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天文学、医药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成就,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理解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开放包容的文明特征。
二、学习目标(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1. 唯物史观:分析隋唐科技文化繁荣的经济基础与政治条件,理解人民是科技文化发展的主体。
2. 时空观念:掌握雕版印刷术(79世纪)、僧一行测子午线(724年)等事件的时间轴与地理分布。
3. 史料实证:通过《金刚经》卷首、《千金方》等文献及敦煌壁画、唐墓文物,实证隋唐科技文化成就。
4. 历史解释:辩证评价唐朝科技文化的世界影响,解释“盛世文化”与制度创新的内在联系。
5. 家国情怀:感悟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与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三、重点难点
重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唐诗的艺术成就;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价值。
难点:隋唐科技文化繁荣的多重原因;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四、自主学习
1. 雕版印刷术
(1)发明时间:唐朝______已出现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868年的《______》。
(2)传播路线:传入新罗、日本、波斯,经______传至埃及与欧洲。
(3)影响:促进文化保存与______,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2. 天文学与医药学
(1)僧一行成就:制定《______》,组织实测地球______长度。
(2)孙思邈贡献:著《______》,记载800多种药物,被尊为“______”。
(3)《唐本草》地位:由______编修,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颁布的______。
3. 唐朝的思想家
(1)韩愈主张:抨击______,倡导复兴______。
(2)柳宗元思想:提出宇宙由______构成,主张“人力足以支配自然”,是唐朝______思想的代表。
4. 唐诗、书法与绘画
(1)李白:诗风______,代表作《______》《将进酒》。
(2)杜甫:反映社会现实,作品有“三吏”“______”,被称为“______”。
(3)书法:颜真卿字______,柳公权字______,合称“颜筋柳骨”。
(4)绘画:吴道子《______》以“吴带当风”著称,阎立本擅长______画。
5. 敦煌莫高窟
(1)开凿时间:从______世纪延续至13世纪,唐朝开凿数量最多。
(2)艺术价值:壁画反映______、民族交往、商贸活动,是______的艺术宝库。
五、随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 )
A. 《金刚经》 B. 《大衍历》 C. 《千金方》 D. 《唐本草》
2. 孙思邈的医学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千金方》 D. 《黄帝内经》
3. 唐朝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天文学家是( )
A. 张衡 B. 僧一行 C. 祖冲之 D. 郭守敬
4. 韩愈反对的宗教是( )
A. 道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景教
5. “诗史”指的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6. 颜真卿书法风格的特点是( )
A. 飘逸洒脱 B. 方折峻丽 C. 雄浑敦厚 D. 瘦硬挺拔
7. 敦煌莫高窟位于今天的( )
A. 甘肃省 B. 陕西省 C. 河南省 D. 山西省
8. 唐朝对外传播的科技成就包括( )
A. 火药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
9. 柳宗元的思想属于( )
A. 唯心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佛教思想 D. 道教思想
10. 唐朝绘画题材不包括( )
A. 人物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抽象画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材料体现了白居易怎样的创作理念?
(2)结合杜甫的诗歌,说明唐朝文学如何反映社会现实。
六、知识拓展
1. 如何辩证评价隋唐科技文化的“世界领先”?
进步性:雕版印刷术推动知识普及,天文历法促进农业进步,医药学奠定中医体系。
局限性:部分技术依赖经验传承,缺乏系统理论支撑(如火药未大规模应用)。
2. 对比汉唐科技文化的异同
同:均重视实用技术(汉造纸术/唐印刷术),文学艺术反映时代特征(汉赋/唐诗)。
异:唐朝更注重国际交流(如敦煌艺术融合中西),科技体系更系统化。
3. 现代启示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启示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如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文物修复。
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提供历史借鉴。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 (1)前期、《金刚经》;(2)波斯、知识普及;(3)文明发展
2. (1)《大衍历》、子午线;(2)《千金方》、药王;(3)唐高宗、药典
3. (1)佛教、儒学;(2)元气、朴素唯物主义
4. (1)浪漫豪放、《蜀道难》;(2)三别、诗圣;(3)雄浑敦厚、方折峻丽;(4)《送子天王图》、人物
5. (1)4、中外交流、闻名世界
随堂检测
1.A 2.C 3.B 4.B 5.C 6.C 7.A 8.C 9.B 10.D
材料题:(1)主张文学应反映现实、服务社会;(2)杜甫通过“三吏”“三别”揭露战争苦难,体现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