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各具有什么特点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征和表现是什么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一般规律是什么5、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知识回顾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 3. 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4. 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学习导航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条件: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2、★★评析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原因、意义、局限)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观点及★意义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历史意义)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意义(相关链接P17)6、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7、★★十月革命的意义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议题一议题二议题三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何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为何只能是“空想”科学社会主义为何是科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经得起实践检验吗?议学任务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这一现状会加剧什么的对立?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1)背景:①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对 立②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逐渐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社会,进而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阅读教材P11探究与分享和P12探究与分享并结合教材P11-P12思考:1、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2、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人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能是“空想”?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综合探究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 内容 ★★★评论 初期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中期 (18世纪) 晚期 (19世纪初) 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用文学语言批判资本主义,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公有制、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以法律条文提出了未来社会原则:人人平等、公有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大生产与协作相结合,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局限性(失败的原因):“理”空:仅从理性、正义等揭露资本主义弊端,缺乏对规律的把握。(没方向)“人”空: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力量)“路”空: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没途径)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情感)(法律)(经济)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空想主义者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场靠说服、富翁施舍、个人理想是无法实现公有制 、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的工人阶级被迫开启了为自己而战的时代思考:工人阶级采取哪些形式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产生了重要意义是什么?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关链接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目的方式地位、作用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捣毁机器、经济罢工、游行示威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思想用革命的理论对革命的运动进行指导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的地位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额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基本形式点击文本框即可进行编辑输入相关内容点击文本框即可进行编辑输入相关内容点击文本框即可进行编辑输入相关内容编辑标题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 a company is an association or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whether natural persons, legal persons, or a mixture of both哎,怎么就被镇压失败了呢?哎,还不是因为咱没文化,缺指导!那就找个理论大神好好指导呗!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二)历史前提: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①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局限性:无产阶级的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1.科学社会主义为何能突破空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为何能理论飞跃?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教材p13探究与分享:对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的叙述,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过程如何凸显出了其科学性?2.科学社会主义为何能理论飞跃?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两大理论基石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强大力量)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正确途径)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唯心史观:即历史唯心主义,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它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议学思考: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的主要阐明了哪些内容?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在的工人,即无产者。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和最坚决的部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运动的正确方向,了解无产阶级斗争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两个必然一个政党一个目标具有鲜明特点: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性)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革命性)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相关链接P17)“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VS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明确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联 系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来源 情景探究小结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11思想来源理论基石历史前提诞生标志213141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条件①②理论基石③科学社会主义为何从一国到多国?科学社会主义经得起实践检验吗?01初试02建立03发展04曲折05上升请根据下图提示,阅读书本17-19页,梳理、讲述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探究思考: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初试建立意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时间:政党:结果:2、 俄国十月革命 ----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灭剥削、互助合作产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3.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发展从一国到多国曲折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1987年社会主义国家分布2024年社会主义国家分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探究思考: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不是(1)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2)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这一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远大前途和光明未来。科学社会主义为何“科学”?总结: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①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角度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从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飞跃 理论到实践的飞跃---2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大动乱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十月革命)。第三次飞跃 一国到多国的飞跃---3通过改革开放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最明显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课堂总结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尝试: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建立:十月革命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前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