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诚实守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诚实守信 教案

资源简介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第二框内容,本课是承接《文明有礼》、衔接《友善待人》的关键一课,在人际交往道德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内容上,先阐释诚信的内涵——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明确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再从重要性层面,分析人以诚信立身、诚信促进社会文明;最后聚焦践行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守诚信。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理解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认同其作为传统美德与时代要求的双重价值。
2.道德修养:掌握诚信的内涵与践行要求,提升在具体情境中坚守诚信、分辨善意谎言的道德判断力。
3.健全人格:树立“诚信立身”的意识,培养信守承诺、真诚待人的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主动践行诚信,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体会诚信对个人成长与社会互信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践行诚实守信。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在手机直播间里购买了一款价值万元的手镯,但收到实物却发现和在直播间中展示的手镯品质相差甚远,且手镯圈口太小导致无法佩戴,便立即与商家联系要求退货退款。商家却以该手镯为买断款、买家拍摄方法不对导致无法拍摄出效果等原因为由拒不退货退款。最终老师只能申请平台介入,帮助维权。
思考:
你觉得老师能够维权成功吗?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商家以不符的实物售卖,违背了“货真价实”的承诺,这正是缺乏诚信的表现。若商家坚守诚信,便不会隐瞒商品真实情况;若市场坚守诚信,消费者权益便能得到保障。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诚信是市场交易的基石,更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诚实守信”,探寻它的意义与力量。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识诚信——追根溯源见本真】
思考:
(1)除了货不对板,你在购物时还遇到商家哪些“不诚实守信”的行为?
教师总结:不按时发货、缺斤少两、高价炒作、以次充好、虚假宣传……这些都是不诚信的行为。
教师总结: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思考:
(2)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关于诚信的典故?
教师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
思考:
(3)观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你有何发现?
教师总结: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切入,引导学生分享商家不诚信行为,让学生直观感知诚信的现实意义;通过拆解“诚”“信”的字形与内涵,帮助学生清晰理解诚信的核心——对内言行一致、对外信守承诺;再结合历史典故,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实现从生活体验到概念理解再到文化认同的递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小课堂:
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活动二:明诚信——点滴铸就立身本】
过渡:淘宝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有消费者使用却遭拒绝,社会还称赞大快人心,这是怎么回事……
播放视频:
思考: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愿意招收这样的大学生吗?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总结: 七天无理由退货通道本是平台给予消费者的信任礼遇,却有人将其异化为“白嫖”的捷径。当使用过的衣物沾染汗渍退回商家,或许能短暂省下一笔开支,却失去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内心的坦然与做人的底线。每一次恶意退货,都是在个人诚信账户上支取一笔无法偿还的透支款,看似钻了规则的空子,实则在道德天平上称出了自身的轻贱。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购买古装使用后退货的具体案例,引导思考诚信的边界与责任。通过“是否愿意录用此类学生”的设问,将个人行为与长远发展关联,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以诚信立身”的道理——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失信则会受限,从而强化诚信对个人立足与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小课堂:
人以诚信立身。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体现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展示材料
思考:你如何理解视频所说的“胖东来火起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教师总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胖东来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塑造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客户;同时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思考:民法典这一规定对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教师总结: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过程中,讲诚实、重诺言、守信用。这对建设诚信社会、规范经济秩序、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胖东来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成功是诚信经营的必然结果,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再结合《民法典》中诚信原则的法条,引发对诚信的社会意义的思考,进而明白诚信能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文明,实现从企业案例到法律规范再到社会价值的认知提升,深化对诚信重要性的理解。
知识小课堂:诚信促进社会文明。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活动三:践诚信——守住底线行致远】
展示材料
思考:以上新闻对我们践行诚信带来怎样的启发?
教师总结: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诚信的受益者,也应成为诚信的践行者。
展示材料
思考:
(1)诚信小测验:你会报名参加“诚信考场”考试吗,为什么?
(2)请你说说,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践行承诺的做法?
教师总结:报名诚信考场,是在考试中坚守诚信;生活中按时赴约、兑现对他人的小小承诺,是在日常中践行诚信……这告诉我们,诚信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真诚待人的态度,是“说到做到”的担当。答应的事不敷衍,许下的诺不违背,哪怕是一句随口的约定,也要放在心上、努力践行。
设计意图:以“诚信考场”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报名及理由,将诚信从认知层面延伸至行为选择,促使学生直面自身对诚信的践行态度;再通过列举生活中践行承诺的做法,让学生从具体场景中提炼诚信行为的共性,增强将诚信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识,实现从理念认同到行为自觉的过渡,深化对诚信实践意义的理解。
知识小课堂:
践行诚信,我们要做到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我们要增强诚信意识,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轻易许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作出承诺后,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兑现承诺,应该不逃避、不推脱,坦诚与他人沟通,争取他人的谅解。
思考:
(1)观看视频,思考“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诚信原则?
(2)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善意的谎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分享让我们明白,诚信的核心是真诚与善意。“傻子老板”收下手绘纸币,并非违背诚信,而是用善意守护了老人的尊严——这种“谎言”源于对他人的关怀,是诚信在特殊情境下的温暖延伸。生活中,医生对重症患者隐瞒病情、家人对困境中的彼此报喜不报忧,同样是用善意传递力量。这提醒我们,诚信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与同理心、责任感相伴的智慧。
设计意图:通过“傻子老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诚信与善意的关系,打破对诚信的绝对化认知;结合“善意的谎言”的讨论,让学生理解诚信的本质是尊重与关怀,学会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兼顾人文温度,培养灵活运用诚信理念处理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深化对诚信价值的多元理解。
知识小课堂:
践行诚信,我们要做到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①原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例如,直接告知事情真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信发生冲突。②要求:我们应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又恪守诚信的要求,做一个有智慧的诚实守信者。
思考:
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诚信记录?
教师总结:守护诚信记录,就是守住自己的信誉和未来——按时还款、履约守诺、不弄虚作假,这些看似平常的事,都是在为自己的信用“加分”。反过来,见利忘义、违背承诺,只会让自己处处受限。希望我们都能记住: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让诚信成为我们行走世间最硬的“通行证”。
设计意图:直观展现失信的代价,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记录的重要性;引导思考如何守护诚信记录,将诚信与遵纪守法相联系,强化规则意识;进而传递“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价值导向,推动学生从敬畏信用规则到主动弘扬诚信文化,实现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知识小课堂:
践行诚信,我们要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①原因:当今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②要求:我们要身体力行弘扬诚信文化,珍惜个人信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展示材料:
教师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正是中华文化对诚信的深刻诠释。这份坚守,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诚信是个人立身的基石,是社会运转的纽带,更是民族传承的血脉。愿我们以信为尺,践行承诺,让这份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我们手中续写新的光彩。
(三)随堂练习
1.1936年4月,一支红军部队经过杜正云居住的村子时,将一位病重的小战士托付给他的外公、爷爷和大伯等人照料。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表示一定尽力照顾好这位小红军。虽经积极救治,小红军还是病故了。每年清明节,杜家人都到墓前祭拜。杜正云也一直牢记长辈嘱托,把红军墓看好、守好。这则故事的题目最可能是( D )
A.明礼遵规,友爱互助
B.孝老爱亲,律己宽人
C.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D.笃守诺言,薪火相传
2.中学生思颖在学习名著导读时,搜集到《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和《孔子家语·儒行解》中的“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这两句古语。下列古语与思颖搜集到的古语寓意一致的是( C )
①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在武汉市江汉区某小区,有一个居民公用的“便民快递存放柜”。柜子没有电子显示屏,没有锁,只有一个用于关门的插销,但在使用的五年时间里没有丢失过一个快递包裹,被称为“诚信快递柜”。这表明( C )
A.我国已经建成诚信社会,欺诈现象已消除
B.居民亲如一家人,相互之间没有隐私之分
C.市民能自觉践行诚信准则,增进社会互信
D.人人都能自觉维护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
4.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小方与同学约好周日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早上八点在校门口集合。早晨,闹钟响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妈妈来催他:“赶紧起床,要迟到了!”“没事,我不到,他们不会走的。”结果小方迟到了。
材料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中国的建设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列举日常生活中不讲诚信的行为。
(2)诚信无价,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二,请你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
【参考答案】
(1)①考试作弊;②欠债不还;③言而无信;④抄袭作业;⑤以次充好;⑥缺斤短两;⑦弄虚作假。
(2)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②人以诚信立身;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
(3)①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②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③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诚信承诺行动:
1.制作“诚信承诺卡”:用彩纸写下本周要践行的1-2个诚信小目标(如“按时完成作业不拖延”“借同学物品及时归还”),贴在书桌前并每日打卡;
2.完成承诺后:记录自己的心情和他人的反馈,在班级内分享你的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