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能力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能力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能力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中政治必修第一册 (统编版)
(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是( )
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B.生产工具归家庭私有
C.牲畜开始归家庭私有
D.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私有财产
2.在奴隶社会中,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买卖。据此可以推断( )
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③奴隶拥有少量的土地 ④奴隶劳动创造的部分产品归奴隶支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表现有( )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②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阶级的出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进行剥削。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 )
①放高利贷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唯一方式
②地主收取地租是进入阶级社会的重要标志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内在规律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大的变革。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人民消费能力不足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7.2025年初,大批美国“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这些人自述:要打两份工,总时长12小时,月可支配收入约2千美元;叫一次救护车3千美元;每月电费约350美元;大学学费每年约9万美元……美国普通人这种与世界第一强国地位完全不相称的生活状态,说明了美国(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相对过剩 ②阶级剥削依然十分严重
③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④社会经济结构明显失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全部归剥削者占有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不同阶级之间都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1799年,英国人欧文把新纳拉克工厂作为实验室,开始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他试图实现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人人平等的生活。他的想法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该实验最终以失败结束。欧文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①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③积极主张阶级斗争,反对阶级调和
④没有揭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细节 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一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 ②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
③明确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④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④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社会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高一某班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二框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C.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D.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15.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互助合作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③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社会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指1989—1992年间苏联和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先后失去政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急剧转变的过程。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②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具优越性
③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于中国 ④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石器时代,距今约8 000~15 000年前,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10 000年前的人类原始氏族的繁荣时期,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
鄂温克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17世纪末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他们围猎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无论谁打中猎物,都是每户一份,即使打中一只山鸡,也是有几户分几份。
材料二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被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庄园、矿山里,奴隶主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强迫奴隶用十分简陋的工具从事极度繁重的劳动。为了防止奴隶逃跑,奴隶主还给奴隶戴上沉重的脚镣。然而,正是这些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
(1)材料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8分)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结合材料二,阐述你的观点。(8分)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马克思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 (10分)
19.(18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容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所具备的条件。(8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D
【知识点】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私有制的确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详解】③④:资阳蒙溪河遗址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表明该遗址当时社会阶段是原始社会早期。在原始社会早期,人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④正确。
①: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①排除。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②排除。
故本题选D。
D
【知识点】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氏族制度、奴隶制国家的产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详解】①: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甲骨文,新石器时代晚期(如仰韶文化)虽有刻画符号,但尚未形成系统性文字。题干未提及文字相关发现,①排除。
②: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金属工具(如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始于奴隶社会(如夏商周时期)。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尚未进入青铜时代,②排除。
③④: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是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并发展。马家窑文化聚落的形成依赖于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精美的彩陶也需要定居生活支撑,由此可推断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新石器时代处于原始社会,氏族制度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聚落的存在表明人们以氏族为单位共同生产、生活,符合史实,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A
【知识点】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奴隶制生产关系
【详解】①: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黑山村等庄园的地租,说明地主阶级主要通过地租剥削农民,①正确。
②:封建社会的仆妇、丫鬟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错误。
③:元妃省亲,奶奶贾母等全家都要在路边跪迎,体现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③正确。
④:贾赦为了几把古扇使别人家破人亡,说明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用征服、杀戮、劫掠等暴力手段,为其发展创造出巨额财富,这些罪恶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B
【知识点】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详解】①③:“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意思是:那些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养蚕的人代表农民阶级,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代表地主阶级,体现了地主阶级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符合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本质,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①③符合题意。
②:该诗重点在阶级不平等,而非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②不符合题意。
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货币地租是地租的一部分,不能说货币地租是主要剥削方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C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材料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每一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是引起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每一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这一现象是因为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各个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生产和竞争,所以该现象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引发的,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每一个企业实行节约,但是它的无政府状态的竞争制度却造成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大的浪费,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能合理配置资源,不能充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③符合题意;
④:要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不会自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择C。
D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详解】①: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①错误。
②:“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②正确。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无法根本避免,③错误。
④: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这说明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④正确。
故本题选D。
B
【知识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详解】①:“不断收缩”意味着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衡,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①正确。
②:“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剩了,而不是相对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过剩了,②错误。
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错误。
④: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是“加速世界崩溃的发展规律”,它会导致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④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B。
D
【知识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详解】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平均分配产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①错误。
②:奴隶社会中,铁器工具开始应用,发明了文字,但是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②不选。
③:在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有自己的劳动工具,③正确。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④正确。
故本题选D。
D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详解】①: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是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贡献,①错误。
②:通过教育和改良实现社会变革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主张,与马克思强调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力量不一致,②错误。
③:马克思的论述揭示了阶级社会的历史规律——工人阶级的解放必须通过消灭阶级本身来实现。这与空想社会主义仅从道德层面批判阶级对立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提出了消灭阶级的历史必然性,③正确。
④:马克思将无产阶级视为实现“消灭一切阶级”的革命力量,强调其通过阶级斗争推翻旧制度的实践路径,而空想社会主义否定阶级斗争(如欧文主张通过资本家和工人合作建立“新和谐公社”),试图以和平方式改造社会,缺乏现实可行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A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存在的诸如贫富分化严重、剥削残酷等弊端,①正确。
②: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没有发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即无产阶级,②排除。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精心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乌托邦”“太阳城”“新和谐公社”等设想描绘了一个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理想社会,③正确。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他们不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幻想通过和平的、示范的方式来实现理想社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B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
【详解】①:“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历史前提,①符合题意。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②说法错误。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说法错误。
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说明《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C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详解】①②:巴黎公社的建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其仅仅存在了72天,就失败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说法错误。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A
【知识点】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党宣言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其中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①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当代彰显,②正确。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排除。
④:巴黎公社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失败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④排除。
故本题选A。
D
【知识点】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详解】③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中国成功地在世界上举稳了社会主义旗帜,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这告诉我们中国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将会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③④正确。
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错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已经脱离马克思主义,自成一派”说法错误,②排除。
故本题选D。
C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详解】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错误。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④错误。
②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B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共产党宣言
【详解】①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人类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指导,而不是为各国发展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②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4分)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4分)
(2)①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分)
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愚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4分)
【分析】背景素材:石器时代、鄂温克族、奴隶制度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设问指向是材料一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本题较为简单,可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在中石器时代,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石铲,琢制的磨盘和打制的石锤、石片、石器为主要工具→可联系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
关键词②:他们围猎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无论谁打中猎物,都是每户一份,即使打中一只山鸡,也是有几户分几份→可联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这一观点简要评析。本题较为简单,具体可运用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等知识来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可联系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看存在剥削与否。
关键词②:正是这些奴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以他们的艰苦劳动,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可联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18. (1)①第一句话是李绅对封建社会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4分)
②第二句话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4分)
(2)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2分)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分)
根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分)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3分)
【分析】背景素材: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的社会现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两句话分别是对哪个社会的什么现象的描述,并回答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分别是什么。本题实质属于体现类和原因类主观题,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可知这是对封建社会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这一现象的描述,并说明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关键词②: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可知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一现象的描述,并说明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和根源是什么。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大跌,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可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关键词②: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可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①历史进步性: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5分)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5分)
(2)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分)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3分)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3分)
【分析】背景素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空想社会主义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可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角度分析其进步性;
有效信息②:“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可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角度分析其局限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设计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进步性)
得分点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局限性)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所具备的条件。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可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角度分析;
有效信息③:“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可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角度分析;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得分点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得分点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