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规划初中生活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规划初中生活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规划初中生活
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章节:规划初中生活
课标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本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规划意识,掌握科学的规划方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学生能够增强生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培养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同时,强调“努力”的科学方法与实践路径,引导学生将远大目标与日常行动相结合,养成持之以恒、踏实进取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材分析
本框包括“规划初中生活”的意义、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制订行动方案、“努力”的方法等内容,重点讲述“怎么做”的问题,即如何科学规划初中生活并落实行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规划的重要性,明确目标与行动方案的关系,掌握时间管理与高效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本框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旨在增强学生的计划性与执行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此前已学习过时间管理和目标设定的基础知识,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简单计划等。本课重点在于理解“初中生活规划”的意义及步骤,难点在于掌握“重要且紧急”等时间分类法及其应用,要求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行动方案。
二、能力层面
初中生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能理解规划的意义,但在目标分解、时间管理方面仍需引导。此阶段学生易受外界干扰,缺乏坚持性,需通过具体方法提升计划执行力,帮助其将“努力”转化为日常行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初中生活规划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相关链接和方法与技能部分,掌握制定发展目标与行动方案的具体步骤。
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考,理解“努力”的科学方法与时间管理原则。
二、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健全人格:增强目标意识和责任感,提升自我认知与规划能力。
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主动规划成长路径。
法治观念:理解规则与计划的重要性,增强遵守纪律和履行计划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规划对初中生活的重要性;
制定合理发展目标的方法;
掌握科学的“努力”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但不紧急”事项的长期价值;
将规划落实为日常行动的坚持能力。
课堂导入
一、导入新课
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旗手之一、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备受瞩目。她在多个项目中奋力拼搏,最终站上领奖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她每天坚持5点起床训练,科学安排学习与恢复时间,把每一阶段的目标细化到每周、每天的训练计划中。正是这样有条不紊的规划,帮助她在高强度竞争中稳步前行。我们虽不在赛场,但初中生活同样需要目标与行动。如何让每一天都更有方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规划初中生活。
二、自主预习
为什么生活需要规划?
如何确定初中阶段的个人发展目标?
制订行动方案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为什么要把时间多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实现规划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新知
总议题:规划成就未来,行动实现梦想
子议题一:明确目标,走好初中第一步
议学情境
2024年9月,杭州某初中举行“新学期·新起点”主题班会。班主任邀请刚考入重点高中的毕业生李想回校分享经验。李想坦言,自己曾是班级中游学生,但初一就结合兴趣与老师建议,确立“考入重点高中科技班”的目标,并据此规划学习与活动安排。三年坚持下来,最终实现梦想。他的经历引发同学们对初中生活规划的思考。
议学问题
李想为什么能实现目标?
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
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关键词,如“目标”“兴趣”“老师建议”“坚持”,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及设定依据。
议学提示
李想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在初中一开始就设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安排学习和生活,避免了盲目和随意。
设定个人发展目标时,应结合社会需要、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等条件,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定合理目标,使规划更具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知识总结
发展目标的设定依据
结合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
考虑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等条件。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设定合理目标。
子议题二:科学安排,让时间更有价值
议学情境
北京某中学初一学生王浩反映:每天作业写到深夜,周末被补习班占满,却成绩平平。老师发现他常被临时通知的小测验打乱节奏,复习总在考前突击,体育锻炼和阅读计划一再搁置。后来在心理课上学习了“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开始区分任务轻重缓急,优先完成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如预习、错题整理和课外阅读,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议学问题
王浩之前为何低效?改进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分析王浩前后做法差异,绘制简易“时间使用对比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理解“重要且紧急”与“重要但不紧急”的区别,强调长期规划中应把多数时间用于后者,如积累知识、锻炼身体等。
议学提示
王浩过去缺乏计划性,常被“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务占据时间,如临时应付小测,导致重要学习任务滞后;改进后他提前规划,将时间用于预习、复习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提升了整体效率。
合理安排时间要分清轻重缓急,按重要性排序任务。短期内可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顺序处理;长期应把一半以上时间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做到未雨绸缪。
知识总结
时间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
短期内按“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顺序高效做事。
长期规划中,高效者把一半以上时间用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避免被动应对。
子议题三:持之以恒,把努力落在每一天
议学情境
2024年10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深圳初二学生张晨凭借“智能节水花盆”项目获一等奖。他在采访中说:“这个项目我做了整整一年,每天放学花30分钟查资料、画图纸、调试程序。寒假也没停。‘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贴在书桌上的座右铭。”他的故事登上学校宣传栏,激励许多同学开始记录“每日成长打卡”。
议学问题
张晨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如何将“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学生活动
开展“我的每日努力清单”设计活动,学生写下三项可坚持的小行动。
教师活动
点评学生计划的可行性,强调“积跬步至千里”“学思并进”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议学提示
张晨的成功源于他持之以恒的努力,坚持每天投入固定时间进行研究,体现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精神。
努力要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可运用“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思并进”“劳逸结合”等方法,珍惜团队合作机会,科学安排脑力与休息时间,让努力更有效。
知识总结
努力的方法与实践路径
分清主次,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珍视团队合作。
课后任务
1、制定个人初中发展规划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性格和能力,设定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并制定一份具体的行动方案,列出每月的重点任务和时间安排。
2、实践“高效时间管理”活动
以周为单位,记录每天的学习与生活事项,按“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等分类安排任务,实践科学规划,反思执行效果,调整下周计划。
3、分享与改进
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规划与执行情况,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坚持规划的经验,优化个人规划方案。
板书设计
规划初中生活
一、生活需要规划
规划的含义与重要性
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制订行动方案
二、高效行动与坚持
明确时间安排
分清事情轻重缓急
持之以恒,落实努力
“努力”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反思
本次课围绕“规划初中生活”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即引导学生认识规划的重要性,并掌握制定目标与行动方案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规划的步骤,并尝试制定个人计划,目标达成度较高。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重要与紧急”事项的区分存在理解偏差,导致学习效果参差。改进措施可增加生活化情境判断练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时间管理方法。课堂尝试引入“我的初中规划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效果良好。反思中认识到,理论需与生活紧密结合,今后应多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提升其规划能力与实践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