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在原始社会,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决定这一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B.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C.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D.极端低下的生产力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①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根植于中国,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④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B.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④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海外网报道,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直接原因是(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6.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下列事件与社会主义运动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8.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75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新中国的成立(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②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振兴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④逐步实现人民温饱小康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2.1978年12月18日,本来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了。这是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④标志着我国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率先从 改革取得突破, 得以推行。( )A.农村,企业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D.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经历了四十六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从贫穷落后的超级人口大国,演变成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彻底消灭绝对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奇迹,其根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是改革开放。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②是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根本政治立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16.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根本保障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的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17.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新时代坚持发展怎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8.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A.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C.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这些成就表明( )①新时代需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2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多年,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是大山女孩的守护者。建校13年来,张桂梅和她的老师们已把近2000名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校园。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 )①为世界人民谋发展 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③为中华民族谋未来 ④为中华民族谋复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使命无比崇高,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唯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把握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才能实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下列体现伟大工程的是( )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事迹②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③多措并举保就业,为经济回升注入新动力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终成果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次次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一项项彪炳史册的重大成就,铸就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下列信息匹配完全一致的是( )①党的不懈奋斗史: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②党的理论探索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党的为民造福史: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标志着共同富裕的实现④党的自身建设史: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的伟大事业的鲜明主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主观题25.某班同学以表格形式重点比较了私有制确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部分(①-③)。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①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 ②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财政收入增加到20,4万亿元,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2.5万公里增加到4.2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从13.6万公里增加到17.7万公里….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有关知识,分析近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2022年11月29日是“中国梦”提出十周年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家国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青年在行动。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C D B C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B D B C A B A B题号 21 22 23 24答案 C A B A25.①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6.(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方向指导。(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7.(1)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同时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④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①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②积极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③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