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 2025-2026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周考试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③“十三个方面成就”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④“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20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科学阐释“地瓜经济”理论,不仅指引浙江不断突破瓶颈,更在新时代实践中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引领中国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内外联动问题。“地瓜经济”理论( )①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引领经济建设发展②对解决当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我们当今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④在实践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一成就的取得( )A.消除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C.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4.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说明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引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说明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引用“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形象地分析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共生共荣关系。这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 )①以中国传统经济治理思想为基础和来源 ②坚持“两个结合”的方法论实现理论创新③不断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治国理政提供科学指引,推动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实践,指引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取得突破,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彰显实践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③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提供具体方案 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理论武器A.①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2025年央视五一晚会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通过情景讲述、沉浸式共演、劳动者告白等形式,让劳模工匠、科研先锋等成为叙事主体,并在精彩讲述中设计三次“献礼环节”,以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观看该晚会,可以使人们体会到( )①劳模们把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融入人生理想之中②劳动者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同心圆③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④中国梦要通过人们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来实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科学处理传承和发展、守正和创新等关系。2023年党中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据此可知,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深化发展了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②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做出了原创性贡献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④是中国共产党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5年3月,十四集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播出。该节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要论述,设置“时代之问”“思路讲习”“思想伟力”“学思践悟”四个版块,生动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该节目( )①深刻说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全面展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征、理论价值和实践伟力③表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④推动我们切实把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②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初心照亮来路,使命引领征程。从《共产党宣言》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理想追求,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里“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的深情赞颂,再到《走向复兴》中“我们迎着胜利向前方,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的豪迈誓言,这些跨越时空的旋律能够印证(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③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国家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连通提质工程、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工程等20个重大工程(包)和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45个重大项目已谋划启动或有序推进。这表明( )①我国积极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彰显出中国制度优势②我国深入推进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③我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把握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④植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毛泽东同志在审阅第二个五年计划提要时指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材料主旨的是( )①中国人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②新时代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④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内容概括为“五个注重”: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五个注重”( )①立足新时代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实践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③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深刻把握④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中国航天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些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中国航天迈出的铿锵步伐( )①凝聚起了以航天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②彰显新时代中国实力和中国速度,推动航天事业历史性发展③映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是中国梦的享有者④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中国力量,让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国家的“标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例,截至2025年6月,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5亿人、3亿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的成就( )A.为深入推进伟大工程注入磅礴的物质力量B.反映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基本实现C.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D.为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7月23日,湖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出征仪式在某学院隆重举行。1296名湖湘学子怀揣着对祖国西部的热忱、对基层一线的担当,整装待发,即将踏上奔赴祖国边疆的征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响亮的口号,是无数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也是他们践行青春使命的庄严承诺。西部计划不仅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战略举措,更是新时代青年展现担当、磨砺成长的广阔舞台。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8.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阶段性变化。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会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个历史过程。在1956年,1979年,1981年和2019年,这四个重要时间节点见证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日新月异的建设浪潮里,青年是最活跃的身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正值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段。青春,总是在不断奋斗中迸发出更多可能。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成就的取得为青年创造了优渥的成长条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部署与推进,则为青年各展所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中国青年怎样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C B D B C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A C A D17.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我们要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青年学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像西部计划志愿者一样,胸怀报国之志。②练就过硬本领,提升综合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服务基层、建设西部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助力国家发展。③勇于担当奉献,投身伟大实践。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如西部、基层),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中贡献力量,将青春奋斗融入中国梦。④弘扬奋斗精神,砥砺意志品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在基层磨炼中锤炼意志,以实干精神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总之,青年学生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以西部计划志愿者为榜样,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18.①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是对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因而社会主要矛盾也就不同。②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我国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②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③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