军接连取胜以及各省响应和宣布独立。(3)【示例】主题线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12.(1)总统权力全面加强,从三权分立到总统总揽大权。(2)赞成共和,反对专制。(3)迁都北京,改组内阁,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公布《大总统选举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