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01课 走进思维世界选修三《逻辑与思维》一轮复习目录01考情分析·命题预测02体系构建·思维导图04真题溯源·考向探究05时政解读·素养提升03核心突破·重难全析核心精讲·知能解码·考法破译时政背景·热点解读·命题预测考情分析 · 命题预测01考情分析 · 命题预测课程标准 考点 考题 考察形式把握“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以及狭义逻辑学和广义逻辑学的含义 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逻辑”的多种含义 无考察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25年四川卷、甘肃卷、北京卷 24年贵州卷、福建卷、江西卷 23年天津卷 选择题为主24年贵州卷考察非选择题考情分析 · 命题预测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试题考察此部分的内容时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可能,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可能涉及主观题,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2.从命题思路上看(1)聚焦基础概念:明确“逻辑”的不同用法,理解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理解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以及应该排除的逻辑错误(2)联系现实情境: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3)在考察过程中,往往结合某个具体案例,结合当事人的不同观点,判断当事人观点的正误。理解形式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以及应该排除的逻辑错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灵活运用三大规律。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真有出现。考情分析 · 命题预测命题预测 理解逻辑的不同含义。辨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复习目标 1.了解“逻辑”的多种含义,学会区分不同语境中逻辑的含义;2.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3.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含义和要求,正确区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体系构建 · 思维导图02教材逻辑对思维、逻辑思维与科学思维的概括性介绍,也是全书的逻辑起点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主要阐述辩证思维的方法主要阐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主要阐述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分论总论体系构建 · 思维导图把握逻辑要义“逻辑”的多种含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逻辑”的不同用法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广义逻辑狭义逻辑:形式逻辑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规律”同义“逻辑规律与规则”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这门学问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原因公式及基本内容要求原因公式及基本内容要求原因公式及基本内容要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核心突破 · 重难全析03情境导入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呢。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指逻辑学这门学问指规律,即学习的规律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指思维方法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思考: 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1.”逻辑“的不同用法主要含义 适用范围 举例说明1. 规律 所有科学的 研究对象 “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这是生活的逻辑”2. 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的 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3. 认识问题的某种 “思维方法”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4. 逻辑学或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 逻辑学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逻辑学逻辑规律与规则规律思维方法为把握规律服务研究对象(1)“中俄互为彼此最大邻国,同俄罗斯巩固和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关系,符合历史逻辑,是中方的战略抉择,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2)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要用霸权主义逻辑来思考国际关系。(3)"举一反三"是一种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用于启发式教学很有效。(4)逻辑在这里是作为单独一门课来讲授的。(5)我们必须遵循经济自身的逻辑,才能搞好经济建设。(6)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7)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逻辑?规律某种思维方法逻辑学逻辑规律与规则课堂训练:下列内容都是哪种“逻辑”?规律规律逻辑规律与规则某种思维方法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含义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构成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有白马都是动物前提结论推导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示例评析: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思考:这两个判断有什么相同点?相同点:都是“所有......都是……”的形式结构,即所有S是P。S、P是逻辑变项,所有......都是……是逻辑常项用“所有......都是……”这一形式结构将两个概念联系起来构成判断。“金属”、“导电”“事物”、“变化发展”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概念判断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核心任务 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解析:推理结论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思考: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为什么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1.(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词语,也是一个多义词。对下面语句中“逻辑”所表达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规律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逻辑学③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思维方法④逻辑太重要了,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逻辑规律与规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考向 “逻辑”的多种含义指的是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或歪理指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考点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2025高三·全国·专题练习)《人民日报》刊文指出,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贯通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下列语句中与刊文中的“逻辑”含义相同的是( )①这篇文章前后自相矛盾,毫无逻辑可言②乌云密布就是快下雨了,这是自然逻辑③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④逻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包括数据分析、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考向 “逻辑”的多种含义指客观规律指的是“逻辑学”这门学问情境导入甲:你们这样通宵达旦地在宿舍唱歌,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别人没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指“除唱歌之外的所有人”指“除唱歌的人和甲之外的所有人”思考:上述对话中逻辑思维存在什么问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1.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2.公式:A是A3.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就是真;如果是假就是假。4.具体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5.逻辑错误:偷换概念、偷换论题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2)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025·山西吕梁·三模)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这一逻辑思维要求的内容。下列违反这一逻辑思维要求的是( )①这个观点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②小明喜欢吃苹果,所以他喜欢吃水果③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④甲批评乙“上班时间擅自离岗看电影”,乙称“看电影是受教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考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这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没有犯逻辑错误情境导入一个人夸耀自己制造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东西可以戳穿它;同时,他又夸耀自己制造的矛是天下最锋利的,可以戳穿天下所有的东西最坚固的盾不会被东西戳穿最锋利的矛可以戳穿任何东西思考:上述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二者自相矛盾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公式:“A不是非A”。3.含义: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4.具体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5.逻辑错误:“自相矛盾”/两可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025·山东泰安·模拟预测)2025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重申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必须要买下格陵兰岛,并表示甚至不排除武力夺取的可能性。特朗普的言论( )①违反了排中律,在“购买”与“不排除武力”之间态度不明确②违反了矛盾律,既说“购买”又说“不排除武力”,自相矛盾③违反了同一律,因为“购买”又说“不排除武力”属于不同解决方式④从思维形态上看,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的抽象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考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排中律要求对矛盾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其一,但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否定两种方式,而是同时提出两种可能,不涉及排中律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同一性,但特朗普的“购买”与“武力夺取”是针对同一目标(获取格陵兰岛)的不同手段,未转移论题或混淆概念,未违反同一律情境导入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三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却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思考:上述对话中有没有逻辑问题?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第三组同学对前两组同学的观点都加以否定(两不可)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常用公式:“A或者非A”。3.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4.具体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5.逻辑错误:“两不可”考点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能解码考法破译(2025·四川乐山·三模)某国法律第5条规定:“公民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自身生命安全,可采取必要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第7条却规定:“任何情况下,公民使用致命武器致人死亡均须承担刑事责任。"若某人为自保使用刀具致袭击者死亡,两条款对此案的联合适用最可能的是( )A.不违反逻辑规律,可通过司法解释协调条款矛盾B.违反同一律,因“必要防卫”与“使用致命武器”概念不同C.违反排中律,未明确是否允许使用致命武器防卫D.违反矛盾律,因同一行为同时被允许和禁止D考向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两条法律条款存在明显矛盾,这是逻辑问题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本题并非概念不同的问题,而是条款内容存在冲突排中律是指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中必须肯定其中一个,本题不是未明确是否允许使用致命武器防卫的问题,而是两条规定相互矛盾拓展: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运用【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甲:我不是罪犯。 乙:丁是罪犯。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盗。 丁:盗车的不是我。(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这唯一的真话在乙和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甲说他不是罪犯为假,因此甲是罪犯。(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则罪犯又是谁?乙和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说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乙和丁中必有一假,则甲、丙为真话。甲说我不是罪犯是真话,则甲不是罪犯;丙说的话为真,因此乙是罪犯。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04本课内容目前为止在天津卷中真题出现较少,现列出本课内容在其他省份的高考真题,仅供借鉴和参考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1.(2023·天津·高考真题)“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B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自相矛盾,不涉及排中律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漫画没有涉及辩证矛盾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2.(2025·北京·高考真题)杏花春雨、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长河落日……品味这些流动在古诗词中的意象,赏其美、品其意、传其神,要能够“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这里的“鉴照”说明( )①古今诗心相映,符合同一律的思维要求②古诗词有满足今人精神需要的功能和属性③千秋一寸心,文化可以跨越时空使人心灵相通④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可以实现物我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题干中 “鉴照” 的核心是古今诗心的共鸣(强调心灵相通),而非逻辑上的概念同一题干强调的古今的“诗心鉴照”(人与人心灵的沟通),而非“物我融合”(人与自然或情景交融)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3.(2025·甘肃·高考真题)育才中学高一五班成立了数学、语文和英语三个学习小组,甲、乙、丙都只参加了一个学习小组,且各不相同。同学丁作出以下猜测:①甲参加了数学组,乙参加了语文组②丙没参加语文组,乙参加了数学组③甲没参加数学组,乙参加了英语组班主任周老师对丁说:“你的每种猜测都只对了一半。”甲、乙、丙参加的学习小组正确的是( )A.语文、数学和英语 B.英语、数学和语文C.英语、语文和数学 D.数学、英语和语文A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根据“赵老师是女子组的最后,但不是全校最后”和“孙老师是男子组的最后”可以推断孙老师是全校最后,赵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三个到达终点,孙老师在四位老师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故D排除。根据“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和“李老师是男子组的第一,全校第三”可以得知全校第一第二是女老师,但是钱老师是女子组的第三,所以钱老师的成绩位于李老师之后。故李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一个到达终点,钱老师在四位老师中第二个到达终点,BC排除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4.(2024·贵州·高考真题)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2020年9月1日,章某与F保险公司(以下简称“F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职位为保险管理岗,2024年2月29日,F公司认为章某在2023年多次业绩考核排名末位,已无法胜任现有工作,故根据F公司员工管理办法关于末位淘汰的规定,拟辞退章某,并向其出具了辞退通知书,要求章某一个月内到人事行政部办理离职手续。章某与F公司协商未果后,于2024年3月8日向N市J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仲裁,请求确认F公司单方辞退章某的行为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需向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2024年4月29日、N市J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了章某的上述请求。F公司不服仲裁结果,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其解除与章某的劳动关系合法,且不应向章某支付赔偿金。相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国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老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者调整工作岗住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小陈认为:“章某的诉求合理,F公司的诉求也合理,法院判决应同时满足两方的诉求。”结合材料,根据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判断小陈的论断是否合乎逻辑,并说明理由。真题溯源 · 考向探究考向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答案】小陈的论断是不合乎逻辑的。理由:①小陈的论断违反了逻辑思维基本要求中的矛盾律。②章某的诉求是确认F公司的行为违法F公司的诉求是确认F公司的行为合法,两方要确认的内容是相矛盾的,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所以法院判决不可能同时满足两方的诉求。时政解读 · 素养提升05时政背景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和态度十分复杂,例如一方面增加关税,对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一路从10%到20%再到54%,随后又飙升至104%、125%,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表示希望取消对美稀土出口限制。2025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重申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必须买下格陵兰岛,并表示甚至不排除武力夺取的可能性。结合中国在当前国际形式中的战略定位,充分表达我国的立场和应对政策。重点考察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结合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外交立场、政策制定和言论发表中的价值,同一律对应概念的稳定,矛盾律杜绝政策立场和言论的自相矛盾,排中律强化执行标准明确,为政策制定、立场表达提供清晰框架。热点解读命题预测1.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对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一路从10%到20%再到54%,随后又飙升至104%、125%,但是,他们又表示希望取消对美稀土出口限制。从逻辑学角度看,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 )①违反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犯了骑墙居中的“两不可”④不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没有同时否认“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因而没有违反排中律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没有同时否认“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因而没有违反排中律命题预测2.2025年3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讲,重申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必须买下格陵兰岛,并表示甚至不排除武力夺取的可能性。特朗普的言论( )①违反了排中律,在“购买”与“不排除武力”之间态度不明确②违反了矛盾律,既说“购买”又说“不排除武力”,自相矛盾③违反了同一律,因为“购买”又说“不排除武力”属于不同解决方式④从思维形态上看,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排中律要求对矛盾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其一,但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否定两种方式,而是同时提出两种可能,不涉及排中律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同一性,但特朗普的“购买”与“武力夺取”是针对同一目标(获取格陵兰岛)的不同手段,未转移论题或混淆概念,未违反同一律命题预测3.2025年2月14日,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引用金庸小说名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强调中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随后,某些国际评论员发表如下观点:甲:“王毅的表态意味着中国对美国政策既不采取‘反对’立场,也不采取‘不反对’立场。”乙:“中国既主张以柔克刚,又在国际关系中完全排斥柔和手段。”丙:“王毅说的‘清风’和‘明月’说明中国只看重生态环保,不关心国际关系。”丁:“王毅在安全会议上谈武侠小说,证明中国更关注文化传播而非网络安全合作。”根据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甲乙丙丁分别犯了哪些逻辑错误?( )A.甲违反排中律、乙违反矛盾律、丙偷换论题、丁偷换概念B.甲违反矛盾律、乙偷换概念、丙违反排中律、丁违反同一律C.甲违反排中律、乙违反矛盾律、丙偷换概念、丁偷换论题D.甲偷换概念、乙违反排中律、丙违反矛盾律、丁违反排中律C“反对”和“不反对”是矛盾关系,甲同时否定这两种立场,犯“两不可”错误。乙的观点既肯定了“以柔克刚”,又否定了“柔和手段”,自相矛盾。丙:王毅引用名句中的“清风”“明月”是用来象征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而丙把概念从“战略定力”偷换成“生态环保”,属于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丁:丁将话题从“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战略定力”转移到“中国关注文化传播而非网络安全合作”,属于偷换论题,违背了同一律感谢观看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