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遵守规则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2《遵守规则》教学设计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理解规则的边界与作用,认识遵守规则需要自律与他律结合,学会维护规则并参与规则完善,树立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教材定位:本课是“遵守社会规则”单元的深化内容,承接4.1“维护秩序靠规则”,通过“集体退货”案例解析规则的践行要求,为学生将规则意识转化为行动奠基。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规则”有初步认知,但对“规则的边界”“如何主动维护规则”缺乏理性思考。他们常面临“是否跟风违规”的情境(如集体行为中的规则遵守),适合通过真实案例引导从“认知规则”到“践行规则”的转化。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规则需要坚守与完善”的社会共识,理解自律与他律对社会有序的重要性。
责任意识:增强主动遵守规则、提醒他人守规、参与规则完善的责任感,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守护”。
法治观念: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文,明确“商品完好”等规则边界,形成依法行使权利、不滥用规则的法治思维。
健全人格:通过反思“跟风退货”的从众心理,培养自律自省、抵御不良风气的理性判断能力和坚定的道德立场。
道德修养:从集体退货行为的后果中,体会诚信的价值,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尊重商家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边界;自律与他律的含义及关系;维护和完善规则的要求。
难点:将规则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既“律己守规”又“劝止越界”,并参与规则完善。
五、设计思路
总议题:规则的边界与守护——如何践行“遵守规则”
子议题1:规则越界——集体退货中的“红线”失守
子议题2:守护规则——“律己守规”到“劝止越界”
子议题3:扎紧篱笆——让“七天无理由”远离滥用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争议的退货 1.呈现“沈阳某职业学校集体退货”事件概要:60余名学生购衣用于运动会,赛后以“质量问题”退货,衣物有明显使用痕迹,导致商家损失并被封店。 2.设疑:“同样是退货,为何该校师生被批评?”激发探究兴趣。
二、子议题1:规则越界——集体退货中的“红线”失守 1.案例深析:展示事件细节及法律链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七天无理由退货需保证商品完好”),提问:“学生的退货行为是否符合规则?”
2.边界辨析:结合《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明确“商品完好”指“无使用痕迹、吊牌齐全”,指出学生行为属于“滥用规则”。
3.后果探究:引导学生从商家(损失、店铺被封)、消费者(权益受损)、社会(秩序破坏)角度,分析“越界退货”的危害,总结“增强规则意识的必要性”。
三、子议题2:守护规则——从“律己守规”到“劝止越界” 1.自律辨析:呈现A、B、C三位同学的选择,提问:“谁的行为体现‘自律’?”结合定义(“严于律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纠正不良行为”),明确C同学拒绝跟风的行为属于自律。
2.他律认知:补充“校方因舆论压力和法律约束道歉”的细节,解释“他律是监督、提醒等外在约束”,引导理解“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
3.课堂辩论:围绕“维护规则是否需要提醒他人”展开辩论,正方结合“劝止越界能守护公平”,反方结合“个人能力有限”,总结“维护规则需既律己又劝人”。
四、子议题3:扎紧篱笆——让规则远离滥用 1.规则变迁:展示“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的演变(2014年《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到2025年《电子商务售后服务规范》),提问:“规则为何需要调整?”总结“规则需与时俱进”。
2.实践探究:布置小组任务“围绕‘平衡消费者与商家权益’,为平台设计3条规则修订建议(如细化‘商品完好’标准、建立恶意退货黑名单等),并说明提交方式(平台官网、指定邮箱)”。
3.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绘制“遵守规则”行动图:增强意识→自律+他律→维护规则→参与完善。
七、板书设计
遵守规则
强规则意识
他律与自律
坚定地维护规则
积极完善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