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通过了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找出它们与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关联。2.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重要变化。1.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建立的过程及其特点,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通过识读图片、阅读教材,加深对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概念的理解。(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学习,深刻认识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1.教学重点:租地农场的建立手工工场的建立2.教学难点:手工工场的建立中世纪①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租地农场(雇佣农民耕种;产品进入市场)和手工工场(雇佣、分工、面向市场);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或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世纪,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中世纪是指其中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各地纷纷开展垦殖①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这些新开发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①开垦荒地,进行生产。 这时出现垦殖运动原因在于:人口增加;劳动工具进步;庄园制下的佃农向往自由土地希望解除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①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在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①特指统治者或权力机构强制征发的无偿劳动。 原来庄园制下的农奴成为自由劳动力的农民,并能支配剩余产品,封建庄园的自给自足和人身依附的结束。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于是,在一些地方,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①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①雇佣仅限人(如雇佣军、雇佣劳工)。 雇用可应用于人和物(如雇车船、雇用马匹) 租地农场与庄园的区别;相关史事 英国的租地农场出现得最早,也最典型。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经营资本①;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到16世纪末,英国已出现一个“资本主义②租地农场主”阶层,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③,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据估计,16世纪,英国贵族从他出租的土地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用农场经营所得收入的比是1∶10。 问题拓展:以英国租地农场为例,说说租地农场出现的过程。这种租地农场和11世纪以前的欧洲庄园有哪些不同? 答:过程:出现租地农民,并使用少量的雇佣工人耕种土地。以后,这些人逐渐成为半租地农场主,与土地所有者形成契约关系。后来出现专门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主。19世纪末,租地农场经营制度在英国居统治地位。 不同:庄园以有封建关系下有人身依附的农奴为主要劳动力,租地农场雇佣工人耕种,形成资本主义契约关系;庄园经济以自给自足为主,租地农场为市场生产,追求利润等。 ①资本是能够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价值增值的社会经济资源总称,通常表现为货币、生产资料等形态,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类。 ②资本主义 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核心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本质特征体现为资本主导生产过程、劳动力商品化及剩余价值追求。 ③契约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材料研读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①,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在租地农场里,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掌握土地等生产资料,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甚至向承租人提供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承租人须向农场主支付地租。双方订立契约,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①剥削者指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富余的农产品和畜产品通过加工进入市场远销到东方,市场的需求推动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农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等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手工业者为适应市场需求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推动了小型手工作坊的发展;农民也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手工工场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结合64页“知识拓展”栏目进行理解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商人利用经济实力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①,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②,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命题点: 1.“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 ) A.土地关系的变化 B.决策者所起作用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人民的参与程度 答案C 2.“13、14世纪,欧洲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引文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具体是指( ) ①庄园 ②租地农场 ③手工作坊 ④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①土地关系的变化是指庄园衰落,租地农场出现。手工业的发展即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②资本主义化是指社会经济形态从封建主义向以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和市场交换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历史过程,其核心特征是资本积累主导社会资源配置。相关史事 从13世纪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如意大利和法兰西北部。14世纪前后,商人也从事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贸易活动。他们从英国、法国、西班牙、亚洲、北非进口毛纺织业所需的羊毛、染料等原料,运到佛兰德尔等地区的城市进行加工,然后在市场上卖给各地的商人。毛纺织业是最早出现社会分工的部门,在意大利许多自治城市里,商人投资开办作坊,控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个环节,雇用一些行会手工业者和零散工人工作。生产过程分成梳毛、纺线、染色、织布、平整等多道工序,由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完成。这种生产直接面向市场,由“商人直接支配”,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很快,其他部门也出现了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分离。 问题拓展: (1)根据材料,简述欧洲出现的生产组织形式,并概括其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答:(1)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特点: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出现雇佣劳动关系;集中劳作并分工合作;资本与劳动分离。 (2)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图片解读:作品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中世纪印刷工场展示了当时印刷工场的运作,图中左边人物为印刷工,右边人物为校样工。他们分工合作,集体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图中人物工人不仅分工明确,与工场主是雇佣关系,说明了中世纪晚期欧洲手工业工场生产组织的方式从家庭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转变。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对应于租地农场的建立内容,贵族没落,富裕农民和骑士建立租地农场成为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是接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图片解读: 这幅图出自为法国国王的兄弟贝瑞公爵制作的一本日历书。艺术家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15世纪早期的农业生活场景。牧羊犬看护着羊群,三个农民正在修剪葡萄藤,而另一个农民在另一块田地里工作,一个老农正扶着牛拉的轮子犁。 问题拓展:《中世纪农民在耕种》反映欧洲社会的变化是什么?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关史事 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货币成为物品交换、赎买劳役、缴纳税费的主要媒介,货币地租量被习惯法固定下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命题点:阅读材料,说说农村种发生的变化。 答:社会结构的变化(或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中世纪欧洲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富裕农民的变化。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还投资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材料拓展:13、14 世纪,英、法等国的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情况? 答: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高,政治权利扩大。 对应于手工工场内容,中世纪欧洲城市社会结构变化:市民阶层,是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知识拓展 工场手工业 最初的工场手工业主人很多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是购买他们的半制品,再交别的手工业者加工,或是自己成立作坊,让表面上独立的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因此,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广泛存在的手工业作坊是附属于工场手工业并且受它支配的;许多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小作坊主不过是大作坊的居间人,小作坊的劳动者是大作坊的雇佣工人……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工场手工业扩大了雇佣劳动关系的范围,瓦解了小商品生产,并且使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联系日益密切和扩大。 ——伍丹戈《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问题拓展: (1)根据材料,指出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初期生产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概括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关系。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场手工业发展的社会影响。 答: (1)特点:工场手工业主人多是包买主,他们把原料交给手工业作坊加工制造,或是购买他们的半制品,再交给别的手工业者加工,或是自己成立作坊,让表面上独立的手工业者到作坊里为他做工。 (2)关系:手工业作坊附属于工场手工业并受它支配;小作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是工场手工业的分支机构。社会影响:由封建生产关系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课后活动 想一想: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租地农场的特点:领主或富裕农民把土地逐渐集中;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农副产品推向市场。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的特点:手工工场由分散转向集中;从事手工工场的阶层多,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适应市场的需求;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生产效率高。材料:中世纪时期,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利润——主要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摘编自《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加速封建制度瓦解;促进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化;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