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养成亲社会行为》----榕江洪水中的亲社会力量一、教材定位课标主题:我与他人和集体——“在公共生活中养成亲社会情感与行为习惯”。本节位于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是学生由“认识社会”走向“融入社会”的桥梁课。二、学情分析 认知:八年级学生已具抽象思维,但对“亲社会行为”概念尚缺系统理解。 情感:对榕江洪水类真实事件有共情,却缺少将情感转化为行动的通道。 行为:愿参与志愿活动,但缺乏项目设计与反思能力。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从“榕江洪水—全国驰援”的真实图景中,体悟“社会主义大家庭”制度优势和共同体意识,增强对党和国家人民至上理念的认同。2、道德修养在“重建村超”微公益设计中,学会用文明友善、助人为乐的方式参与公共生活,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自觉。3、责任意识(社会担当)将“被需要是一种幸福”的价值认知转化为“力所能及、持之以恒”的志愿行动,主动承担社区和学校公共事务责任。四、重难点 重点:亲社会行为的现实意义与个人成长价值。 难点:将宏大议题转化为可落地的青少年行动方案。教学设计总议题:榕江洪水中的亲社会力量一、亲社会行为有何特质二、亲社会行为价值何在三、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导入 播放榕江洪水视频 思考:“看到这些场景,你有何感受? 假如你身处榕江,目睹这一切,你会想做些什么?一、亲社会行为有何特质 播放各方救援视频 2、思考:你看到了哪些救援力量? 3、思考:救援力量的汇聚是什么行为? 4、请结合图片说说亲社会行的表现?二、亲社会行为价值何在 1、播放视频:8岁韦蓝骏自发清淤展现少年担当。 2、探究:关于8岁少年的行为,展示几位同学不同的观点。 3、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青少年是否要培养亲社会行为?三、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小组合作探究: 洪水退去后的榕江,“村超”球场满目疮痍。学校准备成立“村超重建智囊团”,假如你是当地一名中学生,为了尽快恢复“村超”赛事,我们中学生可以开展哪些具体、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请至少列出三项,并说明实施步骤。) 2、重建“村超”社会实践活动分享。七、板书设计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合作·帮助·关心为什么? 利我·利他·利社会怎么做? 主动了解社会→遵守公德→热心帮助→投身实践——榕江洪水是最好的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