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文明有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文明有礼 教案

资源简介

5.1《文明有礼》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一框内容,本课首先引导学生探讨文明有礼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再扩展至“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懂得参加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从态度、用语、仪表等方面提高自己,在生活中不断观察、思考、践行,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到文明有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促进政治认同。
2.懂得自觉遵守礼仪和规则,树立以礼待人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提升道德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猜一猜他是谁?
50多年革命生涯
26年总理任期
他,理想坚定,功勋卓著
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他,没有子女和遗产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流泪送别……
猜一猜,他是谁?
教师小结:周总理出席各种场合时,总是举止优雅、谈吐不凡,对待他人礼貌又亲和。无论是外交谈判,还是日常交流,他的一言一行都尽显大国总理的风范,展现出极高的文明素养,让全世界都对他赞誉有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总理,学做文明有礼的人。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礼承古今——场景见礼显文明】
思考:
(1)击鼓传花:说一个你知道的关于“礼”的典故。
思考:
(2)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中华礼仪,应时而生,因世而易,数千年传承不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击鼓传花”分享礼的典故,让学生感受中华礼仪的历史传承;结合生活中的文明有礼场景,引导学生体会礼仪在现实中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认识到礼仪对个人素质、社会风尚和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深化对中华礼仪传承价值的认知。
知识小课堂: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活动二:妙答记者——彰显文明立身之本】
展示材料
思考:你如何评价故事中周总理和记者的行为表现?
教师总结:周总理面对不怀好意的提问,以机智幽默回应,既维护国家尊严,又展现从容有礼的风范,生动诠释了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智慧。
设计意图:此案例贴近历史,易引发共鸣,能让学生直观感受礼仪在应对刁难时的力量,兼具教育性与感染力。通过周总理妙答记者的案例,引导学生体会文明有礼不仅是外在表现,更是立身处世的根本。让学生在分析周总理的应对中,理解有礼性能化解矛盾、维护尊严,进而认识到个人礼仪修养对自身发展及形象塑造的重要性,深化对 “礼为立身之本” 的认知。
展示材料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知识小课堂: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追问:周总理用智慧巧妙化解了记者的无礼行为,生活中你遇到过无礼的人或事吗……
文明社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请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
思考:
(1)你生活的小区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
(3)你对小区有哪些期望?
追问:这些期望走进现实有怎样的社会价值?
教师总结:大家提到的小区不文明行为,往往源于对他人的疏忽;而期待的和谐社区,恰恰需要彼此的体谅与尊重。这让我们看清:文明有礼就像粘合剂,能化解摩擦、凝聚人心。每个小小的礼仪举动,都是在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让生活更温暖。
设计意图:以社区生活为切口,通过梳理不文明行为的影响与对和谐社区的期待,让学生直观理解:礼仪缺失会破坏关系,文明有礼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引导学生从身边事感知,个人礼仪习惯与社会整体和谐息息相关,从而主动践行礼仪,助力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
知识小课堂: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活动三:外交细节——塑造国家文明形象】
展示材料
思考:你如何理解周总理所说的“外交无小事”?
教师总结:周总理的 “一字之差”“差一秒都不行”,让我们看到礼仪细节里的大国风范;国家层面的诸多礼仪场景,更彰显着对文明的坚守。这些都告诉我们:文明有礼是国家形象的底色,既体现在外交智慧中,也融入重大仪式里。它能赢得尊重、传递力量,是国家立足世界的重要基石,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守护。
设计意图:通过周总理外交中的细节故事,展现个人礼仪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力;再结合国家勋章颁授、迎接元首、志愿军遗骸归国等重大场景,呈现国家层面对礼仪的重视。引导学生从个体到国家,理解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修养,更是国家形象的名片,能增强国家认同、凝聚民族尊严,从而认识到礼仪对国家发展与国际交往的深远意义。
知识小课堂:
文明有礼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活动四:南开格言——践行文明有礼之道】
展示材料
思考:“容止格言”对我们今天做文明有礼的人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教师总结:周总理以《容止格言》为镜,一生仪表端庄、言行得体,告诉我们:文明有礼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藏在言谈的温和、举止的稳重、细节的讲究里。它指引我们,说话懂分寸、行事有规矩,在日常中时时检点,让礼仪成为习惯,才能真正做到举止端庄、言行文明,成为受人尊重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周总理践行《容止格言》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文明有礼需从细节做起,言谈文明、举止端庄是核心。让学生明白,以规范为镜对照自身,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将礼仪内化为修养,外化为行动,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践行文明,成长为举止得体、言行有度的人。
思考:考考你: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展示材料:
教师总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设计意图:通过礼貌用语及周总理践行举止端庄的事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知识小课堂: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①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②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思考:“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我们可以从哪些小事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教师总结:同学们写下的校园礼、家庭礼、公共礼,都是文明的具体模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文明有礼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问好时的微笑、递物时的双手、排队时的耐心这些小事。就像周总理从细节处践行礼仪,我们也要在日常中学习、观察、思考,让言谈文明、举止端庄成为习惯,从点滴小事做起,争做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 “写一写” 校园、家庭、公共场合的礼仪,引导学生将文明有礼具象化。结合 “从小事做起” 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学礼、明礼、守礼需落实在细节中,言谈举止的规范要靠日常积累。旨在推动学生将礼仪认知转化为行动,从身边小事践行文明,逐步养成良好习惯,真正成为文明有礼的人。
知识小课堂: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三)随堂练习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下列做法符合文明有礼要求的是( B )
①进入老师办公室,先敲门
②遇到长辈,主动打招呼
③爸爸的同事来家里谈事,视而不见
④碰掉同桌的课本,捡起来并微笑道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句话是说,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行走要像风那样轻快而有力。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要做到( B )
A.容貌整洁    
B.举止端庄   
C.着装得体    
D.态度谦和
3.《荀子》中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由此可见( B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③做事有礼就能成功
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材料分析题
某市博物馆开设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同学们在培训班中学习讲解员礼仪,接受绕口令训练,近距离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解说文物。活动主办方强调,博物馆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导向,意在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为同学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空间。希望更多的同学参与。
(1)“小小讲解员”为什么需要学习礼仪课程
(2)“小小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应怎样以礼待人
答案:(1)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2)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四)课堂小结
他用智慧、谦逊、尊重,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奉献,他的一言一行告诉我们,文明有礼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貌,更是内心修养与爱国情怀的体现。让我们以周总理为榜样,将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与国家形象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五)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文明公约设计赛:以“校园文明”或“家庭文明”为主题,设计一份包含5-8条具体规则的文明公约,用彩色笔绘制或电脑排版,班级内投票评选“最佳公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