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导入新课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为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第一节 法治国家
8.1 法治国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课前预习】
1.法治国家的内涵是什么?
2.法治国家的特征是什么?
3.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是什么?
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导入新课:
思考:AI换脸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
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与虚假信息治理成为热议焦点。多位代表委员指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迅猛发展,虚假视频、音频等内容不仅误导消费者、侵犯公民权益,更扰乱社会秩序,亟须通过完善立法等手段构建综合治理体系。
人工智能立法刻不容缓
1、法治国家的含义
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P87)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探究与展示】
思考:
1.《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 法治国家的特征(具体表现)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的根本原则
(P85第二段)
①内涵: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思考:
2. 2024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为什么要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
2. 法治国家的特征(具体表现)
(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P85第三段)
①原因: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②表现: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
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知识拓展
良法与善治
①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②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
③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
良法是基础/方式手段,善治是目标(笔记)
法律强的红包
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
及其权力
审判机关
全国人大
打两个国家机关
叔叔出远门
五指都使劲

法律强的红包
介绍宪法规定的
公民权利
继承权
选举权
打两项公民权利
东吴失孙策
公推孙仲谋

法律强的红包
你还知道哪些法律
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民法》
《宪法》
打两部法律名称
国法之根本
百姓出主意

猜法律谜语 掌握法治国家的特征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
原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注意: 公民权利≠公民政治权利
公民权利:指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所享有的公民资格和公民资格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权利。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法治是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①原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022年“打虎成绩单”: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数据:至少32名中管干部落马,至少37名中管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过去五年来,8.1万人向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投案,2020年以来21.6万人主动交代问题。
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2)坚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归纳总结
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
2
3
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月7日)
二、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1.建设法治国家的总要求P87-1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具体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注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树立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 这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①重要性: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宪 法
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方 法规
法律层级
P88相关链接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P88-1
2.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措施
(2)法律层级
我国主要的法律规范有着不同层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如:《盐业管理条例》
如:《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相关链接
法律层级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要求: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②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③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措施)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经历了三次大修改,以下是具体情况:
【1980年修改】
-背景:1950年的《婚姻法》随着时代发展,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新情况。
-主要内容:将法定婚龄调整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的规定;扩大了对家庭关系的调整范围,增加了祖孙间、兄弟姐妹间抚养、赡养的规定等。
【2001年修改】
-背景: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家庭暴力、婚外情等。
-主要内容:增加了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的义务;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完善了离婚制度,规定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等。
【2020年《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整合修改】
-背景: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人民群众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新需求,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对婚姻法进行了全面整合和修改。
-主要内容: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从禁止结婚的条件中删除;增加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完善了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认定规则;扩大了收养人的范围,放宽了收养条件等。
议一议:(1)为什么婚姻法等法律要不断修改与完善?(2)婚姻法等法律要不断修改与完善对建设法治国家有何价值?(3)建设法治国家角度看,还有哪些领域的法律需要不断完善?
子议题2:婚姻立法不断迭代升级,书写法治国家的时代答卷
议学提示
①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等都在发生变化。
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规定在实践中存在模糊不清或难以操作的地方。
③与国际法律接轨: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婚姻家庭领域的跨国事务不断增多。
(1)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原因
议学提示
①完善法律体系:不断修改和完善婚姻家庭相关法律,能够使我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健全。
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及时调整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利益关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促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有助于规范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减少社会矛盾。
⑤保障公民权利。婚姻财产分配、子女抚养等方面更公平合理地保障公民权利,使公民在法治框架内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⑥推动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法律条文更加明确、具体,减少法律适用中的模糊地带和争议,有助于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促进法治的统一实施。
(2)对建设法治国家的价值
多主体
角度分析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
对国家机关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对公民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对国家
四、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1.内涵: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首要内容、最高准则)
2.特征
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主要功能)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1.对国家机关:规范权力运行
2.对公民:保障合法权益
3.对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
怎么做
法治国家
为什么
是什么
课堂小结
易错分析
【误区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辨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宪法并不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以问题,而是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误区2] 良法就是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
辨析:良法一方面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误区3】 只要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建设法治国家。
辨析:建设法治国家,不仅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误区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要严格公正司法。
辨析: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误区5】 进入新时代,我国要加快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误区6】 建设法治国家,法律的实施比制定更重要。
【误区7】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辨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辨析:建设法治国家,法律的实施与制定都重要。
辨析:还要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课堂练习:
1、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长城。2021年9月,山东省J县人民检察院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齐长城遗址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遂向该县文旅局和遗址所在地镇政府分别发出检察建议,在履行监管职责、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2022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根据材料,在山东省的齐长城保护工作中(  )
①人民检察院通过发出检察建议依法进行民主监督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检察院负责,严格执行检察建议 
③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完善制度保障 
④各个国家机关在法治框架内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2、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水文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包括总则、规划与建设、监测与资料管理、情报预报与预警、监测环境与设施保护、法律责任、附则共七章40条,将为四川省依法治水、规范各类水文活动提供法治保障。由此可见(  )
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 
②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 
③要立良善之法,良法能够保障善治、促进社会发展 
④该法实施将推动依法治水,促进四川省水利事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3、甲公司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乙公司侵犯其商标权,该局受理后展开调查,经查明事实,对乙公司作出行政处罚。乙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该行政处罚决定,驳回了乙公司的诉讼请求,乙公司未上诉。这体现了该局(  )
①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范地行使了行政权力 
②对争议事实进行查证,有效化解了行政争议 
③运用了行政裁决、行政诉讼等纠纷解决机制 
④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公平正义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