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地球仪(第一课时)导学案【目标导航】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二、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三、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认识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1)认识过程:_________→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以及月食时月球被地球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现象,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______________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如下图所示。(2)形状: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仪1.定义:为了便于认识地球全貌,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2.作用: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_____之一,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上一些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图解知识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提醒:1.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纬线是人们为方便研究地球上的地理事物而假想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2.地轴穿过地球仪内部,经纬线位于地球仪表面。拓展延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组数据,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大小。(1)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相当于约729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 000平方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沿赤道飞行约50小时(飞机平均飞行速度为800千米/时)。核心要点探究主题 认识地球的形状情境创设 把一个篮球和一块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两名同学面对面站立,距离2米左右。如下图所示。思考1甲同学不动,眼睛保持与木板等高,乙同学将竖直铅笔由D向C缓慢移动。甲同学观察到:随着铅笔位置的变化,其长度_____(改变/不变)。思考2用篮球代替木板,将竖直的铅笔由A向B缓慢移动,甲同学会发现铅笔的长度逐渐变___(长/短),直至铅笔___(上/下)端消失;将竖直的铅笔由B向A缓慢移动,铅笔长度发生的变化是逐渐变___(长/短),随着位置的移动,先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后出现铅笔的___(上/下)端。思考3如果把铅笔看成是海上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则可以看到船身的变化是由______(填字母)向______(填字母)移动。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是_____。 知识归纳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变式训练 (2024·青岛学业考改编)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不同时期的宇宙观,反映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此完成(1)~(2)题。(1)下图中能体现中国“盖天说”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如图是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据图可判断地球是一个(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规则球体B.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规则球体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赤道稍扁、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课堂训练】(2025·潮州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完成1~2题。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③→①→④→②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2.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能反映地球形状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25·湛江期末)右图是某社交软件启动画面,画面中的地球图片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拍摄的地球气象云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地球的形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球 B.圆柱体C.圆体 D.不规则的球体4.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出的与地球大小有关的事物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 371千米B.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5.(2024·广州增城期末)某学校的同学们尝试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小亮把乒乓球穿在铁丝上,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制作出的正确地球仪是( )6.某作家在其作品中写道:“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太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权威,做人的交代。”该段内容蕴含着地球的相关知识。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是6 378千米 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7.如图所示,站在海边看从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可推测(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B.海面凹凸不平C.港口的水面高 D.地球绕太阳旋转 (2024·茂名质检)读中国航天员太空漫步图,完成8~9题。8.在空间站,航天员目睹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下列现象也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①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②观察日食现象③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④太阳的东升西落⑤古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⑥站得高,看得远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9.下列地理事物中,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A.海洋 B.陆地 C.白云 D.经纬线10.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如下图),根据图中的提示,猜猜“我”是谁 (填字母和名称)(1)“我”是地球上始终对着北极星方向的一个点。“我”是______。(2)人们都说“我”是连接南北两极的最近通道,可是“我”只是地球上的一个虚拟的通道。“我”是______。(3)人们往往用“我”来表示地球的大小,“我”的长度约为4万千米。“我”是______。(4)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个“我”,每一个“我”的长度都相等。“我”是______。【学科素养·地理实践力】某班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泡沫球、铁丝、小木棍等材料制作地球仪。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仪。读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制作地球仪的步骤,合理的是( )①将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确定两个对称点作为两极点③用小木棍贯穿小球④绘出若干条经线和纬线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12.关于该地球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的纬线连接南北两极B.固定后小木棍应竖直于水平面C.固定后小木棍应与水平面呈66.5°夹角D.泡沫球应修整为椭球体参考答案【知识梳理】 一、 1. (1)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船队 地球卫星照片(2)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2. 6371 4万 5.1亿 二、 1. ① 地轴 ② 北极 ③ 南极 ④ 纬线 ⑤ 经线 2. 工具 核心要点探究 【思考1】不变【思考2】短上长上下【思考3】BA球体【变式训练】(1) A (2) C【课堂训练】1.B 2.D 3.D 4.C 5.D 6.C 7.A 8.C 9.D10. 答案:(1)E北极(2)A地轴(3)B赤道(4)D经线11.C 12.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